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赵,58岁的年纪,中等身材,腰板挺直。大冬天的,他依然西装革履,很少穿羽绒服。说起话来,眼睛会不自觉的眨,嘴角也会不时的抽搐一下。
面对他丰富的面部表情,他自己戏称,一场手术,导致他面部痉挛,由一个帅哥,变成一个残疾人。
老赵人不错,工作认真,性情耿直。他当过兵,在部队是炊事员,最后做了司务长,还拿了厨师证。
他做了一手好菜,无论是大锅菜,还是各种小炒,只要他下厨,总会让吃的人,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点头称赞。
他在东北某部当的兵,在部队待了多年,可谓是一个老兵油子。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部队里的士兵有两种户口。一种是农业户口,那叫农村兵。另一种是非农业户口,也称城镇户口,,那叫城市兵。
农村兵去了部队,大都不想复员回家。因为那个年代,城乡差别很大,城里人和乡下人是两个概念。不像现在,全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
那时,生在农村,要想跳出农门,出路有两条,一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再就是去当兵,争取在部队入党提干,或转志愿兵。这两种都是农业户口转城镇户口的途径。
但无论入党提干,还是转志愿兵,名额都是极少的。也就是说,只有极少数的才能留在部队,成为那个幸运儿。
在部队不能提干或转志愿兵,按规定,到期退伍回家。虽然有当兵的经历,但身份没变,依然是农民身份。
如果没有别的想法和出路,就只能像父母一样,脸朝黄土背朝天,靠二亩三分地讨生活。
那个年代,贫穷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再加之一切都是计划经济。所以,纵使你有千万想法,也很少有人敢去下海尝试。这就是那个年代,农村人生活的真实现状。
老赵在部队上通过自己的努力,没有复员回家,而是走了转志愿兵这条路,从而改变了农民身份。
那个年代,身份一旦转变,就预示着你以后的饭碗是铁的,吃上了国库粮,一家人荣耀。
老赵常常感叹那时,说曾经为了留在部队,转变身份,是如何拼命表现自我。
而如今,城市和乡村已经没有多大差距,城里人和乡下人已经无从区分。户口更是不分农业和非农业,全部统称居民户口。
更有甚者,振兴的乡村,要比城市里的人们生活的更美好,更滋润。那些曾经农转非的户口,再想回迁,竟是很难。
现在想来,那个年代,距今不过三四十年的时间,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时代在变。无论地方还是部队,改革开放是这么多年的主旋律,谁也无法逃避。
老赵所在的部队,也被改革的大潮卷着,不断的调整,撤并。最后,他退伍回到了地方。
回到地方不久,他被安置到一家行政单位,因是公益性岗,每月工资不高,但他依然热情的上班。
他是一个乐观的人,也是热情正直的人。大伙有难题,会找他,他总是会想法给你解决。
可能常年的部队生活,形成了他敢说敢做,不怕事敢承担的性格。
他有一个儿子,很优秀,名牌大学博士毕业。他谈起儿子,眉飞色舞,说起儿媳,也是满脸笑意。
儿子去年结婚,定居苏州。儿媳也是苏州人,眉清目秀,简洁朴素。老赵对儿子的选择很满意。
去年博士毕业的儿子,今年申请了博士后。听说还想出国深造,为了回国能有更好的发展。
儿媳今年考上研究生,已经上班几年的儿媳,看来也是个有上进心的孩子。
老赵的老婆,是一名月嫂,还是金牌月嫂,听说收入很高。
老赵的小日子,现在过的很滋润。虽然公益性岗位的工资不高,但业余时间,他还有自己的小生意。
他开着一辆奥迪车,经常见他的车身有迎亲的蝴蝶结型拉花。那是他去参加迎亲或送亲,喜主给婚车装饰的。每次出车,都会有几百元的收入。
在单位,老赵发挥特长,负责全体员工的午餐。无论是酷暑,还是寒冬,他都是一人,买菜,做饭,收拾卫生,把个后厨整的利利索索。
他原来脸上的面部痉挛。不知是娶了儿媳,高兴的,还是日子过的一天比一天好,现在竟然不治自愈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