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夏杂说】疫情当前,很庆幸的是这次不像03年,中医虽然不是主力军,但一开始就在介入!
老夏想说的是,绝大部分人对中医有误解,以为中医西医只是所用药物不同,结果都是把人治好,恰恰把过程——“施治”给忽略了!
恰恰大家这几年中医感觉还突然特别“热门”,觉着这几千年的医学值得信赖,于是听到有提到“双黄连”或者“霍香正气液”的中药他赶紧去疯抢……
这代表大众对中医药的理解嚒?
没错!中医药里“双黄连”和“霍香正气”等都是常用成药,至于成药里的单品,就更是常用。
但是,简单粗暴给一个药,这不是中医!
就是开“双黄连”开“藿香正气”,一方面可能因人而异,一方面还常配伍其它,就是服用有些体质还有服用时间讲究……这个过程,就叫“辨证”“辨因”。
脱离了针对具体人,具体情况的“辨证”,代之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论治”,几乎就是神化。
西医需要借助各种检查报告和数据指标(现代中医也开始借助这些),中医需要望闻问切,审症求因,辨证施治。脱离了这些,就与“猜谜”和“算命”无异。
老夏在学习中医的路上,越学习越觉着急功近利的社会是缺乏培养中医的土壤的。中医人自己可能等得起,但病患,尤其是超级大城市化加速了超级体量人口的聚集,集中爆发型风险越高,“批量的”“流水线”和“工厂化”的医疗才是最高效的。
中医恰恰更依赖于具体病例的辨病辨因,辨证论治,需要个体案例消耗更多时间,而且依赖于中医人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这种更类似于“个体户”特征。
我们不难发现,一部中医史,其实更是优秀中医个体集合的历史,整个中医学的发展取决于一个又一个优秀的个体在前代人从经验到理论上的继承与发扬、发展,或者集大成。
或者我们看,一个优秀中医在名中医的栽培下是否也能成为“名中医”,一方面依赖于后者的勤奋,更依赖于后者的“悟性”。简言之,中医从来不是一个可以快速“批量”“复制”的技术!它不具备“流水线”和“工厂化”生产的特征!
反观现代西医学的发展,它已经形成了“标准化”的方法和做法,由一门“科学”完成了到“技术”传授的准备,它具备了突发群体性事件下“批量化”“工厂化”与“流水线”化作业。所以,在应对超大型群体性事件时候,特别容易经验“复制”。
中医药几千年,我们确切而有效的宝贵经验,恰恰不是处理“批量”(当然也讲共性),精髓是个体的“辨证论治”。
有一个俗语“顺藤摸瓜”,中医诊病不是盯着“瓜”,我得花时间更多时间去“望”藤、“察”叶、“问”枝,析温凉寒热、升降出入、表里虚实等,而后才落在“根”上,辨证施治。
西医呢,我们注意力盯着“瓜”,有“虫”杀虫,有“毒”消毒,有“黑疤”和“肿瘤”我们把它手术掉,“营养不足”我给准备各种“确切”的元素……
后者,显然在“情急”之下更显效率,更适合“复制”;前者“辨证”的过程,仰仗于“老中医”的经验和水平(中医还分流派),也依赖于弟子们的对既成“经验”的“悟性”。
所以,一个“双黄连”、“霍香正气”和“连花清瘟”,中医是绝不可以简单粗暴随便吃的,不是哪个体质,哪个阶段都可以用的。
病分虚实,热分表里(还有上下),症有缓急,证辨阴阳,析风寒暑湿燥火……
同为受“风”,还“风寒”、“风热”、“风燥”等;同为“湿”,还分“暑湿”、“寒湿”、“湿热”等;同为“咳嗽”,有“外感”与“内伤”之别,有风热犯肺、风燥伤肺、风寒袭肺,有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等。
同为“咳嗽”,虚实不同,内外有别,实症多祛邪利肺,宣肺清热;邪实正虚,以祛邪止咳,扶正补虚,标本兼顾;虚实主次之外,还多从整体出发考虑治脾、治肝、治肾等。中医治疗,决不是单纯见咳止咳,见热清热,见毒解毒!
所以,基于上者,开方更讲君臣佐使……
了解了这些,你就不至于听“双黄连”就去疯抢了,抢到了你会“辨证”去用吗?
正因为不懂这些,我们只是把中药简单理解为“去病”之物,所以容易期待“灵丹妙药”!
老夏学习中医的路上,也常遇见有朋友说:老夏看你拜师国家名老中医,帮我整几个方调调身体,如何?
或者:这次疫情你怎么看?能否向师傅讨几个普救众生的方子?
遇见这种情况,我要么简单回绝,要么帮他分析些原因和生理病理,给一些生活方式和饮食上的建议(大部分亚健康和慢性病,我更建议膳食与生活方式调理),要不推荐几个经典名方让自己去查询或者百度学习;
对于后者,因为对公开透露的病症病情了解有限(望闻问切只剩下一点点病状描述),尤其对个体情况毫无所知,虽然我们也每天与同学和同仁们讨论分析,但毕竟不在一线都是纸上谈兵,最多算一家之言,不便于公开发言(违法,也容易混淆视听),只好把官方公开的或者一线中医专家确定公开的方子转发出去……其它还能做什么呢?
愿大家少惶恐!武汉加油!祖国加油!全人类加油!
——老夏自然生活研究院2020.2.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