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摘抄一些书中给我触动的话语:
如果一个太太相信自己丈夫是世上最聪明的人,承认他所做的事总是对的,那她一定会得到好处!
尊重你选择的老公,就是在尊重你自己的选择。
当他做了孩子的爸爸,你更需要尊重他这个爸爸的身份,相信他是爱孩子的。
父母撑起了一个家,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父和母如果再做区分,母负责养,父负责教。母亲需要展现无条件接纳,给予孩子充足的安全和温暖;父亲可以展现有条件接纳,表达对孩子的期许,这种期许会给孩子带来力量和指明方向;学校是知书达理的地方,老师需要严格要求学生;学生需要好好学习。
妈妈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维护自己内心的安定。
爸爸爱妈妈,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而爸爸指责妈妈,最终伤害的还是孩子。
各归其位,序位对了,爱的流动就顺畅自然了。
这部分的核心感觉是各司其职,尊重老公在家里的位置。昨天晚上在家里讨论问题,老公希望老大参加明天的足球俱乐部比赛,老大不愿意,非要让老公不要给他报名,他宁愿去看也不上场。老公感觉挺生气的,觉得他缺乏自信,明明踢得还可以,就是害怕输球和失误,老大争辩说不是的,他愿意上教练课,但不愿意上场比赛。这个时候我该怎么站位呢?白天刚看了这一节,也感觉到老大渐渐大了,小的时候被外婆保护太多,需要更多男子汉的历练。于是我说,你在1米2之前(刚坐的火车回家,他几乎刚刚好快到1.2米,以后坐火车可能就要买票了),妈妈负责你吃喝拉撒,管得比较多,现在你1米2了,是个大男孩了,以后听爸爸的,爸爸说的对,妈妈支持爸爸的决定。然后我跟他分析了下以前他选择放弃机器人课的情景跟今天何其相似,他现在又吵着要去上机器人课了。所以,很多时候,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东西,是需要一点点坚持去支撑的,不能遇到一点小困难就轻言放弃,很快自己就后悔了不是?很快,他就同意了去参加比赛,转移话题说别的事情了。我能感觉到老公收到了我对他的支持。
在我们家,老公地位是比较低的,跟我和我妈性格比较强势有关。我也知道这样的家庭结构对孩子成长不利,但是很多时候看不惯老公的处理方式,忍不住要干涉,真的好纠结。可是孩子一天天大了,不能不让爸爸立起来啊,就如本节所说,爸爸是有期许的,这给了男孩力量去前行,在男孩面前,爸爸要扮演权威的形象,引领他成长,我要退到后方,共情孩子,释放他的情绪。
承接上一节关于诚实沟通的话题。无条件支持老公是在沟通三原则里,侧重于他人和情境。让老公在爸爸,妈妈和孩子三方共处的情境下,获得尊重和自信,悦纳来自妈妈的善意,爸爸对待孩子的方式也就会有理有据,不再简单粗暴。我家老公是会跟孩子讲一堆道理的,以前我觉得他讲了也不管用,但只要我坚定的支持老公,重复这些道理,换一种孩子能理解的方式与他们交流,这不就是支持了老公,也共情了孩子吗?现在孩子会说,爸爸的东西爸爸说了算,我说我同意,我支持爸爸的决定,物权事权必须得到尊重,如果我觉得有不妥的地方,我会跟爸爸沟通,但我不会干涉爸爸的决定,你们听爸爸安排。我知道我还是会有很多时候,显得比较独断,但爸爸在孩子面前的权威必须维护,不能拆老公台,实在看不下去,私底下絮叨两句也就罢了。
这次回老家漂流,看着老公鼓励儿子跳水,孩子从胆怯犹豫到信任老爸,迈出双脚,完成自己的第一次,我看到老公的耐心,坚持,不放弃,鼓励和说出“好棒”的那份自豪。一个男人生命中有多少个第一次的后面不是站着他们的父亲呢?如果父亲能见证并感受到这份属于“男人”的成长礼物,那是多么大的幸福,孩子长大后,一定会记得父亲在此时此景对他做的事情,他也会从中吸取经验,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不是吗?有什么理由不支持老公呢?毕竟他们都是来自火星的男人啊!也许我很快就会成为局外人了,呜呜。
给亮燕的反馈:
文字类似聊天心得与总结哈,原来海老师已经有对应书的讲课群了,我真是后知后觉。看你的文字信息量总是很大,思维活跃,乐于折腾自己,不断精进,佩服佩服。每个人都是对的,以及要不要对抗?我看到你心里的疑惑。让我们继续在读书解惑的旅程上,继续寻找心底的答案吧。我试着去扫你文章里的二维码,不过好像过期了呢,呜呜。
给春晖的反馈:
从你的文字里可以看到你在两方面的深度思考。一方面你看到加入浩途后,在亲密关系上获得最大的成长,真的契合这章的尊重主题,夫妻之间最珍贵的就是彼此的尊重和照见,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夫唱妇随,各就其位,充满爱的地方。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时,真的就是阳光照见房间般清亮,很多事情处理起来也就有了遵守的大原则,不会在讲爱的情境里去讲理。另一方面,我看到你在浩途学了很多海姥姥的课程,对“爱与规则”有深入的思考,特别喜欢你结尾的那句话,觉察自己的越界,给予尊重,更多的放手!
老头子永远都是对的。
2017-08-07 张亮燕 自我迭代小院
接纳力2上尊重主题里,讲了安徒生的童话《老头子永远都是对的》,这个故事,海文颖的和书名同步的课程中说,真正理解了老头子都是对的,是要把前面的老头子都拿掉,相信每个人都是对的.
因着这个课程,最近一直死磕去理解“相信每个人都是对的”,从每个人的视角,立场和过往的经历去看,都是有其合理性的,都是对的。 理儿是这个理儿,但是不能完全彻底的内化,也没有完全的想明白,理解了又怎样呢。不断的琢磨和死磕。
今天课程群里,热闹非凡,一个伙伴纠结于要不要给孩子买手机的问题,讲述其心路历程,咨询海老师的意见。
海老师回答:我的证明题,标准答案是:孩子是值得信任的,所以我的证明过程是搜集所有他值得信任的证据。你的证明题,标准答案是?
留下无限的空间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你给自己的证明题是什么呢呢?标准答案又是什么呢?
回过头,结合着尊重再去理解信任,深度也很不一样了。尊重信任是一家!在死磕尊重,不断的做ORID总结和反躬自问的练习,理解的宽度多了许多,不过上周五被老公的一句话噎住了,琢磨了几天了,最近天天念叨每个人都是对的,刚好周五老公发了一篇文章,知识的诅咒讲的是博士是如何变成杀人犯的,说的都很对,确实从这个博士的角度和过往的经历可以理解为什么这么做。可以理解成:这样做是有他的道理的,老公转给我是让我看看,由此类比出来的好多我们身边原先不能理解的都理解了。但是老公问了一句,那杀了父母也对吗?我答不上来。
今天中午在灯塔分部反躬自问分享,加上刚刚关于信任的思考,我这样想“每个人都是对的”,==每个人做任何事儿都有其道理,我们理解了,不代表我们要按照他们的做,我们必须划界限,只决定自己做什么,然后,世上任何事儿都有其道理的在运转,我们只是其中的一个,每个人都是对的,当然我也是对的,自己在转,转到哪儿,有交集的,理解了,继续转,就这么转转,我依旧做我。这个博士杀父母这事儿是有道理的,承认了其合理性。是不是就把对抗拿开了,接纳怎样的事儿都有其合理性。不对抗,事儿就留过去了。自己就淡然了。可能有点混乱,是刚刚看着你们聊着聊着的有啥东西在浮现,没有完全抓住。继续死磕每个人都是对的,真是个折腾人的课题。
在群里发出了以上的文字,抓住脑中浮现的神马。海老师和伙伴们也做了回应。
海文颖:每个人都是对的,不代表就滑过去不去对抗了。看得清楚,再选择对抗。我就在清清楚楚以接纳力对抗这世间育人中的浮躁呢。
XX妈妈:人世间的浮躁,点的好精准,我的心确实容易在浮躁中随风摆动
海文颖: 你做风筝我是线。
亮燕:笑的不行。
哈哈,修行接纳力的过程,真的是既真实又好玩,继续死磕哈,付出+创造=个人成长,一起创造一起玩。秉承浩途的理念,越分享越有!继续前行。
最后附上今天的聊天收到的经典语录: 全世界都能背叛你的孩子,但是你不能!妈妈的心胸容量,妈妈的接纳力才是孩子最根本的支撑!有妈妈这个坚强的底线在那里,孩子就有力量去面对全世界!太感动了!牢记。
单春晖的读书笔记:
《老头子总是对的》这个故事之前在童话书里读过,读完了当作一个笑话:老头子那么傻,用一头牛换了一堆烂苹果,老婆子这种人也就童话里才会出现。完全没有想到这个童话背后的寓意:尊重老头子的身份。想象中尊重老头子的身份可能比较容易做到,可是如果他以这个身份做的事情与老婆子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老婆子又是如何做到完全信任老头子的决定呢?一头牛换了一袋烂苹果,也不是说家里富有,完全不差这头牛。我只能叹服:老婆子的修为太高深了。这接纳力,简直登峰造极了。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老头子不知道,但作为妈妈,要尊重爸爸在家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无论他做的符不符合妈妈的要求和价值观,就仅仅因为他是爸爸这个身份,就应该被尊重。朋友两口子吵架,妈妈在我面前抱怨:他对我脾气暴躁,对孩子也不会好好说话,我跟他一说,他就让我别管。女儿也说我,你怎么找了这么个破老公。我非常能理解朋友的心情,希望老公能脾气和善,对家人爱护有加。可有时候事与愿违,他不体贴,不懂教育,自我中心,大男子主义。。。简直罄竹难书,这样的老公,如何让人尊重?心里有了怨气,在孩子面前也将这种情绪流露出来,于是孩子更加抵抗爸爸;也因为这种怨气,便看不到老公平时在家也做饭,拖地,在外面很有人缘,挣钱能力很强。。。有时候看到了,也会认为:这本来就是该你做的,有什么值得看到并尊重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关系越来越恶劣。
当初开始学习接纳力,是因为想要在育儿方面获得更大的进步。可是到现阶段为止,我觉得我收获最大的是亲密关系的成长。当然这也要归功于我们的基础较好,老公愿意宠我。在此基础上,无论关于家庭的重大决定还是他工作上的决定,即使与我的想法不一致,我会告诉自己:人生是来体验的,哪儿有对与错?错了就错了,在错误中学习,又有何不可?有时候我觉得他处理关系或者事情的方式不合适,想说出我的想法时,也会转念:如果真的不合适,老天会以其他方式告诉他的,只要他对我的方式没问题,我又何必去干涉他如何与别人互动呢?更何况,对与不对,都是我自己的主观判断而已。
书中有段话特别好:“尊重一个人的身份,不是他做到了,做对了,他才值得这份尊重,而是说他在这个位置,就已经被值得尊重。父母是一个身份,孩子是一个身份,老师是一个身份,学生也是一个身份,尊重各自在自己身份内的体验,每个人会通过练习逐渐在自己的角色上站稳!”“在社会现状中,很多身份处于混乱状态,彼此越界,很难做到“尊重”二字。“
话题再回到育儿上,尊重孩子作为学生的身份,那么学习就是她需要在自己身份内的体验,我是妈妈,不越界她的作业,我能做到。但是,在其他方面呢?比如钢琴课她不愿意上的时候,如何尊重她的意愿呢?文颖老师在其他讲座中也提到过,尊重孩子不代表不能提要求。所以如何玩转“爱与规则”,还需要作为妈妈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找到适合自家的方式。同时我如何尊重自己的身份?如何保证我的领地不被侵入?比如在我享受独处的空间,或者做我的读书笔记的时候,孩子有陪玩的需求(想到事前说明,事中温和而坚定);当孩子朝我发脾气,我认为她对我没有礼貌的时候(想到面质性我信息)。
通过本章节的阅读,让我再次意识到划界限和尊重是相辅相成的。在亲子营结束的时候,文颖老师也提点我:要尊重孩子。我需要更深入地去观察孩子的情况,觉察自己的越界,给予尊重,更多的放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