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网:作为八零后这代人,我们的成长似乎一直以来都是伴随着两种说法一起的,一是“计划生育”,二是“人口红利”。两种说法背后的道理却是同一个——上一代人生的太多太狠,导致中国人数暴增,所以国家必须出台政策限制新生人口。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十几亿的全球最多人口总量,海量消费需求也为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经济的崛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自从2010年后,尤其是2015年开始,“人口红利”的说法就已经开始全面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用工荒”和“老龄化”,实行了三十年的计划生育,也是突然就被二胎政策所取代。视角转向现实,我们发现周边受计划生育一代影响最大的80后90后已经全面成为社会中坚力量,他们背负沉重的生活压力,对于生育的意愿早已大打折扣,对于二胎政策,积极响应的人数,远没有想象中乐观。而与此同时,曾经被称为中国“人口红利”的80后90后父母这一代人,却已经全面进入了老龄化阶段。紧绷的养老压力,再次暴露在了所有人面前。一时间未富先老的声音,不绝于耳。
对待人口,各个城市的态度也是大相径庭:一线城市严格控制人口,并且想方设法疏散低端人口。而新崛起的二线城市,却在不断出台新的人才政策,试图吸引更多人才到城市发展就业。
就在昨天,长沙市政府正式出台《长沙市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该措施共计22条,规定在未来五年内投入百亿元(人民币,下同)资金,留住大学生、吸纳创新者、引进“海归派”、培养“土专家”,吸引储备100万名青年人才在长沙就业创业。
《措施》指出,长沙在未来五年内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引进培养10名国际顶尖人才、50名国家级产业领军人才、200名省市级产业领军人。新引进培育的三类领军人才,分别给予200万元、150万元、100万元奖励补贴,同时分别按200、150、100平方米标准以区域同期市场均价给予全额购房补贴。
针对青年人才在长沙就业创业,长沙计划未来五年吸引储备100万名人才。高校毕业生实行“零门槛”落户,新落户并工作的博士、硕士、本科等全日制高校毕业生(不含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两年内分别发放每年1.5万元、1万元、0.6万元租房和生活补贴,博士、硕士毕业生在长工作并首次购房的,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购房补贴。
而事实上,在此之前,中国主要二线城市和中西部省会城市,都先后出台了各自的人口吸引政策,解决户口、解决住房、解决就业、解决创业相关的各项问题,只为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人才。这一举动,倒是让山川网第一时间想到了历史上的战国时期,七雄之间为了发展壮大,都在广招贤士。每逢危机,即是转折,捕捉到机遇的,可乘势而起;错过机会的,则会随之消沉。而这一次的危机,显然就是关于人口和人才去留的争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更省市的表现,究竟如何呢?
上面这幅图表,显示的是各省经济和人口之间的关系,其中横轴数据是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0-19岁人口的比重,纵轴是2010~2015年各省GDP增幅。之所以选择0-19岁人口作为重要参考标准,在于对地方经济起到决定性影响的居民消费这一指数中,20-35岁是消费行为最为旺盛的年龄阶段。而0-19岁的人口比重,显然就是决定所在区域未来十年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接下来,小川简要分析下图表中一些重要信息:
一、以北京、上海、天津为代表的直辖市
北京和上海是中国所有省级行政区中,0-19岁人口比重最低的地区,大约都在10%左右的水平。原因在于,北京和上海都是典型的人口流入性城市,那么流入北京和上海的人口年龄,显然是以成年劳动力居多。而0-19岁人口,更多是户籍人口的新生儿组成,相比北京上海各自两三千万的人口总量,户籍人口所占比重和新生儿所占比重,自然都是较低的。
从数据的绝对值上看,北京和上海均属中国老龄化情况最为严重的地区,但是由于二城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所以保证了其人才的持续性流入和人口总量的稳定。在人口综合素质上,二城相比其他城市优势明显。另外,北京上海是目前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地区,哪怕老龄化形势趋于严峻,但是雄厚的经济基础尚且可以支撑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这里,我要重点提一句天津。在经济上,天津距离北京上海差距明显;但在人口老龄化情况上,天津却是与北京上海不相上下, 比东三省还要严重。从长远上看,天津的经济走向依旧是依赖北京的老路子,人才将会持续流向北京,除了政策带来的高度注水GDP总量外,天津的未来非常值得担忧。
二、辽宁、吉林、黑龙江的东三省
经济增长全国垫底,青少年比重全国垫底,怎一个惨字了得?
东北经济形势的严峻程度,其实远远超过了多数人理解的只是经济转型阵痛这么简单。如果要说经济转型,全国除了西部偏远省份,基本上无一例外都处在转型期,为什么唯独东北的经济情况,如此糟糕?一个核心因素,就在于支撑当下和未来经济发展的年轻人口,已经不可逆转地大幅流失。
而人口流失阀门一开,基本上是再难轻易关得上。只要有志向的东北年轻人走出了家乡,到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开了眼界,我想他们当中没有多少人还会选择重新回去。东北的经济问题,不是出台几个新政策就能改变的,病已入骨,非脱胎换骨不能根治。
三、江苏、浙江、山东的华东三强
在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一衡量国民真实财富水平的重要指数上,江苏、浙江、山东三省的数据,基本上是仅次于发达直辖市,排名第二梯队的选手。所以相应的,经济情况上稍弱北京上海一档,人口老龄化程度上,也比北京上海稍微好上一些。但是也仅仅局限于稍微好上一些。
以江苏和浙江为例,江苏的苏南模式,在近五年来转型十分辛苦,经济放缓,企业关停情况非常严峻,苏锡常是这一问题首当其冲的受影响区域;而浙江表面看上去依托互联网电商产业十分光鲜,而背后原本支撑整个浙江经济的轻工业外贸情况却十分不容乐观。宁波的落寞,就是最好的代表。
查看近五年的人口流入数据,我们发现江浙两省的外来人口流入数量和增幅,是在与日俱减,而再加之本地户籍人口的低生育意愿和生育率,导致两省的青少人人口比重不断下降。就山川网的实地走访考察结果,在江苏的苏锡常三城,无论是街道上还是公共交通工具上,近五年来老年人的比重上涨速度迅猛。如何摆脱经济和人口的暮气沉沉,成为江浙地区未来五年最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
四、从广东情况看珠三角
相比长三角,珠三角的情况显得就要好上不少。我们看看上方图表中广东0-19岁人口比重和全国平均水平,就会发现:全国范围内,经济发达地区中还能够在这一指数上超过平均水平的,有且只有广东一家。为什么会这样?
其一,是广东省内的发展不均衡,非珠区域虽然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距离珠三角区域差距明显,但是非珠区域的生育意愿和生育率却是一直保持了较高水平,而这些人口,为珠三角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持续的补充。
其二,我们再来看一下传统意义上珠三角人口流入的来源大省情况——福建、广西、四川、云南、湖南,这些省份的青少年人口比重,放眼全国均处于中上等水平。即使这些省份近些年的经济发展情况较好,越来越多的人口选择了留在本地发展,但是依旧有为数不少的人口量,持续流向了珠三角。
其三,相比长三角的均衡发展模式对于本地人均富情况的发展福利,珠三角广深两巨头模式显然对于外来人口更具吸引力。毕竟二线城市和一线城市的收入水平相比,依旧有较为明显的差距。而坐拥广州、深圳两大一线城市的广东,在这一点上的优势之明显,是哪怕北京和上海都无法比拟的。成都、武汉、郑州等集全省之力造一城的做法,其实就是在走这一条途径。
其四,小川这里再单独提一个城市,深圳。深圳经济的发展速度,是全国人民有目共睹的。在经济总量不断逼近北上广这样的传统一线城市时,深圳却还能保持如此超高的年轻化指数,不知羡煞了全国多少城市。更关键的是,深圳吸引的人口中,人才的比例也是首屈一指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广东的老龄化情况之所以能够保持乐观,深圳及受其影响的珠三角东岸东莞、惠州地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五、河北山西VS云南广西
非常有意思,以上几个省份,在青少年人口比重上都处于全国中上水平。而生育意愿和生育率上,也都是全国省份中排名靠前的。但区别是什么?区别是河北和山西是在经济增幅大幅跑输全国平均水平下,依旧保持高生育率;而云南广西却是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保持了高生育率。
乐观一些讲,北方是知足常乐,经济发展虽慢但生育乐趣不减;悲观一些讲,北方是恶性循环,经济发展乏力却生育率持续发力。从某种角度说,这可能就是中国南北方经济的一个缩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