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二次被人际关系难住了。
今天有位师傅来帮我们安装窗帘,他是母亲从马路边叫过来的,就是货车上有个大喇叭一直在喊的:安装窗帘,安装各种窗帘……
如此循环往复又极具穿透力,隔着山弯弯也能听见。
师傅是河南人,我们各自说自己的方言,能听懂,不过也有点费劲。
师傅讲话声音很大,并且有点不耐烦。最开始我不敢断定他已从事这个行业多年,因为一个从事行业多年的人明白商家不仅是卖产品,而且还要卖服务,应该是很有耐心的。母亲选了一个紫色和粉色各分半的窗帘,我嫌粉色很不耐脏,要重新换一个颜色。在重新选好后,师傅爬上梯子将窗帘拉上去比划了一下长度,长了不少。
母亲要求剪掉或者换一个,师傅又不耐烦了。“哎,不用剪,卷起来就行了,没事。”不仅我觉得不可理喻,母亲也说:“总要放下来啊,剪了,得剪了。”
师傅几句话应下来要去街上给我们剪掉多余的部分。不过他要母亲拿500块钱的押金,并说他一定会回来,工具什么的全留在这儿。母亲皱着眉头说:“怎么可能,你想都别想。”
“那就200”。
“不行,你跑了怎么办”,母亲靠在沙发上看着我说。有点犹豫,有点不决。
“我东西都在这儿,那个梯子100多,这些工具也有几百。”师傅声音还是很大,苦笑又着急忙慌的样子。
天呐,我终于没法忍受了。
“你就给他吧,他东西在这儿,又不会跑了。”我有点生气,觉得母亲怎么会随便找个人草草地装窗帘,不跟爸商量商量,师傅又不专业,要是我,都不想跟他谈。
母亲好像孤立无援了,因为此时我也站在了师傅那边。
母亲反复摸着衣兜,“刷”一下拿出了100元。“诺,先给你100,不能再多。”
师傅觉得和我们耗时间就是费劲,叹了口气,转身抱着窗帘下楼了。
母亲追上去,看着师傅上了车,目光随着车子走远。
刚好婶婶来我们这里坐会儿,知道我们在装窗帘,便说:“我们家那窗帘都才150,十几年了都挺好。”
得知母亲给师傅交了100元押金,婶婶不可思议又说:“是我一分钱都不会给,跑了怎么办?东西值几个钱?”
母亲后悔似的沉默不语。
不知为何,看着母亲的眼睛望向远处,若有所思,心头为之一震。
相信还是不相信?
也许这种选择在很多人看来母亲很小题大做,就像我推断的他的工具绝对值100多,母亲仍不放心。
相信一个人很难吗?
不难。
难的是被相信者是否对别人的信任认真。信任是相互的,绝不是单方面的付出。
师傅在两个小时内回来了,停车后直直上了楼,装好后,又来到我的房间,“哎,姑娘,你的房间也装一个吧。”
我的警惕性一下子升温,总觉得他会肆机大捞一笔。
“不不不,不用了,房间窗子小,太阳晒不进来。”
“我跟你讲,安装窗帘后,屋里好看十倍。”
天,看来我最开始的预判是错误的,这师傅分明就是职场老手。
一番僵持后,我将目光传递给母亲看她怎么拿主意,母亲说装,100块就够了。
“不行的,你看我这布料。”师傅把窗帘递给母亲,手铺平了,讲料子质量多么多么好。
我劝母亲不要装,我不要窗帘,我就喜欢阳光。
不过最终,母亲还是答应了装。因为母亲还在犹豫的时候,师傅早就准备好工具开动了。
刺耳的电锯声再次响起。母亲把所有费用交给师傅后,道了几声谢。
师傅提着工具包下楼了,不一会儿,喇叭又响起了:安装窗帘,安装各种窗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