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者新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新的习惯或者新的理念,也可以说就是对某件事情的坚持。我一直是个情绪化的人,学生时代,几乎每天都在想着要改变自己,在笔记本上无数次计划着要在某个阶段内养成什么样的好习惯,或者改掉什么样的坏毛病。结果,每次都在懊恼和牢骚中“偃旗息鼓”,我还是我,那本笔记本早已不知道被甩到了二楼储藏室的哪个角落。
工作之后,由于工作繁琐加之缺乏目标管理约束等缘故,闲暇时光就想好好大玩一场,似乎只有懒洋洋的躺在床上或者组队打游戏才是犒劳自己最好的方式。没有其他打算,更不会想过要改变些什么。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直到十一月的某一天,我发现身边的一个同学在朋友圈里贴出了司法考试通过的成绩单。我坐在车里,感觉冬日的阳关格外刺眼,一方面有对这位同学通过这项难度极高的考试的惊讶,另一方面还有倏忽间意识到自己这几年浑浑噩噩的罪恶。那时开始我变得愈发焦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停问自己同一个问题:“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三天后的清晨,我忽然从睡梦中惊起,倚靠在墙上,听见外边啁啾的鸟语,晨光倾泻在地板上,人生也本该是阳光遍布、鸟语花香,我觉得是时候改变了。诚然,备考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我的工作性质是每四天要值一次24小时的班,其余时间也有做不完的事情,但是我告诉自己这是破釜沉舟的一次。从上网查资料、选择辅导书籍到真正坐下来开始看书,已经是三天之后,这三天里我的内心时常有个低沉的声音告诉自己:“你不行,你坚持不了。”但我想起之前看到的一篇文章,讲任何一件事情,坚持21天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习惯是一种很可怕的事情,真正将一件事转化为一种持之以恒的习惯,一切繁琐的日常都将成为征途上的草芥,在坚定的步子下变得无足轻重。接下来的每一天,我按照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把平时的生活作息前后各拉长两小时,这样就在原来的基础上多出了4个小时的时间。21天过后,我觉得备战迎考真的成为我生活的轴心,驱使日子一天一天留下重重的轨迹。我学会在工作期间捡拾零碎时间,学会主动拒绝朋友的聚会邀请,学会在别人的嘲讽中依旧自得其乐。两百个日夜之后,我做到了,用颤抖的手在朋友圈中发下一句“为自己打call!”。此时那些堆满我成长路上的不易与辛酸,成为了我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是我第一次实实在在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虽然,单枪匹马,幸好,凯旋而归。
写到这里,我不想回顾备考路上的艰辛,也不想炫耀成功后的喜悦,我只想说,这次尝试让我明白了人生存在很多可能,有很多你觉得永远不可能降临到自己头上的幸运,真的会在某个你准备充分的日子里突然眷顾你,你无数次在梦中梦见的场景真的会出现在现实中。常听到一些体制内的人吐槽工作的索然无味、哀叹生不逢时,认为自己的人生早早被父母或者命运提前囚禁在了一个预设的框架中。诚然,很多体制内的人会有所共鸣,但是除去了共鸣,剩下的也许只有叹息,生活的车轮还有日复一日程序化式地碾过。或许,真正把他们陷在框架之内的是他们的思想。哪一项工作没有委屈?哪一项工作没有重复的练习?也没有哪一项工作真正会将你逼在生命的墙角,无法挪步。还是自己,习惯了让自己处于悲天悯人的境地,在内心早已把自己设定为被体制框架所束缚的可怜人。诚然我们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自主选择生命的宽度和纵深。给自己一次尝试,每周看完一本好书,每月学习一项技能,每年进行一次远游,这些种种都是拓展生命宽度的方式,其实早已设定好,只是犹犹豫豫未能迈出那一步,而迈出去后或许就是世外桃源。
坚持的人生让我感觉整个人如同新生般焕发了活力,坚持的人生同样让我得到了很多惊喜的馈赠,在前进的路上会出现诸多阻碍的因素,有客观的,也有人为设定的,但是坚持的人生肯定会有别样的风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与诸君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