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流浪汉沈先生因对传统文化似颇有造诣被网友们广为传播而火遍网络。甚至有人发出感叹: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
当社会内在的症结以典型或特殊的形式显露于世时往往又可见世人的反思亦丑态。
部分别有用心的人或许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自行替沈先生编造了悲惨的身世:复旦大学毕业,妻女车祸离世,自己精神失常被单位辞退。一时间同情者众,蹭流量者云,牛鬼蛇神不知凡几。好在沈先生还算清醒,澄清自己非复旦毕业又未曾结婚何来妻女,不过因自己倡导垃圾分类不被理解才因此被单位要求病休的。至今还领着工资,家中老母健在弟妹不缺。
有卑鄙者更多有同情的人,许多人慕名找到沈先生送他衣服、书籍、吃喝、钱财甚至专门的读书会客的场所,都希望以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他的现状。
但沈先生除了书籍鲜有接受其它并一再强调自己并非因穷才去捡拾垃圾而是因理念与世不容才被迫自行流放去坚持自己的理想的。他且反复表明自己不过多读了几本书而已,并无长处,希望大家不要过分围观。有段采访沈先生同学的视频,他的同学说道:你们不要以为他可怜,他看你们才可怜。我看未必不正确,沈先生似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在那里。
沈先生自然是读过不少书的且做人还算坦诚清醒,我也自认为他不会因一时被社会关注境遇变化而改变,因此心怀自叹不如。
沈先生信奉垃圾分类并身体力行,几十年如一日以一己之力去实践自己的伟大理想,这份志气和勇气我甚为佩服。但一个人做事仅有理想是不够的还需要“审时度势”,故顺势而为自有大作为而逆势强行必头破血流。沈先生应是有些才华和能力的人,那么于他而言是否只有流浪捡拾垃圾才是实践理想的唯一途径呢?未必“教化”之道全然没了作用?我想既然沈先生可能学富五车何不投身教育从一地之幼儿少年开始引导作为,我想定比此前他未闻达于网络前的行径要有意义许多。
再者沈先生熟读传统经典,我想他当知“父母在,不远游”的道理,是故何以家中老母健在却自顾地读书流浪?即便是家人不理解不支持他的理想也应尽自己的职责,否则孝道何在!伦常何在!于此我不得不怀疑沈先生是否真正求的道义理想而不是自私逃避。
当然目前仅以网络视频的片段我不应武断地去判断一个人的动机和品德。毕竟人生无常生活不易,各人各有境遇和苦难,应多些理解和宽容。但我还是希望自己和所有人在追求小我意义的时候能够顾全大我(家人,朋友和国家),否则人人自我,何以有家!何以有国!更何以有文明!
2019.03.2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