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讲,去看《港囧》之前,我都还对徐峥导演的新作抱有很高的期待值,毕竟作为为数不多的成长在华语电影“工业体系”下的商业类型导演来说,徐峥当导演的起点很高,保持着华语十亿导演的记录让徐峥接下来的第二步走的异常艰难。
于是在这部《囧途》系列的第二部当中,我们看到了身为导演编剧主演监制于一身的徐峥开始焦虑而急躁甚至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证明自己是如何擅长商业喜剧题材的把握,于是,从刚开始立项到之后的整个宣发过程,一直到电影上映,整个营销过程被操作的行云流水却也过犹不及。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我们来谈谈电影本身。在我走进电影院观影的两个小时当中,给我的感觉颇为疲惫的,这种疲惫一是来自电影本身的信息量很大,节奏很快,另一方面则是我当时的尴尬症发作,讲真,整个观影过程我居然没笑过一次!而最让我感觉不适的却是周围的人此起彼伏的笑声,我顿时为自己的反射弧过长的生理缺陷感到自卑不已。
我仔细回想了一下,这部电影里至少有以下三点是我最不能忍受的:
第一,徐峥导演精通商业题材的把握毋庸置疑,作为一手主导创作的徐峥式喜剧,徐峥显然有些用力过猛,整部电影元素杂糅,多条故事线索平行推进,一言以蔽之,徐峥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中年危机,家庭与爱情,青春和梦想……甚至还要在电影里加入几场警匪动作戏码,以保证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全称聚精才能够跟上故事的节奏。这就好比一位顶级大厨要做一道国宴的时候,他居然开始紧张犹豫不决,于是他采取了一种极端的方法来应对,不管鸡鸭牛羊鱼肉都开始往锅里煮,这样煮出来的肉当然不会很难吃,但是我敢肯定也不会很好吃,于是,徐峥导演就把这部《港囧》给做成了彻头彻尾的东北乱炖!
第二,对于很多港片爱好者来说,去看《港囧》的另一乐趣无疑是电影中所致敬的一些港片元素。据报道黄渤曾提及徐峥本人阅片量非常大,也很热爱香港电影。于是,在电影当中,出现了很多关于港片的致敬元素,比如一些经典粤语金曲以及王家卫或是周星驰电影里的经典元素,甚至是王晶与古惑仔,然而这种元素用的过多之后就会让人感觉到厌烦,中间的很多段落甚至经不起推敲,完全是为了致敬而致敬。也是对于这种港片元素致敬的怀旧牌的滥用,让人觉得徐峥作为导演是成功,但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无疑也是很适合的。
第三,本片最不能忍受的,是演员的表演。徐峥本人的表演应该说不过不失,然而并未有突破,而且表演很刻意显得很用力;赵薇的表演应该说是自横冲直撞好莱坞之后更烂的一次表现,当然,这种表现还可能与电影的角色设定有关,表演很生硬敷衍;至于包贝尔,我想观众可以感觉到他在用心的表演,然而,这种表演的意义不过是在想成功的复制一个王宝强而已,也正是这时候,观众们才意识到,王宝强并不是谁都可以替代的啊!
以上,是我看完《港囧》的一点想法,捎带手一提,我觉得这部电影和《煎饼侠》刚好是两个相反的例子,去看煎饼侠的时候,讲真是抱着零期待,但结果你看到一个一分的作品你都会感到有些许惊喜;但看《港囧》的时候,你抱着看一部至少应该是及格线以上的商业电影的心态却发现,这原来只是一部堆砌出来的一锅东北乱炖,此时,我的心情是复杂的~
网友评论
当然,结尾一切都释然,之前那种无奈阴郁的感觉没有了,徐来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这一点,也是很多人对《港囧》诟病之一。但我看了却很感触,我特么心态怎么像三十多岁的人啊,,,
我觉得这就够了,
我只是个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