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偏远的郊野生活,蔬菜瓜果自不必说,农家人的市场里,天天都有卖刚挖出土的各类新鲜蔬果,只要跟着吃就对了。
包括鸡蛋,鱼类和肉类和禽类。
唯一缺少的是各种点心,比如:四大金刚,包子,烧卖,面包,蛋糕,饼干等。
这些东西天天吃对于健康似乎不可行,但是一下子全部断供,真觉得生活少了些许滋味。
这段时间,忽然天天想着这些美味。
特别是城市里非常依赖的西点,往日会隔三岔五地光顾一次的甜品店,面包店。在布置复古的餐厅里,在铺着熨烫平整的白色餐布的方桌前,与家人临窗而坐,喝一口下午茶,来两块西点或是吃一顿西餐,让生活像诗般自由,一到饭点就能吃想吃的饭,见想见的人,看喜欢的风景。
为了满足自己的小小面包心愿,近日在网上买了面包机,以及面包配料,学习了烘焙的步骤,第一次在家里成功烘烤出了面包,第一次吃到新鲜出炉的香脆面包,喜悦的心情就像学生时代考试得了名次一样,迫不及待地拿来与家人,乡邻分享,告诉大家我会做面包了!
第一次做,许多地方是不成熟的。
比如不能机械地按照配料表投放各类配料,配料表仅仅是普适性的方子,缺乏特色。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可按照自己的口味加加减减,才能做出自己心仪的口感;
又比如:掌握烘烤程度也是需要慢慢琢磨的,(机器有轻度,中度,重度供选择)选择了轻度,考出的面包呈现淡淡的白色,有点像蒸出馒头的效果,看上去不太像烘烤食品,选择中度就可以了,拿出面包来底有点微微发硬,稍凉后享用,脆脆香香的。
再比如:坚果或果料,牛奶和鸡蛋,糖和盐,何时放,机器会掌握顺序,但是放什么,自己可以多选:牛奶可以代替水的功能,鸡蛋可以多放一个,糖可以少加或不加,因为葡萄干,红豆里面都有糖份。
最后,做面包与做任何事情一样,只要掌握了基本知识,把基本功学会就可以自由发挥了。也就是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境界了。比如可以做坚果,红豆,南瓜,果蔬等甜面包,还可以做罗宋,羊角,切片等咸面包。面粉,发酵粉以比例为基准,发出的面可以劲道,嚼劲,也可以松软,暄嚯,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忆起小时候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父亲每天下班后会喝一小盅白酒,配上一小碟花生米,以解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不易。
那一天,花生米没有了,母亲忘了做了。怎么办?父亲就到爷爷的房里,掰了一块拳头大小,爷爷用来当早餐的面包,过酒。
那些年,面包矜贵,这点心,是爷爷的早餐专属,听母亲说,是用每人每月半斤的点心券买来的。因为爷爷做过胃切除手术,面包是帮助调养胃口的。当时我们兄妹很馋,但没有人敢动一下。
父亲动了爷爷的“奶酪”,爷爷知道了,就索性将一整个大面包让母亲分给我们吃。
“许你爸爸吃,孩子们就不能吃啊,这不欺负他们了吗”!爷爷穿着长衫,拿着“文明棍”,跺着方步,边缕着胡子,浅浅地笑着说。
记得当时这个面包,母亲一直是在“老毛子”(前苏联人,一脸的络腮胡子。)开的面包店购买的。他们家擅长做葡萄干面包,个头大,每个2斤装,易存放。且服务周到,听母亲说,每次买好,“老毛子”就会按照吩咐,将面包切成片,然后用玻璃纸包好交给母亲。
这个面包就够爷爷吃一个礼拜早餐的。
接下来的一周,爷爷就跟着我们一起喝粥。
当时,每人分到两片,我们稀罕地一点点把皮撕下来吃,然后再抠出里面的葡萄干吃,最后才把松软的面包大口咀嚼。放进嘴里越嚼越有劲,奶香,甘甜,合着浓浓的奶油味,美极了。真想天天有得吃。
如今回想,天天可以吃面包的梦想早已实现。且自己烘烤面包的自由也实现了。
一直都爱烟火气,爱糖炒栗子,爆米花,烤地瓜的香甜味,爱冬天的浪漫,恰似光阴对草木的钟情。
我想慢悠悠的过完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