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汉字活解国粹国学与传统文化
彭放|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6·21】——因材施教

彭放|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6·21】——因材施教

作者: 教育参悟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2-16 06:59 被阅读4次

    【6·21】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

    孔子说:“具有中等才智的人愿意上进,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材质自甘堕落,就没有办法告诉他们高深的学问了。”

    【感悟】

    求学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孔子一直不主张“填鸭式的教学”,本章与【7.8】的教育观点是一以贯之的。

    孔子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教育理念:“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重要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同样是问“仁”,我们看看孔子是如何因材施教的。

    1、得意弟子颜回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这也是“仁”字最权威、最经典的解释了。颜回一听便心领神会,又问其具体条目。孔子便兴致勃勃地讲了仁的“四目”,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朱熹评论《论语》中这一章“乃传授心法切要之言。非至明不能察其机,非至健不能致其决,故惟颜子得闻之”。孔子数称“贤哉回也”,表现出对颜回的充分信任和嘉许。

    2、子贡问仁,孔子却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贡名端木赐,利口巧辩,善做生意,家境富裕。子贡有志于仁,每天想要博施济众,但徒事高远,眼高手低,不知从何做起。孔子教他应该从自身做起,可以说教给子贡一个“仁之方”。

    3、司马牛问仁,孔子说:“仁者其言也訒。”意思是说,有仁德的人说话谨慎。司马牛问的是“仁”,而孔子答的却是“仁者”。因为司马牛多言而浮躁,孔子实际上是通过解释“仁”来告诫他,促使他以后注意改正缺点。

    4、有一天,子路对孔子说:“先生所教的仁义之道,真是令人向往!我所听到的这些道理,应该马上去实行吗?”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过了一会儿,冉有也来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这时,站在一边的公西华被弄糊涂了,不由得问孔子原故。

    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要中和他的暴性。”冉有与子路二人,后来从政都有成就,受益于孔子的教育!

    《学记》云:“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那种不理睬、不了解教育对象而只管闷头教书的做法是教育之大忌。不能因材施教,教学内容必然单调,教学过程必然呆板,教育效果当然是不会好的。

    就像没有两个人的指纹是相同的一样,“仁”也是一个极广的道德范畴。《论语》中孔子对“仁”的不同解释,都是根据弟子的不同情况而具有其针对性的,但殊途而同归于“爱”。至于怎样爱,要发自于“自性”。这种唤起“自性”的教育方式具体到学生自身是可行的,只是醒悟的迟早而已,这是一种有效的教育。

    有的人认为,孔子一会儿这么说,一会儿那么说,到底“仁”是什么呢?有这种想法的人,浮躁的心还是没有静下来。学习《论语》重在感悟,你悟到了哪一层,你就活在哪一层的境界。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余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彭放|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6·21】——因材施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fzv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