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豆荚花生的友谊

作者: 黄源水 | 来源:发表于2018-10-13 18:43 被阅读61次

人上了年纪,总是喜欢回忆往事,尤其是孩提时代的往事。许多往事,不是有心刻意回忆,而是如同大洋洋流在寒暖流交汇处,自然而然倒海翻江,起伏翻腾,奔涌而来。

我的童年,在六十年代中期。那时,闽南偏僻农村,生产队大集体劳动,社员与社员之间的关系比较还是比较亲近的。我们生产队没有队址,也没有仓库(到了1970年才建仓库)。生产队的一些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只好寄存在住房条件比较宽裕的社员家中。社员家中能够腾出房间做生产队的仓库的,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当然得有专门房间而且要有单门独户可以上锁,能够确保寄存的东西不丢失。我家当时就具备这个条件,因而我家“菲芳居”顶落右边边房(落归)就成了生产队的仓库了。

也许是爱屋及乌的缘故,也许是“三岁囝子得人疼爱”的缘故。我记得当时的大人们都对小孩的我很友善,尤其是生产队的仓管对我特别要好。见面时,他总是俯下身子与小孩子的我说话,逗着小孩子的我玩。我就是在这种充满爱意的环境中长大的。

对我特别好的这一位仓管叫仁祥。仁祥与我父亲是同龄人,我五六岁时,他大约四十多岁,中等身材,皮肤黝黑,为人热情,和蔼可亲。

囝子叔,是当时许多大人对我的昵称。因为同姓同宗,那时候,农村讲究辈份的。我的辈份比仁祥高,所以大人的他,称还是小孩的我叫“囝子叔”。

只要大人有“招呼”小孩,小孩就会围着大人团团转。因为仁祥有“囝子缘”,来时总是招呼我。每当他来时,我都如同护兵一样跟前随后,与他亲近。他来我家,开仓库门时,我也想跟进去,他是不想让我进仓库门的,可是又不好意思把我拒之门外。但老是紧跟着他,他也没有办法,只好说:“你就站在这”,示意我站在门槛外。随即,他的手心向下对看我的小手,把手心攥住的两荚花生放下给我,轻声说,“去旁边玩”。只给我两荚花生,我就喜出望外,又舍不得吃,紧握在手中,蹦蹦跳跳跑去向母亲报告,得到母亲的首肯,才敢把那二荚花生剥皮吃了。

“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不知过了多久,仁祥又来了,这下我可高兴了,蹦着跳着跑到他跟前,围着他打转。仁祥看到我粘着他,就示意我到旁边玩。他又去仓库了,右手心又攥着二豆荚花生,偷偷地塞入我的手心。那时的我如同馋嘴的小猴子,喜获战利品,一溜烟走开了。就这样,我与仁祥建立起“二豆荚花生”的友谊。

那时候,老家镇一级(当时称公社)有个集市,我们称下圩街。有一次,仁祥要去下圩街,路过我家。他与父亲打招呼,说他要去下圩街。我听他一说,欣喜若狂,吵着闹着也要跟他去。碍于大人的情面,仁祥只好带着我去。因为带着“秤砣”,仁祥放慢脚步陪护我走了大约三公里路,“慢慢摇”,大半天才走到下圩街。

等到仁祥把该办的事情办完了,该买的东西也买了,要打道回府时,仁祥说要请我去吃“菜馆”。我从来没有吃过菜馆,到了菜馆门口,迟迟不敢进去。仁祥忙着点菜交钱,等他忙完之后,发现小孩子的我不见了,焦急万分。生怕丢了小孩,于是就操小路往回家方向赶,仁祥急得脸色铁青,满头大汗。

我当时的想法是如果让仁祥花钱吃客吃菜馆,回家父母亲知道后一定会挨骂。于是一溜烟操小路跑回家,从金淘粮站,经红旗中学大操场,经牡丹山科学楼边一路往回赶,记得当时自己也走得相当快。

当仁祥追上我时,又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小孩子终于找到了;生气的是,钱已经交了,没有吃,白白地浪费了。那时候,我从来没有吃过菜馆,仁祥也未必吃过。他是为了请我吃,他才舍得上菜馆的。仁祥没有对我发脾气,只是说话的声音里有着藏不住的丝丝埋怨。

回到家时,仁祥把事情的经过告诉父母。父母首先感谢了仁祥,说让他“所费”了的一些客气话,并且看着我说“囝子不该爱戴路”(小孩就不该跟着大人去)。我没有挨骂,高悬在心中的石头才终于落地。

长大后,听大人说,仁祥是“番仔”,意为归国华侨,出生在东南亚某国,他小孩时候回国。他回国后,由于抗日战争爆发,海上交通断绝,只好留在家乡。据说,他还保留着“番仔”生吃的习惯。比如,生产队社员,有人逮到尚未开眼长毛的小老鼠,他敢一口气生吞下去。这事我只是听说,没有亲自问过他。

当年,我有两个伯父在南洋,父亲经常写信给两个伯父。南洋“番批”的信封都得用英文写。父亲经常叫我拿着空白信封去找仁祥帮忙写英文地址。仁祥懂得英文,他写的英文字体很漂亮,在村子里很有名。

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仁祥为人仁慈,祥和善良。为人正直,和蔼可亲。然而天不假其寿,五十多岁就因病去世了,那时候,我正在读小学。近日,为写作本文,我查了族谱,得知他于一九七四年五月某日去世,享年五十七岁。假如仁祥还健在,今年刚好一百岁。

人,小孩时期的记忆是刻骨铭心的。小时候,听大人常讲“宁可得失大人,不可得失囝子”,不知道什么深刻含义,只有上了年纪,水到渠成,才自然把道理悟透。

仁祥攥在手心的两荚花生,仁祥要请我吃菜馆的往事,五十年后,依依如在眼前。岁月如流,往事如烟,小时候的记忆,无法随着时光流水湮灭,仍然长久珍存于心中。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就是自然规律。人在记忆深处,总是贮存着我们的童年时光,也刻录着父母恩威并加的教诲,还有长辈亲朋的点滴关怀……这一切,不能忘记也不会忘记!

                  (写于2018年10月13日)

相关文章

  • 两豆荚花生的友谊

    人上了年纪,总是喜欢回忆往事,尤其是孩提时代的往事。许多往事,不是有心刻意回忆,而是如同大洋洋流在寒暖流交汇处,自...

  • 我和闺蜜喜欢上了同一个人

    十年前,豆荚曾说过一句话,好的友谊就像橡皮筋,拉的开却扯不断。 2017年10月28日 星期六 晴 我和豆荚竟然同...

  • 早秋

    斗转星移暑渐消, 花生红薯拱土包。 玉米鲜嫩蒸煮烤, 黄豆荚青作菜肴。 田间草虫添童趣, 野陌飞鸟入画描。 正是一...

  • 嗨,讲个故事吧

    “嗨”,一个豆荚的名字。 为什么这个豆荚的名字这么特别? 每年都会结好多好多的豆荚,豆荚的名字其实很简单,长一...

  • 1楼下玩耍

    时间:傍晚 人物:小豆荚和豆荚妹 年龄:2岁 旁白:小豆荚和豆荚妹正在楼下玩他们最喜欢的游戏,那就是趴在沙坑里...

  • 花生🥜的故事

    有个花生,他有三个子, 有个花生,他️两个子。 三子的花生老是瞧不起两子的花生, 两子的花生有点自卑! 这天,三子...

  • 豆荚

    豆荚的玩法再多,首先需要用户接受付费的方式。你有需求,我有流量,一拍即合的那一种。 用户的心理活动如下: 1.好奇...

  • 校园里的“豆荚”树(儿子作文)

    我们的校园里有一棵“豆荚树”,它就在明远楼后面。 豆荚树上挂着一些豆荚,好像其它豆荚都被摘走了似的,估计它们在那...

  • 九月秋

    九月谷正黄,戏儿赶农忙 风车稻梁壳,豆荚落衣裳 辣椒风骚劲,玉米煮成汤 鸡觅桃李下,野鸭乱飞塘 花生扯地里,味道甜...

  • 求下联--两种解读加正反义加多音字

    上联:花生长虫,是花生虫,非花生虫,长出长长虫。 这上联,有两种读法,也是两种意思。 花生 长(zhang)虫,...

网友评论

  • 怣慧:一地雞毛,美美的念想:coffee:。好文學習了。:clap::clap:
    黄源水:@怣慧 谢谢你的点评鼓励!

本文标题:两豆荚花生的友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buw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