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心》:苏雪林纪念最爱的母亲

作者: 芊语芊寻 | 来源:发表于2016-07-26 16:32 被阅读1305次

    提到苏雪林,总会先想到她对鲁迅先生近半生的批判,因而她最初留给我的印象难免偏激、厉害了一些。

    后来了解了她的一生,尤其是读了她的作品,方才知道她的性格亦是很多不幸经历的结果,于是又对她产生了颇多的同情。

    《棘心》是苏雪林为了纪念母亲而写的自传体小说,名字出自诗经的“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苏雪林自己题注说:“我以我的血和泪,刻骨的疚心,永久的哀慕,写成这本书,纪念我最爱的母亲。”

    这部小说记载了她从来京求学到赴法接受新文化的熏陶,再到最后归国结婚的完整经历。其中,她真实地透露了自己眷恋母亲,却又想要逃离母亲的复杂心情。

    1 对母亲的恋恋不舍与皈依罗马教

    小说《棘心》以母亲访京结束南归为开始,女主角醒秋为了与母亲的分离一整夜都无法安睡,陷入了一场又一场回忆中。而向来坚强、情绪内敛的母亲亦在火车即将开动前,当着众人痛哭流涕。

    整部小说中多次提到了这次分离,作者说它像是一种预兆,预示着未来醒秋与母亲的长期分离,以及母亲漫长地等待。

    正值豆蔻年华的醒秋并不像其他同学那样沉醉于爱情当中,用她自己的话说,一是因为已由家庭定婚,二是成长于旧式家庭的她从未想过自由恋爱。童心未泯的她反而觉得在母亲身边承欢膝下才是最快乐的事。

    所以她爱粘着母亲,有说不完的悄悄话,热衷于带母亲游历北京,甚至得意洋洋地介绍母亲给自己的同学认识,因为这才是醒秋最值得炫耀的事。

    赴法留学后,醒秋在异国他乡经历了很多波折。

    她接触到了新思想和新文化的熏陶,亦感受到了孤苦伶仃的漂泊;接到了哥哥生病暴毙和家乡遭匪,以及母亲身体每况愈下的噩耗;为了自己的未婚夫拒绝他人热情洋溢地追求,后来却发现自己的未婚夫如木头一般不解风情;自己身染重疾,幸而因为修女们的悉心照料得以恢复,从此对宗教的看法大为改观。

    人总是在无依无靠的时候最思念母亲,所以对那个能像慈母般包容、接纳、照料自己的人,总会产生难以割舍的眷恋和依赖。而这,说到底还是在寄托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醒秋在身边修女们的一言一行中看到了如母亲般的无私奉献和付出,所以她把对母亲的依恋倾注在了这些人身上。

    醒秋最终皈依罗马教,不过是想在心灵上寻求一些慰藉罢了。

    2 与母亲的抗争和妥协

    醒秋在无比思念母亲的同时,亦与母亲做着许多抗争。

    亲情是一层幸福的枷锁,每个人的独立和自主都要通过超越和解开这层枷锁而完成。不然,一辈子只能负重前行。

    醒秋想要追求学业,又怕母亲不同意,因此选择了不告而别。在赴法留学后,更是因为自己的婚事与母亲发生了剧烈的冲突。

    通过书信往来,醒秋发现自己的未婚夫生性古板、机械,与自己的想象差异较大。醒秋常常要在书信的回复中没话找话,原本写情书这件最甜蜜的事反而成了一项痛苦的任务。

    尤其是在醒秋邀请其来法团聚时,两次生硬地拒绝,并且直截了当地声明自己不爱旅行,让一腔热情的醒秋两次受挫,感受到了严冬般的寒冷。

    加之醒秋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学业,因此回信提出退婚的想法,并且故意拖延回国的时间,她甚至想用皈依罗马教为理由试图和婚姻划清界限。

    而此时家里却展开了软磨硬泡式的狂轰滥炸,先是讲道理、摆事实,女儿早已定下的婚事如果解除,将是一件有碍家族门面的污点,切不可为之;然后再是苦情戏,母亲如何身体不好,怎样以泪洗面,整日期盼着女儿的归来。

    最终,醒秋迫于巨大的压力,回国、完婚。

    小说的结尾并没有交代后来的结局。现实中,苏雪林最终还是与丈夫离婚了。

    中国传统式的母亲总是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一切,同时又依靠着这样的牺牲来钳制孩子的自由意志。她们诚然是为了孩子好,可是却用自己的一片好心将孩子推到了不幸的彼岸。

    小说中,醒秋的母亲就是旧思想的象征和代表。她把旧式的婚约、家族的门面置于孩子的幸福之上,只有孩子履行了婚约才算是正确之道。

    这是那个旧时代烙下的思想桎梏,比子女的反抗无果更可悲的,恰是母亲骨子里认为的理所应当。

    3 想要摆脱,却又摆脱不了的旧思想

    同小说中的醒秋一样,苏雪林终于放弃了反抗,回归了旧婚姻的约定,可是却与幸福越来越远。

    苏雪林与丈夫离婚后,再也没有走进新的婚姻,而是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对屈赋的研究中。

    其实,她曾经对婚姻的抗争不过是表达对丈夫过于冷淡的不满,而非评判旧式婚约的不合理。

    当婚姻破裂,摆脱了曾经的不情愿之后,自己该如何追求幸福,苏雪林却是全然不知方向在哪里。

    她在晚年回忆自己的恋爱经历时曾说过“我是只蝴蝶,恋爱应该是我全部的生命,偏偏我在这个上面仅余一页空白”。因为她和丈夫之间不是恋爱,而是责任。

    苏雪林半生反鲁,可她在离婚后的经历却恰恰如同鲁迅所说的出走之后的娜拉,当时只是拼命地要出走,可是过后该怎么向前,却是两眼一抹黑。最终,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苏雪林没有堕落,她最终回来了,回到了旧思想中。我猜,苏雪林的脑海里一定存有离婚即算定论的认命,甚至可能从未考虑过再婚。因为她从一开始就认定了自由恋爱与自己无缘,宁可转移注意力,亦不愿在感情上有新的尝试。

    所以,可怕的其实并不是子女对父母的反抗;而是当没有了强制的约束,孩子反而不知所措。

    4 性格的阴暗面

    《棘心》中有一段写醒秋皈依罗马教后性格的变化,由于受到条条框框地约束,加上慢慢被身边人孤立、甚至是因皈依而遭到讨伐,导致了醒秋变得异常暴戾、忧郁,常常因为一件小事而与身边人发生冲突。

    透过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苏雪林对于自己的性格是有所反省的。只是身处那样的环境,想要改变却常常积重难返。

    很多人都说苏雪林对鲁迅的批判是源自爱而不得,我却不这么认为。单纯的爱恨总是太过狭隘,我倒觉得苏雪林对鲁迅的批判是其性格使然。

    苏雪林的性格很有些偏执,这从她研究学问的考据癖中可见一斑。有那样曾经的暴戾、忧郁在前,再加上一点偏执,苏雪林是很容易咬住一个人或一件事不放的。只不过,恰好她咬住不放的那个人是鲁迅罢了。

    口舌之争总是会无限放大人性中恶的一面,人们很轻易地就会给苏雪林带上个反鲁的标签,认定她是个凶悍的斗士,却很少人愿意真正去看清楚她的本真。

    幸而有《棘心》这本小说,让我们看到了真挚又偏执、洒脱又纠结的苏雪林。一个思想沾着新,却又带着旧的绝世才女。还有她如何在新与旧的夹缝中左右摇摆,想要抗争,想要摆脱旧思想,却始终没能逃出旧思想浸淫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漫步零落:让我认识了一个人~苏雪林
        芊语芊寻:@无畔 :blush:
      • cf80fa61a05e:喜欢这个观点,并不是爱而不得。而是性格使然。
        芊语芊寻:@书虫子 谢谢你的认可哈
      • 479d90863302:原来苏雪林是这样的啊
        芊语芊寻:@爱喵人 是呀!跟我开始的印象也反差比较大
      • 倾城之语:之前看过苏雪林的散文,虽然没有看过这本书,还是觉得你分析得很透彻,观点中肯。
        芊语芊寻:@倾城之语 谢谢你的认可哟:smile:

      本文标题:《棘心》:苏雪林纪念最爱的母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lcn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