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原创联盟历史有意思62590cc3b5f5
遥想沙场之二十二军 第二十一章 干戈再起 (58)

遥想沙场之二十二军 第二十一章 干戈再起 (58)

作者: 吴钩越剑 | 来源:发表于2019-04-09 11:03 被阅读77次

还真想不到,任务居然是交给了一个参谋人员。

16日夜晚,八师作战科魏参谋带了一个排,捆上两大包炸药,一包足有30斤重。魏学诚先派两个便衣到鬼子炮楼前警戒,在铁桥南北各用一个班掩护,“这活”虽然没干过,但套路还是熟知的。

魏学诚在日记中记述:“我带几名爆破手到桥墩上选好点,安放好炸药包,待多数人撤到安全地带后,爆破员再拉火离开。留下的两名爆破员急了些。我刚下桥他就拉火,导火索又稍短,我们跑出不过几十米炸药就轰响了,炸碎的钢铁片多有落在身附近者,幸未伤人。我带两人回到桥上检查,见水泥桥墩无损,桥梁及铁轨已炸断,一孔桥梁斜落于沙河中,火车是无法通行了。碉堡里的日军只打了几枪,未敢出来,我们原路返回,不误睡觉。”

看来野战军炸桥梁也是小菜一碟。

攻取邹城,是津浦路战役的第一仗。据何以祥记述,攻打邹城主攻还是二十二团。真没说的,一招鲜吃遍天。即便谨慎点说,攻城也是基本由二十二团包了。

为什么不说“全包”,那是因为师部特务营还加强给二十二团两个连;另外二十四团也有一个营用来包围东站的日本警备队。说是包围,其实就是监视,一个营要吃掉警备队还是有难度的,要等二十二团打完城里的,再腾出手来。

八师将大部分兵力用在破路或阻击援敌上。虽然敌军兵力大头在城中,但拿下邹县城,八师首长心里十拿九稳。当然,二十三团也不闲着,扒了铁路,主力包围界河等几个据点的鬼子。

这一仗,警备八旅也动用了一个团,警十五团在两下店以北打援,也有一份功劳。

战斗晚上9时许打响。从八师作战特点上看,夜晚攻击居多,其实也不仅仅是八师,当年作战都喜欢夜晚,向来都说夜战是我军的法宝之一。

八师打峄县准备了梯子,但由于爆破非常成功,梯子都没用上。所以,何以祥说:“此次攻击邹县,我们决定不再用架梯爬城,而是完全用炸药爆破的手段突破城门。”为了让门“开得”再大点,还特意多准备了几包炸药,这就是所谓“连续爆破”。

二十二团突破口放在东门,打得还是很顺手,“隆隆”几声爆炸后,城门就打开了口子。不过二十几分钟,二十二团就突了进去,控制好东门的要点后,后续部队源源跟进。不过,还有一个版本就大相径庭了。二营攻打东门,出师不利。一营攻打西门,打的比较顺手。攻城还是登梯和爆破并用。

吴化文原为西北军冯玉祥旧部。降日后,曾在鲁中临朐一带制造过无人区,与我抗日军民结怨甚深。鲁中军区曾三次发起讨吴战役,给吴部以沉重打击。吴化文深知有枪才有草头王,为了能保存实力,抗战时就与我有关部门有所接触。

这次吴化文被蒋某人封为急先锋,有了国军这身“虎皮”,似乎也想表现一下,一錘下去还砸不烂,战斗一时胶着。敌军不甘束手就擒,主力缩守在文庙。巷战一直战至第二天下午。

八师在峄县捉了县长,还捉了团长。但吴化文的这个团长却是被击毙的,用中性的词来说,就是阵亡,战斗比峄城打得要激烈。但吴部终究扛不过强大的军事压力,好死不如赖活,团长“回了老家”后,西关的一个营举白旗了事。

啃下了一块,还剩一块,那才是“真骨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遥想沙场之二十二军 第二十一章 干戈再起 (5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rxb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