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一是指江户时代的民俗画,二是指倾进心血和时光奋斗于值得骄傲的事业,也曾赢得众人敬仰和无上的荣光,最后发现只是一场错误,还遭到别人诟骂。
小说以时间为线划分内容,每次时隔半年左右。以第一主角小野的小女儿节子的婚姻进程为主线,以小野对于战争中自己行为的反思为暗线。用日本特有的细腻淡雅笔触和对光线的描写,化文字为画卷。而第一人称的写法,又让读者在小野朦胧不清的记忆中逐渐发现事实的全貌。
最初,节子被退婚,小野根据自己朦胧不清的记忆回忆起曾经和节子的前未婚夫三宅就战败问题有不同的观点。这时小野尚未放弃自己的军国主义想法,把理由简单归为三宅认为配不上自己的女儿。并没有认为自己在这件事里起了什么影响。
而随着时间向后推,小野逐渐意识到,自己想法或许并不如自己想的那么正确,不合时宜。所以在节子第二次订婚时,小野才会说出那段自省的话。
纵观全篇不难发现,小野是个自视颇高,重视自尊的人,对于过去的无上光荣难以忘记。而对于犯过的错,一方面心里已经接受了时代的变化,和自己妥协,承认某些信念并不正确。而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曾经有如此坚定的信念,面对过去也不可以轻轻抛下,全面否认,这是一个人在信念和现实中的挣扎。既不能完全否认自己,进而获得新的重塑。旁人的看法和社会的舆论也不能让她再继续坚定自己的观点。这对小野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对比小野的思想转变,更多用的是对比的手法。我认为明显的莫过于,小野曾经认为战败后日本新一代的年轻人都变得让自己不能理解。却在最后突然发现年轻人朝气蓬勃,充满乐观精神。
我想,不是日本的年轻人变化多大,不是社会理解了小野,而是小野与现实和解。
最后,放弃自己帝国主义思想的小野发出了,不管自己的国家犯过什么错误,都能重振旗鼓的感叹和祝福。
有人说这是自省录,没错,这是一个帝国主义分子在接受信念失败后,摧毁进而接受现实的故事。人最怕的可能是一条路上自己已经走了一半,才发现自己是错的,而且没有退路了。直到最后,小野仍然以信念对生命的支点。
那么小野是真的甘心放弃自己的信念么?
比这更现实的是,我们凭什么相信自己,自己的新年真的是正确值得的么,又如何对待信念。
除此之外,每每我读这本书,都感觉有一种电影中的光影在流动。逍遥宫的夜晚,凉亭的灯笼,外公家的烛火,透过水中的光线。他们的变化与文字一起,融进情绪和气氛,羁绊着我的心。
这无疑是一部好的小说,一部现实作品,一副浮世绘卷,更是一部色彩浓重光线迷人的电影。
对于浮世绘,开头已有官方解释。但我想,浮世芸芸众生的生活,也可以用这本书里小野的话解释:
“我们至少为自己的信念尽力了,只是到了最后,我们发现自己只是芸芸众生,是没有特殊洞察力的芸芸众生,在这样的时代做芸芸众生,算是我们的不幸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