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清朝三百年》1.风起辽东连载小说国学与传统文化
《清朝三百年 风起辽东》(6)生存还是毁灭

《清朝三百年 风起辽东》(6)生存还是毁灭

作者: 一只支 | 来源:发表于2017-12-20 19:54 被阅读177次

前文:5.开始

一.冷暖人生


6.生存还是毁灭

在现实面前,努尔哈赤再一次体验了这残酷的道理。

新任建州左卫指挥使,建州女真苏克萨浒部的部长,这是努尔哈赤此时的头衔,按道理来说,指挥使是表部长是里,指挥使是虚部长是实,有表才有里,有实才有虚,二者有机统一,就如有颜值才是小鲜肉。

可这二者,现在的努尔哈赤都没有,准确来说是有其他人觊觎并且准备动手并且成功几率很大。

挑战部长位置的是努尔哈赤的大仇人,原苏克萨浒部图伦城“村长”尼堪外兰。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凭借古勒寨精彩表现,尼村长已经被辽东方面树立为女真明朝友谊模范代表并且得到嘉奖,据说将要成为建州女真的老大。

建州右卫的王杲阿台父子自己作死,在他们作死的路上拉上了左卫的觉昌安塔克世父子,黄泉路上四人倒是凑了桌麻将,可留下的却是群龙无首的建州女真,老大都死了下面的小弟自然是乱糟糟的。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尼堪外兰大力宣传自己在明朝的支持下要成为建州女真老大的消息,不少势力开始闻风而动,都归到了尼堪外兰之下。(国人信之,皆归尼堪外兰)

人马枪杆子,这是实,但并不够。

孔子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这句话对文化水平极其有限的尼堪外兰来讲自然不会知道,但这个道理他懂,在女真内部他的社会地位还只是一个图伦城城主,硬件上去了软件自然也得匹配,物质上去了也要搞精神文明嘛。

苏克萨浒部部长的位置,是必须的。

可这个东西历来都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大家都约定俗成,现在归努尔哈赤所有,怎么能完成产权的变迁呢?

尼堪外兰想到的方法是转让,他派人找到努尔哈赤说了这件事,尼堪外兰相信努尔哈赤既不敢也不能拒绝。

但事实是,努尔哈赤拒绝了。

面对来人,努尔哈赤大义凛然说道:“你是我父亲的部下,现在也就是我的部下,如今反过来要让我归顺于你,这世上岂有百岁不死的人?”

尼堪外兰你不要以为有明朝的支持就可以狗仗人势,这世上没有百岁不死的人,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是努尔哈赤的潜台词,也是努尔哈赤对抗尼堪外兰的宣言:

他要报仇。

很多史书记载到这里,对努尔哈赤都是称赞不已,说他为父报仇,含恨起兵,不畏强势,大智大勇。

说的没错,比起一般人,努尔哈赤确实在性格上有过人之处,但这样说客观上也有神化的嫌疑,人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是客观环境,我们忽视了努尔哈赤的起兵另一个重要原因,这个原因不仅重要,还反映了努尔哈赤的政治智慧:

努尔哈赤的身份。

努尔哈赤是建州左卫指挥使,这个是明朝承认的官职,而尼堪外兰如今势力强大,但是没有明朝的正式官职,充其量就是“临时工”,名不符其实,尼堪外兰如今想要成为建州之主,他需要的明朝的正式承认,这个承认是需要来自中央认可的而非作为辽东地方的,可这个官职是努尔哈赤占得。

再者说,努尔哈赤名义上是尼堪外兰的首领,苏克萨浒部很多人虽然归顺了尼堪外兰,但是迫于形势,他们心里还是有想法的,第一是平常看不起尼堪外兰,第二是尼堪外兰作为“女奸”(女真族奸)的不齿。

第一步尼堪外兰需要完成努尔哈赤身份的产权转移,第二步就是杀掉努尔哈赤永绝后患,这是由身份、道义、客观形势所决定的,只有这样尼堪外兰才能做到真正的名正言顺。

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目光远近往往决定了他们能走多远,广大农民起义的领袖们在这个问题上最有发言权。

现在的尼堪外兰没看到这点,可他早晚会看到的,也就是说努尔哈赤早晚都得死。

现在的努尔哈赤看到了这点,既然早晚都得死,与其把脖子抹干净等人家的刀还不如自己把刀抢过来拼一把。

所以,两人的关系是不死不休,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选择。

尼堪外兰,是努尔哈赤的外患。

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有了“外患”自然也有与之相伴的“内忧”,两个好兄弟缺一不可,努尔哈赤的内忧不是来自别人,正是来自他的大爷们和各位兄弟们。

这边刚和尼堪外兰撕破脸,一大家子人就纷至沓来,来找努尔哈赤说事情。

觉昌安有五位兄弟,哥六个合称“宁古塔六贝勒”,也被清人称“六王”或“六祖”。这些人就是清朝系红带子的觉罗,与塔克世起直系后代系黄带子的宗室区分。

之所以这样做,是有历史原因的,比如当下。

其余五家话事人找到努尔哈赤,什么大爷爷二爷爷大大爷二大爷大表哥二表哥,人很多,称呼很绕口,辈分很繁杂,事情很简单:

你小子不够格,建州左卫指挥使轮不到你。

这句话,这五家人憋了很久,憋了两代。

觉昌安兄弟六人,可左卫指挥使只有一个,觉昌安的接班让另外兄弟五人很不满意,最不满的当属老大德世库和老六宝失。

长子继承,应该是老大德世库;幼子守产,应该是老六宝失。觉昌安排行老四,怎么轮也轮不到他。

觉昌安在位时几家就有摩擦,觉昌安退休又让第四子塔克世接班,建州左卫指挥使的权属问题成为一大家人不和睦甚至反目的根本问题。

可如今觉昌安塔克世一死,大家看到了转机,这不能再让你觉昌安一家把持的了吧,皇帝还轮流坐呢,早该轮我们几家了。

他们觉得努尔哈赤没有了依靠,如今人单势孤,在女真内部向来是实力说话,何况他们的这个要求并不过分。

努尔哈赤的回答更简单:

不行。

我爷爷和父亲用生命换来的职位,凭什么让给你们?

掀了桌子不欢而散是对这次会面结果最温柔的描述。

五祖子孙气哄哄的回家,准备商议对策,是继续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还是大家“以力服人”,就在这个时候传来的一个消息让他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二十五岁的努尔哈赤翻墙倒柜的找出了十三副可能是塔克世时期也可能是觉昌安时期甚至可能是更早时期的文物级别的盔甲,对着盔甲点了几根香拜了几拜,祈求祖先的英灵可以保佑自己报仇雪恨。

报仇的对象就是兵强马壮还据说得到明朝支持的尼堪外兰。

极其简单的过程,极其简陋的仪式,极其寒酸的场面,让人觉得极其可怜,真是男人沉默女人流泪。

可历史一再告诉我们:今天的荒谬就是明天的传奇。

这个夜晚注定值得历史铭记,因为眼前这一幕就是以后历史上重要的“十三副遗甲起兵”,因为从这个夜晚开始努尔哈赤走上了对抗尼堪外兰的道路,不知不觉脚下的路越走越远,统一建州女真——统一女真——起兵反明,再到萨尔浒“王业开,帝业定”,再到入关逐鹿,再到清朝的建立和统一。

未来的一切起源于今晚的开始,以后的荣耀开始于今晚的平凡。

努尔哈赤既定的命运轨迹在今晚开启,他浑然无措毫无所觉,如每一个命运下的人别无选择眼前一片迷雾身前不知前方,不悲不喜。


罗志田先生认为历史研究是“倒放电影”,这是无法避免的也是必须避免的,“无法避免”是因为作为后人的我们已经知道结果,“必须避免”是因为这样会得出不客观不公正的结论,我们可以站在事实的角度给任何人物任何事件做出看似合情合理的解释。

哪怕看似合情合理都没有也可以生拼硬凑,比如这样:

十三是个不普通的数字,从耶稣十三门徒起势创立基督教,隋末唐初少林十三棍僧保唐王,李克用十三太保打天下,再到一大十三代表开会;而十三是佛教、周易里的大吉数;十三也是帝王的象征。所以“十三副遗甲起兵”预示努尔哈赤的成功。

范伟老师被忽悠的那句经典台词“缘分啊!”在我脑海中经久不息久久回荡。

“十三副遗甲起兵”具有重要意义没错,我的一位老师曾说过意义这种东西都是后人编撰的,其意义完全取决于结果,意义这个东西除了考试对于学术研究没有任何作用。我深以为然。

对于现实,意义则更加扯淡了,不,它们不能比较,因为扯淡比它有意义。

努尔哈赤宣战尼堪外兰的消息一出,其余五祖的后人们一起集合来到了堂子(祖庙),他们不是为了请求祖宗保佑努尔哈赤,恰恰相反他们发誓要杀掉努尔哈赤这个为家族带来灾祸的“不肖子孙”。(对神立誓,欲杀努尔哈赤以归之)

“和尼堪外兰大人作对,这不是等于找死吗?”

不帮也就算了,围观也就算了,骂几句也就算了,哥几个一起找到了尼堪外兰表示自己从来不认识努尔哈赤,划清界限,需要的话自己可以“大公无私”。

孟子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国恒亡。内忧和外患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可合二为一的还是第一次见。

好消息也是有的,正如努尔哈赤估计的那样,在道义的大旗下也是有不少人响应的,比如有几个未归附尼堪外兰的部族,而这几个恰恰和尼堪外兰不对付。

政治这种东西还是不要天真的好。

几位城主寨主表示愿意和努尔哈赤一起攻打尼堪外兰的老巢图伦城,就在各自准备的时候其中一家——萨尔浒城主诺密纳反悔了。

努尔哈赤三爷爷的四儿子也就是努尔哈赤三爷爷家的四叔在这件事上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本就不多的力量因诺密纳的退出而雪上加霜,其他几位也开始动摇,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这仗没法打的时候,努尔哈赤亲率自己的一百多人,身先士卒冲向图伦城。

毫无准备的守兵一哄而散,图伦城被拿下,尼堪外兰仓惶逃亡甲板城。

努尔哈赤的第一战取得了大捷。

在众人欢庆之时,诺密纳主动前来,众人都以为他是谢罪的,可诺密纳没有这个觉悟,他提出要努尔哈赤不能扩大战果,努尔哈赤同意;不能扩张势力到自己这,努尔哈赤同意;还要帮自己攻取两个敌对的城寨,这样才能获得他的支持,努尔哈赤也同意。

诺密纳表示来者是客,客人优先,在打仗这件事上努尔哈赤要先冲。

自己不用损失一兵一卒,让别人帮自己打工,打完之后收获还都归自己,而且还有一个蟹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可能。

当努尔哈赤说出答案后诺密纳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努尔哈赤答应了。

诺密纳笑了,他仿佛已经看到了结局。

可努尔哈赤表示,这两座城寨不是善茬,为了减少伤亡和提高效率,诺密纳可不可以把部下的攻城器械暂时“借”给自己。

诺密纳看着“真诚”的努尔哈赤,眼光充满着怜悯的看着这个可怜虫,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努尔哈赤的请求。

不仅器械,就连武器也给了。

诺密纳不知道的是,在几百年前中原地区有一个比他聪明睿智狡猾奸诈比他牛逼比他枪杆子多成百上千倍的一个叫做曹操的人,也曾经遇到过一模一样的情景,也曾经面对相似的问题,也做出了同样的回答。

那一次,他的下场很惨,是他枭雄一生中为数不多且可能是最惨的一次,他的长子、侄子、爱将为掩护他而战死,他侥幸逃生。

这件事记载于《三国演义》,而努尔哈赤酷爱的也是《三国演义》。

诺密纳不是曹操,所以他的下场也和曹操不同,他被一刀劈下了头颅。

读书无用论在这里行不通。

建州女真萨尔浒城归顺努尔哈赤。

这一年是万历十一年,这一年二十五岁的努尔哈赤经历了祖、父横死的人伦惨剧,经历了亲人背叛的四面楚歌,经历了危险重重的身先士卒,图伦城的攻克,萨尔浒的归顺,努尔哈赤名声大振,就连当初起誓要置他于死地的五祖子弟也纷纷前来归顺。

他站在萨尔浒城下,满怀壮志。

三十六年后,六十一岁的努尔哈赤,将在这个熟悉的地方和最精锐的明王朝军队展开一场决定历史进程的重要战役,胜败生死,是非功过,悬于此役。

ps:头疼 院里晚会也没去 期末事多 ,但这些依然无法阻挡我写文的热情。当你发现一件工作哪怕累也愿意做,那这就是你的天命。

注意身体,大家晚安。


《清朝三百年 风起辽东》目录

如果不过瘾,欢迎右拐:《清朝三百年》原始版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朝三百年 风起辽东》(6)生存还是毁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zrn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