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522097/5b4aab89a4c37ff5.jpg)
无序的状态正在汹涌澎湃地肆意蔓延。不能说事先没有周密的安排,不能说没有统筹规划,就是说计划不可谓不扎实细致,但路走着走着就走歪了,饭吃着吃着就变味了。以至于到最后,到不了我们要去的地方。
蓬勃的初心人人都有,只是花花世界诱惑太多,初心在不经意间会有变故,没有了方向的用功不仅不能起到一点好的作用,假装的勤奋和无脑的忠贞还能害死许多人。所以,要前行,就必须弄清楚到底是谁在扯我们的腿。
一般而言,公心有多大,事业才可能有多大。没有一颗公心,没有足够的胸怀、眼界、魄力、胆识和担当,就别想干成一件足以“沽名钓誉”的大事,即不会沽来名钓到誉。
如果只是借着干件大事的名义,主要是想捎带手营点私利,那是算盘打错了,搞颠倒了。因为这样一来,营私利的念头会逐渐侵蚀人的灵魂,也是在不经意间,人的魂魄会发生质的蜕变。干大事的初心也早抛到脑后去了。正常的做法应该是一门心思干大事,结果干成大事的同时,私利则成了必然的派生物。
这样讲道理显然让人云里雾里,不明就里,咱就举个实例。办学要求质量,名校生的数量是一所高中的生命线,确切的讲是校长的生命线。虽然一直以来,来自官方的冠冕堂皇的说法是不要拿学校的高考成绩来给学校和老师排队,来评价校长,但这些都是骗鬼鬼也不信的鬼话,真实的情况是,考不来清华北大,校长的日子将很难过。
校长日子难过,就发生蝴蝶效应,老师们的日子会更加难过。于是乎,很容易出现“同仇敌忾”的振奋人心的场面。这时,如果初心坚不可摧,牢不可动,那么万众一心,万事OK。但事情往往不会是这么简单。
![](https://img.haomeiwen.com/i14522097/cd87a2874797e113.jpg)
开学校办教育的初心应该是培训出好的学生,这一目的一旦实现,就是校长和老师能拿得出手的唯一的成绩单。名校生自然也属于好的学生。为达此目的,学校的运作就成了关键。
学校能不能办出特色,关键看校长的能耐。这能耐包括公心、胸怀、眼界、胆识、魄力和担当。如果抵挡不住诱惑,公心和初心貌似顶在额头上,实则营一己之私利,那么再好的教师团队也是枉然。比如说,现在各大型教育培育机构已经完全占据了教育研究的主阵地,主宰了各地学校的考试。教育行政机构的教研部门,反倒处于鸡肋甚至瘫痪状态。学校的考试日渐增多,多拜这些考试机构所赐。
这里不是说考试研究机构的研究没有水准和价值,但一所学校架不住由多家考试机构轮番上阵啊,每家机构都有自己的一套考试安排,它是商业机构,急于推进占领市场,学校即是待宰的羔羊,学校用一家考试机构的考试,怕是不稳妥,遂遍撒渔网,以期来个“东方不亮西方亮”,殊不知早都乱套了,可能没有哪一方会“亮”。
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关系得搞清楚。考试机构是个企业。是企业,它的行为属于商业,它的出发点是盈利。而学校是育人机构,它的目的是培养人,不带商业色彩。考试机构为何不惜财力物力组织高人出题出资料,热衷于为各大学校提供考试用题复习用书呢?第一目的是挣钱,捎带手的目的是用自己资料的学校能取得好成绩。
而学校,应该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考出好成绩,培养出更多的名校生。但最终结果是,学校最后如果考得好了,考试机构不会因此而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但要是考砸了,学校则会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批评,而这并不伤害考试机构的利益——“东方不亮西方亮”这句话对于考试机构来说才管用。
现在明白了,泛滥成灾的考试正在扯我们的后腿。需要不需要考试,不是考试机构说了算,而应该是学校和老师说了算。即何时考试,为什么考试,怎么考试,考试是否有利于促进一段时间的教学,这是自己的学校、老师及学生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这个问题绝不能交给考试机构来处理。
考试为何泛滥成灾?这里有没有经济利益的驱使,很难说得清。如果有,那这种利益无疑是扰乱校长科学规范办学视线的罪魁祸首。如果校长既想要出成绩,又不去拒绝那些蝇头小利,什么都想攥进手里,那么考砸了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有什么东西扯着腿,注定是跑不快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4522097/15a99ab605567d8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