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三章解

作者: 泯情绝欲 | 来源:发表于2023-11-02 05:17 被阅读0次

原: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解:所谓修正身行在于心正便是:自己有容易发怒冲动性格,那么内心便不会处于正道。有所惊恐畏惧的事,那么内心也不会处于正道。有所喜好爱乐之事物,那么内心也不会处于正道。有所担忧愁苦之事,那么内心也不会处于正道。

内心对于让自己发怒的事情表现的事不关己漠不关心。任他口吐芬芳,尖酸刻薄,处处刁难我自巍然不动。

眼睛对于自己所看到惊恐畏惧的事却无所畏惧。看到需要帮助的动物、人、物(如路边有自行车倒了,条件允许力所能及便去扶正,不必刻意去找,不要死板,这便是帮物,以此类推)不在畏畏缩缩心有恐惧不敢去帮(今时不同往日,帮人之时亦要保护自己,因有奸狡之人,然真正需帮之人却反受其殃,各自留心即可,大多之人本性不坏),而是义无反顾上去帮忙,这样行善行到处于自然,只觉跟吃饭喝水一样平常没有什么了不起,觉得理应如此、本该如此,并不觉得这便是行善。盖!汝成也!真君子,真正其心也。

耳朵对于别人针对自己的好乐而做出的言语和行为却充耳不闻。

对于自己喜欢的对面也没有经过思考、了解、体验就轻易迎合称赞,必是有所图谋,应当当做什么也没听到,不感兴趣。自己对于所好乐的事还没来的及改正,别人便有机可乘,以此为突破口攻克我们内心。所以,我们当听而不闻,自我克制,久则功深。自然毫无破绽,面对诱惑轻松抵挡。

舌头对于所吃食物难吃好吃毫不在意。是故君子为道不为食,不因食物美味而过多贪求,也不因食物难吃而觉得难以下咽,内心始终处于如何提高德行这件事上。

这便是要修正身行,心该怎么去改正的方法。

未完待续。

注:本文所解内容,皆个人依原文而解。部分观点仅代表个人依原文而解的理解,不代表个人本身对原文的最终理解。

相关文章

  • 大学今解

    一 大学今解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所有愿意成为大人的人,都应该学习的人之所以为人和如何成为大人的原因,方法和目标。...

  • 大学一解

    今日中国之大学教育,溯其源流,实自西 洋移植而来,顾制度为一事,而精神又为 一事。就制度言,中国教育史中固不见有 ...

  • 被小米圈粉了

    见:第三章、第四章、后记 第三章 追求设计的最优解 >> “Less is more。”(少即是多)少并不是没有设...

  • 大学纲目臆解

    引言:关于古本大学以及大学改本的问题,自宋儒以来纷争不断,本文旨在就大学八目问题提供一个解释的思路。 《大学》八目...

  • 《大学》心解(16)

    《大学》心解(16) 群里的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非常感恩大家,明天是端午节,首先提前祝大家端午节吉祥如意!今天我...

  • 禅解大学之道

    最初禅解大学之道,就是好好在道上学习,学习不能离开自己的道。后来随着自己的深入。慢慢去禅解大学之道,深不见...

  • 《大学》心解(2)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 大学之[道]: 道:真理、道路、方法、目标、人生观、价值观...

  • 《大学》心解(3)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

  • 《大学》心解(5)

    物格而后知至。 ——《大学》 通过对现象的深入观照,了悟了现象的空性本质,即是物格,物格即完成了格物; 对于[物]...

  • 《大学》心解(4)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第三章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gng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