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闲话电影』简书电影今日看点
电影|天堂边缘的悲欢——《在人生的另一边》

电影|天堂边缘的悲欢——《在人生的另一边》

作者: 薇言 | 来源:发表于2016-10-04 19:44 被阅读0次

    天堂,是我们直觉里理想的终点,是另一个美好的世界,是伊甸园,是乌托邦,是世外桃源。但天堂边缘,又究竟是什么?或许那里有悲有喜、有笑有泪;或许那里有欢有恼、有爱有恨。

    电影《在人生的另一边》

    土耳其电影《在人生的另一边》(The Edge of Heaven,也译作《天堂边缘》)是一部感伤又感动的影片,它关乎救赎,亦关乎宽容;关乎爱,亦关乎恨。

    电影讲述的是来自土耳其的女主人公艾妲为逃避警方追缉,非法入境来到了德国,意外结识了德国女孩洛蝶,并与之相知相恋。二人也由此与洛蝶的母亲苏珊娜产生了不可跨越的冲突和隔阂。而后艾妲遭到了逮捕被遣返土耳其并入狱服刑,洛蝶不顾母亲的反对毅然决然的追随艾妲只身一人来到土耳其,在一次意外中,被当地的孩子玩枪时误杀,客死他乡。

    印象最深的镜头,是洛蝶的母亲苏珊娜在失去女儿之后前往土耳其,在静寂的黑夜里被悲伤唤醒,在女儿曾居住过而如今却已空荡荡的房间里痛哭,黯然神伤,撕心裂肺。

    母亲追随洛蝶的步伐,来到她来过的国家,走过她走过的道路,住在她住过的房间。用如今流行的语言来说,便是“走过你走过的路,看过你看过的风景,会不会离你更近一点?”这是现代青年缠绵难舍的爱恋,是一种看得见却得不到的想念;而影片中母亲却是在天各一方的生死离别之后,来到土耳其追逐女儿的脚步,此时仅剩一种割不断回不去的怀念。以自然的规律和生活的实际来看,我们更倾向于子女肩负父母的期待与梦想,亦或继承父母的衣钵和愿望。但在影片中却是颠倒的情况——母亲理解了女儿的所思所想,以自己的能力替她完成帮助艾妲的愿望。于是,影片中不仅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这种错位的继承更徒增一种无能为力的苍凉。

    电影《在人生的另一边》

    时下,有一种说法,认为现代人倾向于把最好的一面留给陌生人,而把最坏的一面留给最亲的人。这最坏的一面可能是恶言相向的针锋相对,也可能是无话可说的冷漠无视。或许得当亲人离开的时候,才幡然领悟自己的行为错得多么离谱多么可恶,然而却再也没有机会偿还。影片中洛蝶与苏珊娜就留下了这样的遗憾:在生前俩人因为艾妲而产生芥蒂和隔阂,在洛蝶逝去后才消除了这道心墙;母亲夜里凄凉哀伤的哭泣,清晨醒来因思念而“看见”女儿近在眼前,传递着一种无法弥补的悲伤。而这,是否一定程度上也映射出现代人生存的状态?试问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和片中人一样,是在失去后才后悔莫及?

    天堂边缘的样子,是剧中人各自不同的选择。有洛蝶的抱憾,有苏珊娜的释然。在小说《摆渡人》中,每个人死去后的灵魂都需要翻山越岭,才能到达另一个世界,而灵魂摆渡人的任务就是化身成不同的角色,引导每一个灵魂安全达到另一端的天堂。这一段路,也许就处于天堂的边缘。小说中,摆渡人还是那个摆渡人,但他的形象却在小伙子、老太太等角色之间切换。我以为,与其说是摆渡人自己呈现出不同的样貌,倒不如说这是不同的灵魂心中想法的映射。于是,天堂边缘的样子,取决于心之所向。

    在时代的背景里,我们每个人都很小很小的独立个体,你的悲伤不会影响别人的快乐,你的孤单不会阻碍众人的聚欢。个人很渺小,生命很短暂。在每个人匆匆的一生里,虽说孑然一身,但总有亲人和朋友值得挂念。其实,没有那么多的无法原谅和不可释怀,想想这一生终究是行色匆匆,也就没有什么不能放下了。给爱你的和你爱的人一个拥抱;给曾经争执过的人一个和解的微笑。

    天堂边缘的样子,是你心的模样。

    天堂边缘的悲欢,是你心的所向。


    文 / 薇言   图 / 来自网络

    PS:若还喜欢,请关注我。

    PS:欢迎点击薇言的其他文章。

    用最真实的感情,写最真挚的文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电影|天堂边缘的悲欢——《在人生的另一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ccs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