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即便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有关家庭教育的情况都各不相同,但是家庭教育在各个国家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对中国人来说,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更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这与中国人一直秉承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家风家训都有密切的关系。
在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家庭教育也随着出现相应的变化,尤其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在秉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家庭教育的同时,也有效融合了西方文化教育思想,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家庭教育思想。
梁启超先生一生中接受到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的熏陶,其一生除了为后人留下著作《饮冰室合集》,并且还为子女留下了大量关于家庭教育的家书。
在他的著作和家书中蕴藏着充满智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他认为教育和人才是中国的希望和未来,而德育教育更是教育的核心和重点。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启蒙性教育,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关键的决定性作用,而梁启超先生的家庭教育无疑是成功的。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爱国主义教育
对中华民族来说,每一个华夏儿女对国家都有着一种浓厚的爱国情怀,有国才有家,从梁启超一生所从事的政治活动和相关的思想学术研究中可以发现:梁启超的一生与其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离不开,因此在他的家庭教育思想中最为核心的一个内容就是爱国主义教育。
他在清末,在封建腐败、列强入侵的形势下,将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都寄予在青少年身上,其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由此可以看出,梁启超先生对中国少年的希望,并相信在中国众多的少年中必然会有有志之士,带领国家和人民走向富强的道路,过上幸福的生活。
因此他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无时无刻都为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即便是在日本流亡,他也不忘每天晚上都为孩子讲述爱国英雄的爱国故事,饶昂孩子都要树立为祖国而学习,热爱祖国的理念,尤其是教育孩子“毕业后回来为祖国服务,是人人共有的道德责任。”
在梁启超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和爱国思想的耳濡目染下,他九个子女曾经在国外留学的有七个,但是毕业之后全都义不容辞的返回当时还处于战乱时期的中国,放弃国外的高薪俸禄,为国家富强和发展尽自己的一臂之力。
寒士家风教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拥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文化,该传统是通过官爵利禄来诱引广大的读书人为当官而学习考试,却不是因为学习而学习。
这样使人的个性和才能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得到充分的展现,只是一味的往仕途这座独木桥上前进,导致在政治生活和为官道路上出现腐败的现象。
梁启超先生一生大多数的时间都在政坛上,但是其所参与的政治活动都无法取得成功,因此在失望的同时他也却说自己的孩子们要做到“学而优不仕”。
尤其是在亲眼看到北洋政府的黑暗与腐败之后,他以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引导子女们以学术来达到救国的目的。
梁启超虽然举世闻名,官至要职,拥有不错的经济收入,但是他为官清廉,对京城中富贵子弟拥有的各种不良风气和习惯特别讨厌,在对子女的教育培养中强调“寒士家风”,重视子女良好品格的培养。
梁启超强调的“寒士家风”,除了在物质生活上的节俭外,还要求子女们要勤俭节约,勤学上进,不要过于重视享受和依赖物质。
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够承受得了各种困难的考验,希望子女们都能够都能够以自己的专业为重,在自己的专业上取得成绩,并不需要他们走上仕途的道路。
道德教育
梁启超在教育孩子们的时候,要求孩子们不管是在任何环境下都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定自己的信念。
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或迷惑的时候,不能心灰意冷,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通过不断积累自己的阅历、经验;努力扩宽自己的视野和胸怀;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坚定信念,以良好的心态去迎接挑战。
与此同时,梁启超还教育孩子们生活在乱世要能够吃得了苦,要发扬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不能满足于生活上的物质享受,也不能在困苦的环境中消磨志气。
一个人如果长时间在优良舒服的环境里生活,那么志气就会渐渐消磨掉,但是若长期在困苦的环境中也一样会消磨志气。
因此梁启超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们只要在度过舒服日子和困苦日子之后,仍然能够保持热爱生活的信念和意志,就不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产生沉沦的心态。
趣味教育
对梁启超来说,趣味主义是他一生的精神支柱,他在探索救国图存的道路上可以说是频频经历失败的经历。
但是他却没有因此感到失望,没有因此而悲观,反而是以快乐的态度去进行工作,去学习、去做学问。
正是因为他秉持着趣味主义的人生观,使他一生都以乐观开朗的态度而奋斗,在面临挑战和挫折的时候,以更加朝气蓬勃的态度去进行思考和探索。
与此同时,他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是实行趣味教育,结合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进行教育,通过趣味教育的方式引导孩子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引导他们发展各方面的兴趣,使之成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