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曲奇饼实验:把一个饥肠辘辘的小朋友和一盒曲奇饼关在一个房间,然后告诉他只能吃一块曲奇饼,接着你离开房间。等你回来时,他已经把所有的曲奇饼吃光,而且舔得连渣都不剩。但假如这个小朋友本身不饿,而且他知道自己可以随时吃到曲奇饼,那么,你再对他提这个要求,你会发现,他很容易控制自己对曲奇饼的欲望。所以,不处于饥饿状态有助于我们控制对食物的欲望。
那我们怎么才能做到尊重饥饿感?第一,在醒着的五个小时之内进食。怎么得到这个数据的呢?我们肝脏里储备的糖原大概3~6小时会耗尽,这时人会饿,就要去吃饭补充肝糖原。如果人超过五个小时不进食,往往会觉得特别饿,也就容易出现暴饮暴食。第二,尽可能在轻度饥饿时进食,不要等饿极了才吃饭。
你可以这么做:找一张纸做个简单的表格,在表格上标出0分~10分。0分代表极度饥饿,10分代表非常撑,5分代表中间状态。通常是在3分左右进食,不要等到特别饿再进食。
与食物和平相处。在这个原则里,首先,我们要学会避免“食物缺失陷阱”。什么是“食物缺失陷阱”?很多靠忍饥挨饿减肥的人,都会刻意规定哪些食物不能吃。而其中有好多食物都是他特别喜欢的,比如,蛋糕、巧克力、冰激淋。这一点可能大家都很像。但是,你知道吗,如果你越是限制某样事物,你对这个事物的渴望就越强烈。
如果我们长时间处于食物缺失的状态,就可能会出现“跷跷板综合征”。什么意思?就是一个跷跷板,一头叫作缺失感,一头叫作愧疚感。随着一样食物被禁止的时间越来越久,这个缺失感慢慢地上升,上升到顶点,然后你忍不住偷吃一口,一偷吃,又开始越吃越多,然后你的愧疚感又会慢慢地上升。这样一上一下,你就会陷入两个极端状态的循环之中,这就叫作“跷跷板综合征”。
怎么打破“跷跷板综合征”呢?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一头的缺失感消失。为什么?这就好像两个小朋友玩跷跷板,一个小朋友不玩了,另一个小朋友也就玩不了了。
所以,在这个原则中,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我们要学会让自己无条件进食。当你被允许无条件进食时,你会发现,这个食物对你的吸引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让一个人停止进食的方式,就是允许他真正地进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