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以大概念为核心的化学教学改革,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这种改革并非指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指导化学教学的理念。目前,关于“大概念”的定义、提取方法及其与化学观念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教学实践层面,都呈现出多元化和热烈讨论的局面。尽管这种多元化的讨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存在一种担忧,那就是对大概念缺乏共识可能导致其被误解或滥用,从而影响化学课程改革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主观臆断地提炼“大概念”,以免忽视新课程标准,增加课程实施和教材使用的随意性。教师应基于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其中的大概念及其内涵,以此为出发点,全面掌握以大概念为核心的教材体系,并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发展需求,将大概念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通过教材中的驱动性问题和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深入思考,特别强调高级思维技能的培养,如证据推理、宏观与微观结合、模型构建、归纳总结和反思评价。
仅仅传授大概念是不够的,学生需要在真实情境中深入理解知识,通过迁移应用和反思,把握知识背后的本质规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所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系统化、结构化,从而真正理解和建构大概念,促进化学观念的形成,提升核心素养。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明确,大概念是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而化学观念是课程追求的目标,应以大概念为指导,推动化学观念的形成,切不可颠倒主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