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三百年 风起辽东》(1)1559.2.21

作者: 一只支 | 来源:发表于2017-11-18 19:42 被阅读752次

    1.冷暖人生

    1.1559.2.21

    1559年,地球一端的英伦三岛,伊丽莎白女王登基,史称伊丽莎白一世,她开启了属于大不列颠王国的真正荣光,日不落帝国的雏形就此构建,地基就此筑成。

    在她执政期间是英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北美成为英国殖民地,英吉利海峡之战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成立多家从事三角贸易的公司,摩洛哥、几内亚、利凡特,还有专门负责亚洲事务,我们最熟悉的“老朋友”东印度公司。

    在地球另一侧,明嘉靖三十八年,这似乎还算是一个风调雨顺的时代,而这年一个叫做杨慎的名字彻底消失在了世间。

    杨慎是谁?杨慎的父亲杨廷和,四朝老臣,斗过刘瑾,计除江彬,迎立朱厚熜,也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

    在朱厚熜成为嘉靖皇帝之前,朝中大事都是杨廷和负责的。

    资历很老,功劳很大,能力很强,道德很高,但杨廷和不该骂人,骂就骂了,不该骂嘉靖皇帝,骂皇帝本人也可以,但杨廷和骂的是皇帝的父亲。

    “骂我可以,骂我爹不行!”

    这是骂人应该遵守的道理。

    是为明朝历史“大礼议”事件,事件的主题就是嘉靖皇帝关于父亲兴献王尊号问题的真理大讨论,一方是亲情,一方是礼法,最后以杨廷和离开庙堂落幕,这还没完,嘉靖七年《明伦大典》把这些大礼议中的议礼诸臣秋后算账,杨廷和被定为罪魁,免去一切职务封号削为平民。

    隆庆元年,杨廷和得以恢复名誉,还得了一个非常牛逼的谥号:

    文忠。

    得到这个谥号的还有两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一个是万历年间的张居正,一个是晚清的李鸿章。

    杨慎是谁?明代三才子,解缙徐渭还有杨慎,杨慎是大哥。

    这些不知道也没关系,因为他有一首你不会不知道的词,不仅入选了中学语文课本,还被清代毛宗岗父子放在了作品的卷首,更成为九四《三国演义》电视剧的主题曲红遍大江南北:

    《临江仙》

    “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对待挫折,对待历史,对待人生,都应如此。

    坎坷一生的杨慎,或许这也是一种安慰吧。

    以上都和接下来的内容没有任何关系,我们要把时光的指针拨转到1559年2月21日,把视线聚焦到东北亚朝鲜半岛左侧毗邻的辽东半岛,我国地图的东北角,一个叫做新宾的地方。

    新宾是它现在的名字,几百年前嘉靖朝可不叫这个,赫图阿拉是它当时的名字。

    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是一个极具民族特色的城市,至于什么民族就迷糊了。

    没错,赫图阿拉是一座女真族的城市,准确来说,是一个城镇。

    如果明朝那时也像我们现在一样排名一二三线城市的话,那赫图阿拉稳稳的十线城市,这个排名还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排行只有一到十名城市排名,你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有二十线城市,那赫图阿拉就是二十线城市;如果有一百线城市,那赫图阿拉就是一百线城市,以此类推。

    英雄不问出处,成功也不看户口,1559年2月21日在赫图阿拉出生的这位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也是我们以后故事的主角之一,开山鼻祖,没有他就没有了之后的故事,也没有了以后的历史。

    在他出生前,据说已经在母亲的肚子里呆了十三个月。

    这不是我说的,是《清史稿》记载的。(孕十三月而生)

    按照这种说法,此前一直由秦始皇嬴政同志首创并保持的怀胎十二月的世界纪录在1300年后终于被刷新。

    比起“神光照室”“赤色满堂”,充满芳香,梦见神仙和尚老道,天裂开让吞日等等,我认为这种已经算是很低调了。

    喜得贵子的男主人早已想好了自己第一个小生命的名字,因为我不是语言学家,只能采用流传最普遍的说法,这个名字翻译成汉语:

    野猪皮。

    其实,这是个很不错的名字,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的语气是认真的。

    人们常常喜欢用自己所处的环境形成的三观去评判别人,这很正常,但正常并不意味正确,由于当时女真族并未产生自己的文字,很多女真人的名字要么是蒙古文要么带有蒙古特色,而这样的名字又可以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文化中产生不同的意思,就比如杰克汤姆这类我小时候认为很拽的英文名,再比如非洲兄弟觉得很牛逼的名字在我们看来可能很傻逼。

    人类的最初信仰是图腾崇拜,汉民族以龙为图腾,蒙古族以狼为图腾,而在东北亚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日本、朝鲜、韩国流传着野猪的图腾崇拜,如宫崎骏电影《幽灵公主》中野猪就是森林守护神。

    崇拜就崇拜呗,不崇拜老虎豹子狮子这些厉害的,崇拜个野猪,这不是舍本逐末吗?

    崇拜野猪,是因为野猪强。

    首先说明,别看都是猪但野猪和家猪是完全不同的物种,二者具有极大的反差,就好比人和人的差距有时候比人和猪的差距还大。

    野猪是杂食动物,饿起来什么都吃,见了老虎这些也吃(吃不吃和吃得了吃不了是两回事)。

    野猪喜欢在岩石树桩等坚硬的地方蹭来蹭去,为的就是把自己的皮肤磨的坚硬,再来点泥巴松油之类的,就可以在身体外部形成一道后天的保护罩。

    以前有新闻报道,国道上一辆车和一只突然窜出的野猪相撞,据目击者口述当时野猪是和保险杠一起飞上天的,然后保险杠摔成了两截,而野猪哼了哼扭扭屁股就回到了森林,根本没事。

    至于一般的弓箭射出的箭矢那就是挠痒痒了。而野猪奔跑的速度也是惊人的,它体重乘以速度形成的力可以轻而易举的把人撞上天,所以猎人中流传着“一熊二猪三老虎”之说,论难度野猪尚在老虎之前,可见一斑。

    以野猪皮作为名字,从汉民族起名习惯来说叫做贱名好养活;从游牧民族特性来说强悍、凶猛、皮糙肉厚这些特点也正是所崇尚的,其原理大概如父母对子女成龙变虎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据学者考证,“野猪皮”更准确的翻译应该是“像野猪一样勇猛的人”。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说法,《八旗源流》中用维吾尔语翻译为“光明的圣裔”,这个基本是不靠谱的。

    无论是“野猪皮”“像野猪一样勇猛的人”还是“光明的圣裔”“光明的世子”,在历史上在我们的日常中通常都称呼他另一个名字:

    努尔哈赤。

    在正史中这个名字前面往往要加上“清太祖”三字,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开创者,作为中国第二个非汉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的中央政权,作为一个承接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的政权,作为一个兼具辉煌和耻辱的政权,它有太多太多的故事也有太多太多的见证,而作为17世纪初到20世纪初这一段长达三百年风起云涌波澜云诡历史的开创者——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这一天来到了人世开始了他的人生同时也开启了历史的大门推动着历史的前进。

    未来的这一切当然没有人知道,此时的一家三口只知道幸福的喜悦,初为人父的使命感,初为人母的伟大母爱,有这些就够了。

    这就是历史的幽默,身处历史中的人都不会知道自己在历史中的作用和结果,就好像不知道剧本的演员,就好像走在一条夜路上的行人,是生是死,是成是败,旦夕祸福,大喜大悲,都是未知,只能一步一步按部就班的走下去,走向仿佛已经既定的宿命和结局,无法也无力以自己所谓的主观能动性去改变。

    1559,帝国的东北,白山黑水,赫图阿拉,努尔哈赤的降生;1559,帝国的东南,山清水秀,福建福清。远隔万里之外,无数本该也沉浸幸福的家庭却面对着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人伦惨剧,这一切都归于战争,归于倭寇挥起的屠刀。

    一位林氏妇人带着几位家仆匆忙躲避着倭寇,要不是因为倭寇这刀不认人,凭借林氏这知府夫人的身份哪里能沦落到这步田地,想到还远在广西当知府的丈夫,又看着眼看就要临盆的自己,生逢乱世却无依无靠,林氏夫人不禁想要嚎啕大哭一场,可在哭之前,林氏夫人先得解决一下自己的生理问题。

    这种情况换个平常人早就就地解决了,可林夫人出身书香门第,大家闺秀。身份尊贵,坚持要找一个厕所,找来找去一行人终于找到了一个废弃的厕所。

    相信后来的林夫人是会感谢这个废弃厕所的,感谢它主要不是因为解决了生理问题,而是因为它是废弃的。

    都说人看到好吃的东西会有食欲,可憋了半天想要上厕所的人也会产生一种“便欲”,早已按耐不住的林夫人一下子劲使大了,孩子咣当一下也出来了,家人手忙脚乱把孩子从厕所捞了出来。

    这丈夫不在身边,大名没法取,林夫人看孩子出生在厕所,便给孩子取小名为“厕仔”,这名字还真是用事实说话,贯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毛泽东思想。

    后来夫妻团聚,知府得知孩子出生在厕所,还掉到了茅坑里,觉得孩子出生就比别人低一头,不吉利,得往高处爬,爬回地平线不行还得向上爬,加上知府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子承父业进入仕途勇攀高峰,便取名为“向高”。

    知府姓叶,此子故名叶向高。

    一个是明王朝内阁首辅,帝国柱石,东林党大佬;而另一个则将成为明王朝的心头大患,他将带领他所创立的政权成为明中后期帝国最大的威胁,成为内阁首辅叶向高除了庙堂之争外最难以解决的一块心病之一,而另一块之二的心病则来自明王朝内部,一个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太监。

    1559,这是他们命运中的第一次交集,也是明朝历史开始转折的一年,这一切的一切无人察觉却在冥冥之中开始以既定的速度运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悬壶济世75:波谲云诡
        8好意思,我是专门来挑刺的😜
      • 疯哥哥l:不错,有通透感。继续期待
        疯哥哥l:@一只支 恩,了解
        一只支:@疯哥哥l 通透:smile:,不用期待,继续看下去
      • 独孤紫龙:失踪好久- -文风都变了感觉- -
        一只支:@独孤紫龙 忙啊,明年就要考研了,这也是有某些原因才出来整理文稿的
        独孤紫龙:@一只支 你消失太久了- -
        一只支:@独孤紫龙 这算是对原稿的修改和整理吧,变化是有的不过文风变了这个有些尺度大了吧?一章就看得出来了?也可能是自己没感觉。

      本文标题:《清朝三百年 风起辽东》(1)1559.2.2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mky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