一心即一佛,

作者: 葫芦爸1314 | 来源:发表于2019-08-24 23:58 被阅读231次

佛有千万,一心即一佛。

从南北朝,达摩祖师东渡以来,佛家的道义便传播开来。一花开五叶,便有了开枝散叶佛法发扬光大。六祖惠能大师便开创了禅宗文化。《坛经》中国唯一一部产于本土化的佛经,开花结果,普度众生。

六祖惠能大师因听了一段金刚经,而开悟。一个不识字,靠砍柴维生的人,便靠金刚经觉悟而成为一代宗师,想来无不让人震撼与敬畏。

佛法里,顿悟与渐悟之分,而六祖惠能大师便是顿悟而醒。惠能大师提出了,修佛即修心的观念,我们内心一善念是佛,一恶念即魔。我们内心时时在变动,一动念就是千万佛。

佛说,不住色,不住相,却有三十二相皆是我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佛说,众生皆不需我渡化,唯有自渡之人。

去年十一月份,与佛结缘,时间不长,却感觉到了自己变化颇多,佛的空性,让人心静,无一物,就像六祖惠能大师,改写后的偈子一样,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

那月的某一天,空闲时陪同事参加了一个关于幸福密码的画画活动。看到哪里的人们,一个个静静地很能专注的曼陀罗,很好奇。后来才知道,曼陀罗是印度传过来的佛花,以前只知道荷花。

说来也神奇,他们看着内心很安静趴在哪里,耐心,执着,细致一丝不苟的握着手里的画笔,一点一点的图画,像雕刻的艺人。在窗外就是车水马龙的道路,匆匆的行人,空中满满的噪音,车呼啸而过,楼下饭店里的厨房的油烟机呼呼的声音。他们却在内心深处的宁静里与自己独处,与世界绝缘了,静静地忘我的境界下,绘画出自己心中的静寂,勾画这份美好。

而自己每天,都在坐立不安的焦躁中,无法让自己停下来,好好想想,我的理想,也无法分辨是非对错,也不能回头自省。更没有这份让人难的可贵的宁静。焦虑的心,迷失了自己,在这个嘈杂的世界中,无处安放立命的危机,时时提醒自己,不能松懈。自己很累,心更累,更困顿。看到他们,用五颜六色的彩笔,图出的亮丽色彩,呼吸匀称的坐立着,这份能量不知不觉中吸引着我。

后来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幸福老师。她给我推荐了,大成修法,开启智慧的金刚经,让我练书法一样的临摹金刚经,很简单就这样做了下去,说实话,自己本身就喜欢书法,临摹练字一点不排斥,倒是很欢喜。

再后来就去看关于佛教的书,佛教的故事,中国禅宗,越看越有意思,还听了喜马拉雅上讲金刚经,坛经,法华经。

自己如今可以忘我的,静静地坐三四个小时没问题,没有什么焦躁不安,注意力集中,能更好的积极处理好当下生活,就像西方说的心流法。心理富有的是注重当下,而具备的那份宁静的力量,以柔可刚似的驱除外界的杂乱不堪的嘈杂。

相关文章

  • 一心即一佛,

    佛有千万,一心即一佛。 从南北朝,达摩祖师东渡以来,佛家的道义便传播开来。一花开五叶,便有了开枝散叶佛法发扬光大。...

  • 智随法师|何为一心不乱?

    一、何为一心不乱? 《弥陀经》言:“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一日七日,一心不乱,即得往生。”此一心不乱者:即“闻说...

  • 妄想无性

    自觉圣智即究竟智,一佛乘即究竟理。此究竟理与究竟智,本是清净一心,心、佛、众生,于此各皆圆具。 若善此旨,则了一一...

  • 一心三藏

    即心即佛 一心三藏 一佛三身 三藏三身 互为印证 空如来藏——法身 不空如来藏——报身 空不空如来藏——化身 空不...

  • 六即佛

    理即佛 名字即佛 观行即佛 相似即佛 分证即佛 究竟即佛 [十四讲表第一讲先明佛义]41[六即佛]:[理即佛、名...

  • 十六、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 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什么是“禅定”?一心审考为禅,息虑凝心为定,以静坐敛心...

  • 一心向佛

    前世种的因 今生结的果 在红尘的世界里 你活成一只螺 驮着厚厚壳 一步一蹉跎 自己种的瓜 自己尝苦涩 在浮华的世界...

  • 一心向佛

  • 何其自性

    佛即吾心,吾心即佛,心佛一如 心即宇宙,宇宙即心,是一非二 觉者为佛,迷则为魔,佛魔一体 众生即佛,佛即众生,万法...

  • 黄檗断际禅师钟陵录(4)

    九月一日师谓休曰:“自达磨大师到中国,唯说一心,唯传一法。以佛传佛,不说余佛;以法传法,不说余法;法即不可说之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心即一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zpc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