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作战方式是阵地战,阵地战是机械化时代的产物,一村、一镇、一城至一国。如果在现代战争中,还像法国一战之后那样,大修马奇诺防线,那么德国人一个月能征服的法国,现在的现代化军队一天就能完成。
用海湾战争来说,伊拉克军队在沙漠地区或者围着首都修建几条防线,十分坚固的防线。美军不会出动地面部队去攻防线,他会先用精确制导导弹把你的前沿防空雷达以及机场搞掉,然后利用空军,发射反辐射导弹,将纵深地区的雷达搞掉,再派出电子战机,对全境进行电子压制。最后派出对地攻击能力强的战斗机或者轰炸机在空中对所有移动目标实行精确打击,再利用巡航导弹,逐一把伊拉克的防线和据点给拔了。最好动用地面部队,在陆军航空兵的配合下,对已遭受打击的目标逐一清扫。这就是现代战争的打法,阵地战式的防守等同固定的靶子。
教学是否可以借鉴战争艺术?我认为可以,它们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战,用我们自已的话理解,通过积极的行为去努力、去作为、去拼搏就;争,就是主观上想有一定的目的或获得一定利益。
战而不争,为战而战,那是没有意识的机器傀儡,为别人或无意识的存在。争而不战?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无疑痴人说梦,那是空有理想的懦夫行为,只有远大的目标,却没有实际的行动。当然这和我们古代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是一个意思,那个“不战”是指换一种战争形式,不采取肉搏战,而采取另类战争方式解决问题。
我们教学的过程有“战”有“争”,学习行为是为“战”,教学目标是为“争”,所以我以为可以看作一场特殊的战争。但这场战争的对立主体并不简单是老师和学生,而是学生目前的知识掌握、理解能力发展不足的状态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些惰性的思维习惯、我们的教学手段限制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本身也得努力的去奋斗,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对立而又统一的合作关系。
我们的传统教学无疑相当于“阵地战”,对数学科目而言,一个例题一个例题的学习,步步为营,以本为本,讲究学扎实了例1,再学例2……,不轻易越雷池一步。
“大单元教学”则相当于现代战争,不去刻意“阵地”,而是先把对方的导航、信息网络、能源、机场等一举搞垮。“大单元教学”站位更高,注重思想方法,讲究前后串联:例题只是素材,我们通过素材重在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知识技能放在次要位置,所以我们讲前面题目,如果后面题目思维方法上有雷同,或者可以相互印证,那不妨把两个题目整合一下。
比如说“表内乘法口诀”,有没有必要那么小心耗时的去教,我们用“1、2”为例让孩子明白了口诀的编排方法,后面的是否可以大胆整合一下。
再比如说三年级上册的“归一问题”和后面的“归总问题”,我们放在一节课,让孩子去对比二者的思维异同,把维思维规律,让孩子体会“问题导向”,要求“总”先求“一”(归一),要求“一”先求“总”,去深度把握“乘法结构关系”,也避免了学生简单模仿,学“归一”仿“归一”,学“归总”仿“归总”。
“大单元教学”更注重那根“串联”的“绳子”,只要在这根“绳子”上的知识点,教学前面,不妨“拽拽”后面。当然“大单元教学”也不是简单的例题捆绑,调整教材结构,更主要的是“思想”上相互验证,加大对孩子思维的“信息冲击量”,获得更多的思维体验,对于后面的例题,可以彻底整合在一节课,也可以半整合,只借用,不面面俱到,只体会与节课相同或可以验证的方法,后面可以继续学习,学习另外的细节内容。这就相当于现代战争的先摧毁敌方的信息、能源等系统,让敌方处于瘫痪状态,再去轻松“阵地战”。
“阵地战”要打,但我们可以逐渐融入“现代战争”艺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