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人知识管理体系
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拿出手机打开微信,刷一下朋友圈,看是不是有漏掉的信息;不定时的还会有微信、公众号等文章推送出来,或者在群里被群友们群发,零散的打开几个看看,感觉没浪费多长时间,然后一抬头,1个小时就过去了。但关关键的并不是时间的流逝,而是时间已经流走了,而我们却什么都没记住,感觉看了很多东西,最后脑海里却什么都没留下,这才是最可怕的。
也许你现在的电脑里有无数个G的电子书、Kindle系列,家里的书柜里藏书如山,手机里各种阅读APP沾满手机空间,恨不得换一个1T内容的手机。从某种层面来看,这就是没有做好知识管理的原因。
最近看了一些涉及知识管理的书籍,里面都提到了一个共同的点:构建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将所学的知识应用起来,让知识产生增值(创造新的价值)。
2、三大误区
知识管理极为重要,但却很容易步入3个误区:
第一,知识管理的工具并不是知识管理本身。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再好用,用的在出神入化,都不能算是知识管理的本身;
第二,只顾学习新知识,却忘记了调用旧知识。新知识固然重要,也需要我们去学习,但只有将新旧知识的联动起来,才能融汇新的知识,巩固就有知识,实现知识增值;
第三,不思考、不实践,或少思考,少实践。知识管理的最终实现手段,都是需要思考和应用,如果知识将知识吸收进来,束之高阁,是最大的失败。
3、三大必经之路
以上三个误区是每个人构建个人知识体系中常见的问题,那如何构建个人知识体系,管理好个人的知识呢?不同的书籍、大咖等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每个人的知识管理路径也是不同的。但总体来看,我觉得有三个必经之路。
第一,知识输入。这个环节中的核心就是“读书”,而且最好是“高效读书”。为什么要高效?最直接的答案是,目前的书籍中只有很少的部分是值得我们深入去反复读的,参考二八原则,甚至是一九比例。所以必须学会高效读书,这样才能做到高效深入。除了读书以外,还可以是看好的文章,具有很高的知识价值的文章,里面包含着你不知道的新知识,或者不熟悉的半新半旧的知识,这样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同的知识输入。
第二,深度思考。在快速发展的时代里,并不是所有的是事都要追求快,快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浅”,所以我们需要适时的“深”一下,我们需要有深度思考的意识和深度思考的时间。如果还没有深度思考的意识,建议看一些能够锻炼思维的书籍,学习一些工具、模型、套路,如5w2h、pdca等类似的观点,可以让我们拥有更严谨的逻辑能力。
如当看到一篇文章时,要多用批判性思维审视文中的什么观点有用?什么例证是可以被拿来放在别处列举?什么底层知识可以和自己已知的研究领域相联动?能否提炼出规律并在未来需要用到的时候指导实践?这样就实现所读的书籍进行高效的吸收、融会贯通,让知识为我们所用,这就是前面提到的新旧知识联动。
第三,输出与应用。当我们将知识吸收进来,并通过总结、提炼、复盘等方式做了初步的融汇之后,就需要将其输出,输出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写文章、读书笔记、思维导图、演讲、讲座、线上线下分享等等,还可以做ppt等等。 此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同样,没有实践应用,知识永远也不是自己的。不经过自己践行的知识,有再多的输入和输出也没有用。
总之,知识输入--深度思考--知识输出,这三个环节是构建个人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管理的必经之路,知识联动、步步为营,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知识增值。
我是爱读书的高博士,感谢你来读我的文章往期人气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