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升平之世,光天化日之下,杨季主父子被残忍被杀害,其家人上访最高法院,在法院门口又被人杀死,凶手却仍然逍遥法外不能归案,如此惊天大案自然引起了中央高层的注意。
面对舆论的压力,中央最高层迅速组建专案组,锁定凶案嫌疑人郭解并对其展开抓捕工作,抓捕工作异常艰苦,一路上竟有人因不愿透露郭解的踪迹而自杀的。
经过长年累月的追踪,郭解最终落入法网,更惊奇的事情发生了,检察院提供不出郭解直接杀人的证据,无奈之下国务院副总理出面,将郭解以组织黑社会罪判处死刑。
如此胆大妄为,无法无天的郭解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竟然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既然没有证据为什么会被判处死刑?他的黑恶势力到底有多恐怖?
这一切的谜团,要从郭解的出身说起。
郭解出生于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身材天生矮小,父亲因杀人被判处了死刑,他小时候内心歹毒,只要有人惹到他让他心里稍微有点不舒服就会杀人。
那个时候心狠手辣的郭解经常拼了命的去帮朋友报仇,还把无处可逃的亡命之徒藏起来让他们去抢劫,闲下来的时候就组织或者参与制造假币、盗墓等各种不法活动。
他干这些烂事的时候也遇到过一些危险的时候,甚至还被抓过好几次,或许是上天在眷顾他,命硬的郭解居然每次都能最终脱身。
然而,随着自己的成长,郭解内心世界也发生着变化,他想着自己毫无意义的过去,以前作恶太多了,以后的日子还是多积善行的吧。
郭解不光想,还付诸于行动,他开始改变自己,检点自己,他不但对恨他的人以德报怨,还施舍更多陌生人,并且几乎都是默默无闻的丝毫不需要别人报答他。
他享受着这样的生活,有时候救了别人的命都不自夸功劳,但是就其本性而言却仍然比较歹毒,有时候也会为了一些小事而有过激行为。
这个时候郭解也就有些名头了,当地的小少年非常仰慕郭解的行为,经常悄悄帮他报仇,也不让他知道,大家都是默默无闻的互相帮助。
有了第一帮忠实的小弟,郭解开启了自己的收人之路。
有一回郭解的侄儿在外面和兄弟喝酒,别人喝不下了他硬是要别人强行喝,别人一直说喝不得了喝不得了,而他也是越来越来劲,软的不行只有来硬的了,叫人搬开那人嘴准备直接灌。
被灌酒的人被激怒了,顺手摸出匕首就给了郭解侄儿一刀,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这一刀杀死了郭解的侄儿,也惊醒了醉酒的人,那人拔腿就跑得无影无踪。
郭解的姐姐非常的愤怒,找到郭解说:“以你现在江湖的名气,我的儿子被杀了却抓不到凶手,这事看着看吧。”她还故意不埋尸体,就在丢郭解出入的路上,以此羞辱郭解。
郭解派人暗中调查凶手,凶手自然也非常害怕郭解,主动回来把那天的真实事情原封不动的告诉了他。
郭解却说:“你杀他是应该的,这事是我侄儿无理取闹。”
大家听到这样的处理方式,都觉得郭解是非常懂江湖道义的,更多的人愿意跟他混。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如此敬畏郭解,也有人看不惯他这种行为的。
郭解在路上一般的人都要避让他,但是有个人很傲慢的坐在地上傲慢的看着他,郭解派人去问他的名字,小弟摸出刀就准备走过去干掉他。
郭解忙说:“同一个地方的人,在路上看到了都得不到尊重,肯定是我自己的口碑还不够好吧,他是没有错的,算了吧。”
于是郭解私下悄悄给某部门打了个招呼:“这是我的人,以后有什么差事直接跳过他。”
那人发现每当他该干事的时候都被放假,去问愿意才知道是郭解在暗中帮他,这个人非常感动,学着廉颇光着衣服就去给郭解赔罪。
小弟们听到这个事情后,更加仰慕这个大哥了。
以行侠仗义出名又有点实力的人,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调解纠纷,郭解也不例外。
有一次洛阳那边有一对仇家,当地黑白两道的人都插手去调整,然而两方始终不听劝。郭解的小弟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郭解,郭解深夜去找了结仇额双方,或者是出于对郭解的尊重,或者是出于害怕郭解,双方表示都各自受点委屈愿意和解。
郭解却说到:“我听说洛阳很多老大都来劝你们,你们都不听,幸好今天你们给我面子听了我的。但是我郭解不是这里的人,不能不给当地老大一点面子。你们暂时不要听我的,等我走了过后,等他们再来调解的时候再听他们的,给大家一个面子。”于是郭解为了不让其他人知道当夜就离开了。
郭解保持着恭敬待人的态度,连进出政府部门的时候都也不会开车。邻县的人都知道郭解爱交朋友,耿直豪爽的性格,经常找他办事。
他去其他地方办事,能办成的事,一定把它办成,办不成的,也要做到让双方都满意,然后才敢去吃别人家里做客。
因此郭解受到了更多人的尊重,大家都争着当他小弟跟他混,本地的少年和附近的有点地位的人经常开着车去拜访他,还有的主动请求带几个郭解的小弟回家养着。
当年社会比较乱,有些小地方黑白不分,有钱的养着黑社会,黑社会帮着解决一些拿不上台面的事情,大家和谐相处,山高皇帝远的,做着自己的土皇帝。
在这种情况之下,政府想了一个办法,把年收入超过一定标准的人搬迁到一个地方聚集管理,以防止社会聚众勾结行为越来越严重。
郭解长期仗义疏财自然达不到标准,但是奇怪的是他居然也在搬迁的名单之中,负责搬迁的官员拿着名单办事,不敢得罪郭解更不敢违反政府的决定。
这个时候郭解找到了自己的保护伞,当时中央军委的高级官员。这个官员立即帮助郭解对更高的决策人说到:“郭解的家里贫穷,他是不符合搬迁的标准的。”
这是郭解这个名字第一次进入国家最高决策人的视线,他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却又淡淡的说:“能够让你这样的官员为他求情的,他不属于贫困者。“
郭解出于无奈只好搬迁至陕西省咸阳兴平市,走的当天,黑白两道夹道相送,共计送了一千多万给郭解。
郭解刚走不久,暗地里推荐郭解进入搬迁名单的人就被查出来了,是县里的一个姓杨的当官的,郭解的大侄儿二话不说砍了这个当官的人头,从此郭家和杨家势不两立。
郭解来到咸阳后,这里的老大们无论从前认不认识他,听到了他的名声后都强者来和郭解交朋友。
郭解在这里朋友虽越来越多多,但是做事十分谨慎,从来都是滴酒不沾,出门也从来不开车。
就在这个时候,郭解的小弟又把在老家把那个杨姓官员的爸爸杀死了,也就是开头提到的杨季主,而他自然被认为是主犯,通缉令一下来,郭解安顿好母亲后就开始了逃亡之路。
郭解一路跑到了山西省临猗县临晋镇,当地有名的江湖大哥籍少公和郭解素不相识,郭解因逃跑贸然的去请求帮助,籍少公帮助这个国家通缉犯跑到了山西太原。
郭解逃亡到的地方,都是仗着自己的名气直接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告诉别人,这给公安系统留下了清晰的线索,警察顺藤摸瓜追到了籍少公家里,籍少公面对询问却选择了自杀,宁死也不留下关于郭解的口供。
天网恢恢,郭解最终还是落入了法网,抓到郭解后,警察彻底的研究了他的犯罪行为,却发现郭解亲自动手杀人的事都是发生在某次国家大赦之前。
有一次,郭解老家来了个读书人协助公安机关办案,期间郭解的小弟不断的称赞郭解如何讲义气,是一个大英雄。
这个读书实在是听不下去了,反问了一句:“郭解专门做一些作奸犯科的事情,怎么能算作是英雄呢?“
都这个时候了,郭解的小弟哪里听得这样的话,摸出匕首手起刀落,不仅杀了这个读书人还割了他的舌头,让他做鬼也不能再乱说话。
警察因为这个案子找到郭解让他交出凶手,而郭解确实也不知道是哪个杀的人,杀人的始终没有查出来,成了有一桩有郭解相关的悬案。
检察院查无证据,关押时限已到只好准备放人了,而就在此时,副总理发话了:“郭解身为普通人,有计划的组织社会不良少年进行违法乱纪的活动,长时间藐视法律,因为小事而杀人,郭解自己虽然不知道,这个罪过比他自己杀人还严重。判处郭解死罪,立即执行。“
郭解这样明显的黑社会行为为什么还被后世传颂呢?司马迁是这样说的:
第一:这类人说到一定要做到,做到就一定要有结果;不畏艰险,在关键时刻愿意挺身而出;发自内心的不愿意被表扬,只是默默无闻的做好。
第二:并非徒有虚名,而是具有真正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面子和声望具备,让人心甘情愿跟随。
第三:不属于豪强劣绅,不持强凌弱,不欺负女人和孩子。
第四:草根出身,没有与生俱来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全靠自己为人处世赚名声。
满足这四点的杰出人才,以草根最终成侠的,司马迁称之为游侠。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
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
名不虚立,士不虚附。
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
原文如下: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休乃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
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
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倨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洛阳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终不听。客乃见郭解。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解。解乃谓仇家曰:“吾闻洛阳诸公在此问,多不听者。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无用,待我去,令洛阳豪居其间,乃听之。”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及徙豪富茂陵也,解家贫,不中訾,吏恐,不敢不徙。卫将军为言:“郭解家贫不中徙。”上曰:“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解家遂徙。诸公送者出千余万。轵人杨季主子为县掾,举徙解。解兄子断杨掾头。由此杨氏与郭氏为仇。
解入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交欢解。解为人短小,不饮酒,出未尝有骑。已又杀杨季主。杨季主家上书,人又杀之阙下。上闻,乃下吏捕解。解亡,置其母家室夏阳,身至临晋。临晋籍少公素不知解,解冒,因求出关。籍少公已出解,解转入太原。所过辄告主人家。吏逐之,迹至籍少公。少公自杀,口绝。久之,乃得解。穷治所犯,为解所杀,皆在赦前。轵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郭解,生曰:“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解客闻,杀此生,断其舌。吏以此责解,解实不知杀者。杀者亦竟绝,莫知为谁。吏奏解无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议曰:“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遂族郭解翁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