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0月18日,津浦铁路沿线,北起济南,南至徐州,杀声阵阵,风烟滚滚,两军大动干戈。
是役,不是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也不是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可以说,这一仗是解放战争的前奏;也可以说,这一仗是八年抗战的余响……
战役历时3个月有余,时间远远超过淮海大战;就其战事规模来说,比起解放战争的大野战是“小巫”,但比起抗日战争的游击战又是“大巫”。
如果从作战性质上看,也有称其为津浦线阻击战的。以教科书为准,通常称其为津浦路徐(州)济(南)段战役。或许,在许多人的脑海里印象不是太深。
诚然。但你想过没有,这是游击战向阵地战,运动战的转折时期。思想上,行动上都面临许多未知的解,也是要摸着石头过河。
万事开头难。
陈毅前脚踏进山东,后脚就遇上战事。但生性豪迈的陈军长还是“高调”登场。
谁说陈毅不唱战歌呢?
此山是我开,
此树是我栽,
谁敢来摘果,
把枪缴下来!
是诗是歌?姑且不论,但作为战斗口号,还是很能鼓舞人心的。这一时期,陈毅走哪“唱”哪,所以出处很多,许多人耳熟能详,据说最早就是在邹城前线的作战动员会上。
邹县是孟子故里,孟子号称亚圣人,为何要“惊动”孟夫子呢?这是因为国民党第十九集团军陈大庆部正在滕县集结,而吴化文的第十团更是腿快,已经进了邹县城。邹城是津浦路上的一个重要关口,这火车一叫,陈大庆几万人立马就进了济南府。
津浦路徐(州)济(南)段战役的首战就是打邹城。
攻邹城,于陈毅来说非同小可。事关中央大计,也是他作为“新寨主”的“首秀”。事实上对八师来说,也是意义非同寻常。前面说过,八师留在山东,是因为陈毅给中央打了报告。如果确有其事,那么,肯定也是拿下邹城之后。如果之战“卡壳”,像打临沂旷日持久,历史就不知怎么写了。
第三野战军战史中是这样记述的:“18日,战役发起。第八师首先向邹县之敌进攻击,经两日激战,于19日攻克邹县。”
从有关史料的分析来看,此战,八师上下心态都很稳定,信心满满,胜券在握。一是八师攻城有携峄城大胜之余威;二也是基于对敌情的研判。
邹城敌军兵力用一个字来说,就是“杂”。有日军、有伪军、有国军,还有两股土匪。而鬼子还是两部分,一部分是我们常在银幕上看到“皇军”,还有部分是铁道警备队,可能就是日本的警察部队。据亲历者回忆,这两支日军的军装都不相同。
伪军的番号是保安十八旅,国军是吴化文的一个团。吴化文部原是伪军,刚被蒋介石收编,军装都没换过来。合计敌人不到3000人。这一仗主要对手是吴化文部和不到200人的日本兵。
按何副师长的说法,除了日军和吴化文部,其余敌人的武器装备太差。连“土八路”都瞧不上眼,可见都是些乌合之众了。
攻城之前,八师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要炸一座铁路桥,这任务交给“铁道游击队”岂不更好。不过,鲁南铁道大队“扒飞车”挺多,究竟有没有炸过桥梁,我还真有待查证,何况铁道大队已转为铁路事务工作了。
这活计谁来完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