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云轩
2006年,朵云轩的木版水印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木板水印在古时候是专为制作书籍插画所使用的,到了现代,人们开始用它来临摹名家书画,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有待点评:
谁才是你真爱,你分得清吗?
——有待,有所为,方有所待
上海朵云轩木版水印技术“镂象于木,印之素纸”,它是源于中国古老的雕版印刷术,是古代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唐代,木版水印技术就已相当成熟;宋元时期,用木版水印作书籍插图极为流行,明代更盛极一时,豆版和拱花等复杂套版叠印工艺被广泛采用。
朵云轩自1900年创立之日起就传承了木版水印这一古老技艺,历经百余年的制作、研究和拓展,已成为一门综合了绘画、雕刻、印刷的再创造艺术。
在江南温暖湿润的地理气候环境中,受“海派文化”的滋养,朵云轩木版水印形成了用料考究,精致、典雅、秀润的风格特征,与荣宝斋比肩成为“南朵北荣”两大流派。
其几可以假乱真的木版水印作品为后人学习、欣赏和收藏历代名画佳作提供了机会,堪称印刷史的“活化石”。
朵云轩自光绪二十六年创立之时起,就传承了木版水印这一传统技艺。115年的薪火相传,朵云轩已经将木版水印技艺发展成为一门综合了绘画、雕刻和印刷的再创造艺术。
以简单的工具、复杂的技艺,通过勾描、雕版和水印三道纯手工工艺程序,就能将中国书画作品的笔情墨韵原汁原味再现出来,达到“乱真”的效果。
木版水印这种纯手工印刷工艺有勾、刻、印等基本工艺程序,还有刻、剔、掸、描等特殊技巧。
它以笔、刀、刷子、耙子、国画颜料、水等材料为基础工具,以追求复原传统书画的艺术形态、笔墨、神采为目的。
勾描
首先要“分色”。将透明的薄胶版铺在画稿上,然后技师根据画稿上的色调层次划分若干套版(如《韩熙载夜宴图》,分版多达1667套),再按照原画稿勾描。
在薄胶版上勾描好之后,将极薄的雁皮纸覆在胶版上,再描。完成后,反复检查笔触、神韵,同原作无出入。
刻板
把勾在雁皮纸上的画样粘在木板上,进行雕刻。除了要根据墨线雕刻外,还要反复参看原作,细心领会,持刀如笔,才能把原作的精神和笔法传达得惟妙惟肖。
印刷
各块分版刻成后,将纸张与木版的位置固定好,着水溶墨色,逐版印刷衔接,套印成画。而印刷使用的纸(或绢)、墨、色等材料,则和原作材料完全一致。
木版水印后来发展出了一个重要用途:复印国画。国画水墨色彩的浓淡变化,从画家笔下流泻而出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气质。
一幅名作画成,要想得到第二幅一模一样的,甚至连画家本人都难以做到。但木版水印的师傅们通过勾、刻、印三位一体,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可以说,每一位师傅,都是一位艺术家。无怪乎郑振铎先生在目睹木版水印的全程之后,赞叹其“意近经营,有逾画家,印成持较原作,几可乱真”,这样的印制,既比临摹精准,又比机器传神,对水墨国画精品的传世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非遗科普
朵云轩与文人雅士
张大千初来上海,朵云轩介绍他投名家曾熙门下;沈尹默不为人知时,朵云轩慧眼识才,大力推介,助其声名鹊起;章太炎喜用“朵云轩属云”宣纸画笺泼墨挥毫;张爱玲在名作《金锁记》开篇,把记忆中的月亮比作“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鼎盛之时,朵云轩代理书画家达数百人,“书画之家”“江南艺苑”的美名不胫而走。可以说,朵云轩是一个美丽的传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