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读书有意思的文章
中外艺术史要略1.1——中国文学

中外艺术史要略1.1——中国文学

作者: 小狐狸Scarlett | 来源:发表于2016-09-26 20:47 被阅读0次
《诗经》 | 来自网络

因为备考的原因,最近在学习张维青主编的《中外艺术史要略》,这本和大多数妖艳的艺术类图书不一样,简洁概述了文学、戏剧、美术、音乐、影视五大艺术门类,勾勒了中外艺术创作的大致景观。它的目录无比简洁粗暴:按艺术门类分篇,中、外分章,依据时间线梳理。

我新建了个文集,同步梳理书本再加上有趣的例证,一共十篇要略,和大家讨论点所谓艺术的事儿。这是第1篇。


女娲补天 | 母系氏族社会

先秦是一个极其漫长的时期。广袤的华夏大地上,人类蒙昧初开,开始有了服役、刑法和租税等制度,虽然不知道“禅让制”究竟是不是被逼无奈,但可以确定这一系列文明产生的前提是原始人类开始集体劳动,在劳作中产生了原始歌谣。如保存在《吴越春秋》中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节奏短促,展现了弹射的狩猎活动。劳作艰辛,人们遇到过许多天灾:无法解释的打雷闪电、洪水旱灾···于是口口相传着无数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后羿射日》,以及试图解释世界成因的《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补天》。

这些远古歌谣和神话流传了千百年,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并为世界文学提供了丰富素材。

《天下无贼》| 电影截图

《天下无贼》里黎叔说了这么一句台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句台词一出,老谋深算的葛优好像不再是贼王,而是一个颇有文人情怀的知识分子。台词的后半句就出自《诗经》,在《王风》集中,题为《黍离》。《诗经》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它吸收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多年间的作品,是我国现实主义的源头。无论是“式微,式微!胡不归”的倚们相思,还是“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的政治讽刺,如今读起来都畅快而令人惊叹。(《楚辞》为我国浪漫主义的源头,也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春秋战国是一段大分裂时期,古语云“国家不幸诗家幸”,剧烈的社会变革引发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现象。历史散文有《尚书》、《春秋》、《战国策》等;诸子散文有儒家《论语》,道家《老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

秦统六国后焚书坑儒,文化专制严酷,文学上能被称为作家的只有李斯一人,直到刘邦建立汉王朝,文学才再度蓬勃发展,此时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辞赋,占据了主流地位,经典著作有司马相如的《长门赋》、《上林赋》,班固的《二京赋》,张衡的《归田赋》等。历史散文有被誉为“史家之绝唱”的《离骚》、班固的《汉书》,政论散文有贾谊的《过秦论》等,诗歌以乐府民歌为代表,不仅有服务王公贵胄的典礼乐章,也收录了大量民歌。


京剧《战宛城》| 舒桐 饰 曹操

建安文学是魏晋南北朝重要的文学现象,“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中,建安文人胸襟开阔博大,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三曹”、“七子”是其主要代表。此外,陶渊明一句“采菊东篱下”开创了田园诗派;谢灵运使山水人格化从而提升了山水诗的地位;南北朝民歌分别在爱情和其他题材上取得成就,以长篇叙事诗《木兰诗》最为成功。

另外,南北朝辞赋和散文收到诗歌影响,题材广泛,如曹植的《洛神赋》借爱情悲剧抒发不得志的苦闷,王璨的《登楼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诸葛亮的散文周密畅达(如:出师表),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李密《陈情表》、郦道元《水经注》等都是传世名作。该时期的志人志怪小说如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娱乐性开始增强,为后世的小说、戏曲提供了大量素材。

接下来的文学发展大家都能倒背如流:唐诗,宋词,元曲。


天子呼来不上船的任性小王几

杜甫与李白一向被视为唐诗的两座高峰,前者豪放飘逸,能看到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面貌,后者沉郁顿挫,有贯穿始终的忧思精神。此外初唐时的“初唐四杰”、中晚唐时的“小李杜”、“元白”等也佳作频出。14世纪的欧洲有文艺复兴,中唐时期的东方有古文运动。虽然复兴内容大不相同,但精神思想和历史必然性是一致的。贸易繁荣,人心不安于平淡,韩语和柳宗元为领袖,要求革除文学中的浮艳文风,推崇正统儒家之道,提出文以载道的主张。小说方面,唐传奇的出现形成了中国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潮,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宋代文学中,以宋词成就最为辉煌。名家流派众多: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落魄暖男柳永,开放了豪放派并将词带出香软藩篱的全才苏轼、强调词在艺术上的独特性“词是一家”的才女李清照···宋词和散文同唐诗一样都处在一场瞬息万变的文化盛宴中,夜夜笙歌或是家国动荡,苦不得志或是床榻缠绵,几百字内都写的无比通透跌宕,荡气回肠。

昆曲《西厢记》剧照

中国文学从宋代开始由雅到俗的转变,发展到元代,文人与戏剧作家交往密切,文学与艺术的交融达到空前高度,形成了姹紫嫣红的盛况。“私定终身后花园,落难才子中状元”绝不能概括当时元曲的题材,有取材历史的《单刀会》和《赵氏孤儿》,有取材传奇小说的《倩女离魂》,也有《窦娥冤》、《救风尘》等等取材于生活的故事。里外乾坤大。


在宋代说话艺术的基础上,中国小说不断走向成熟,到了明清时期风格各异的长、短篇小说问世,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小说创作热潮。

最爱的86版《西游记》截图

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体裁,由说话艺术演变而来,创造了无数个“第一”。《三国演义》是一部史诗式的民族文化经典,有想当完整严密的宏大结构,有条不紊地处理了繁富的头绪,描绘了极其壮阔的历史画面;《水浒传》用白话文展示了一幅北宋末年的社会图景,作者描绘了自己心中的理想社会模式;《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神魔小说,在“历险记”式的叙述中写尽人性百态;《金瓶梅》是第一部以家庭日常为素材的长篇小说,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中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上官僚恶霸乃至市井流氓地痞所构成的社会;《儒林外史》是第一部讽刺小说···

至于《红楼梦》,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压卷之作。明清时期还有大量的短片小说,比如“三言”“二拍”、《聊斋志异》、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都成就颇高。

来自网络

因为社会变故和人生坎坷震荡着整个王朝,清代词人的词作中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悲怆,但境界较之宋词更为开阔;散文上主要分为“学人散文”和“文人散文”,分别强调文章的社会功能和恢复宋唐散文的淳厚传统。


写到这里该看近代文学了,从形式上讲近代文学更加自由、风格趋于平易、语言更通俗易懂,但因为这段时期内进步作家有意识地把文学当作政治斗争的武器,我又是个对政治极不敏感的人,就不在此赘述啦。(傲娇脸 <( ̄︶ ̄)>

中国古代文学约略与华夏文明的起源同步,一篇文章绝不足以概论,有大神愿意讨论的话,评论区热烈欢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外艺术史要略1.1——中国文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mrq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