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区的河涌众多,恰好我家门前也流淌着这么一道。
以前,这里是大人们的“私家”泳池。说来可能有点滑稽,我们专门建造泳池,游泳是我们现在可有可无的消遣;然而对身为水乡人的他们来说,戏水却是日常。
炎炎夏日,放学归来,没什么比泡在水里更让人觉得舒畅了。即使今天他们早已脱离这个行列,但是关于小河的记忆却在他们心中长流。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令每一个和它亲近过的小孩,将来谈论起它时,都脸带满足的笑容。
我和小河“交往”的过程也足够独特,因为母亲叫我小心。那会我刚开始学习自行车,常常要在河边的路子经过,每次从那边上的小坡冲下来时,我都如履薄冰,但对小河的敬畏总是使我吃苦头。我跟他们不同,自小不谙水性,成了南方的旱鸭子。
母亲看着我皮开肉绽,反倒庆幸我还能回来,这让小时候的我甚是疑惑。这种敬畏,一直持续到了现在,即便我学会了游泳,他们都还常告诫我欺山莫欺水。我这才明白,拥有了一种力量,并不代表你就能驾驭它。
有时,它也让我们不得不放松戒备,例如龙船时节。每年的端午,锣鼓声总不绝于耳,孩童的好奇心比大人要高涨得多,早早就解掉了缰绳。等大人气喘吁吁地追到巷口,我已趴伏在护栏上,为威武的龙船呐喊助威。
老天也高兴,不时下点小雨,船员们出动前又阳光普照。所有人放肆地沉浸在欢愉的气氛中,就连岸上的看众,都恨不得一个翻身掉进河里。
暑假的时候,到家前又步过那条我再熟悉不过的小河,如果要说有什么变化,那肯定是因为我捂住了口鼻。我再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小河已经物是人非,招摇的工厂排废口,把它折磨得不成样子,河水尽管仍然流动,却不再碧绿,甚至污臭不堪。
我心里有一股怨恨,只有父母仍然相信。散步的时候我们经过小河,他们异口同声道:小河好像比之前清澈了些。然后满意地点头。我也希望是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