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退休,时常打开回忆的闸门,一些陈年旧事,自动涌上心头。这些旧事,有着生活的艰辛,可更多的却是甜蜜的亲情。
对于许多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一碗猪油炒饭、一份猪油渣,都是童年记忆里的美好回忆,那份香甜、那份美好、那份迷恋,是现在的孩子所无法体验到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猪油也开始备受争议,有人说不健康,所以慢慢的退出了食用油行列,被植物油所取代。
在那个物资乏匮的年代,猪肉是凭票供应(当然粮油也是),人们长期不沾荤腥是不行的,因此,家长们操心的就是想办法增加孩子们的营养。
当年肉店是国营的,也努力想办法增加供应,其中除板油要票外,还有一种肠油不要票,但数量少,排队也不一定能买到。肠油就是猪大肠上剥下来的薄油,由于离肠子太近,炼出来的油有一股腥味。
一天,母亲喜滋滋地买回肠油,我们家就飘出了久违的油香,姑母小心地把油都收进了小陶缸。
对油渣的处理,则是极有艺术性的,大部分与萝卜包油渣饺子,小部分又小火炒一下,趁热加点白糖,给我们姐弟几个小谗猫过嘴瘾,那满嘴的浓厚的油香,至今难忘!
晚上,油渣饺子又让我大快朵颐,直到撑的肚子难受。
后来几年,常食这种食物,竟然使我见到饺子就反胃,直到若干年后,仍然不吃饺子。老话叫“吃伤了”。
现在,我可以吃饺子了,且饺子馅更美味高档,多种多样,但是,令我难忘的却是那猪油渣!那个味融入了太多的亲情和生活感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