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路祥》似乎少了些陈果式的“腥味”。
但不能否认,这部电影仍然与陈果的其他电影一样,有关政治,有关市井,有关时代变迁。
而到了这个年代再看,政治又变成了历史。那个香港人用了很多种艺术形式去表现的时代,《细路祥》也记录了其中的一面。
新马仔的粤曲,靠收保护费谋生的黑社会,偷渡的“人蛇”,一个人人为钱的单纯社会。
贪钱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因为在这个社会中,不发财就很难生存。
祥仔每天骑着单车在逼仄的楼宇中穿街过巷,即便是仰拍镜头,我们也很难看得到天空的颜色。
电影通篇的冷色调,极少有暖光照入,看完后让人产生一种那是一个阴霾的年代的幻觉。
祥仔这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生存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没有自怜自艾。
他因自己小小年纪就能赚钱而感到自豪。
他是一个外国人(菲佣)带大的香港人,对菲佣的感情甚至超过了亲生母亲。
因此菲佣离去的时候,他哭得很厉害。此时,7月1日已经来临。
学校里开始教普通话,操场上在训练升国旗,“人蛇”阿芬在海边大呼胜利。
但即使真的等到“胜利”,她也逃脱不了被遣返的命运。
阿芬是另一个对祥仔影响重大的人。她不仅是祥仔雇来送外卖的员工,也是他的玩伴。
他们的友谊始于金钱关系。但祥仔仍有理想主义的一面。否则他不会将很贵的电子宠物送给阿芬,更不会在阿芬被押上警车后穷追不舍。
97的到来,阿芬的离去,代表着童年的结束。不知不觉中,我们仿佛在电影里经历了香港的童年。
这样的香港固然跟真实的香港有差距。但即便是纪录片,都是有取舍地拍摄,无法百分之百忠于现实。
陈果的这部作品,我以为不是纯粹的现实主义。虽然他对香港市井的还原透着一股浓厚的生活气息,对民生百态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写实表现,但还是有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在里面。
祥仔和阿芬曾在一辆货车上度过一段欢乐时光,他们吃蛋糕、荡秋千。在荡秋千的时候,祥仔忽然发现了车顶帆布的破洞透进来的光,他觉得看到了星星。
这个仰拍镜头并非现实主义电影常用的平视镜头,甚至还带了一点梦幻色彩。
也许正是这些梦幻的片段,去除了《香港有个荷里活》中的油腻与血腥,最终变成了这部“不那么陈果”的电影。
当然,也有一些段落我认为有些过度抽离现实了。比如祥仔和妓女合谋请黑社会喝“特饮”的戏份,虽然有喜剧效果,但还是稍显刻意。
粤语“细路”是小孩的意思。或许在导演的眼中,香港就是一个细路。他像个家长一样对这个细路充满了感情,同时又为未知的前路感到担忧。
成长是无法阻挡的,更不会事先询问小孩子的意见。无论这个细路接不接受,他都即将来临。
在这个关头,他所能做的,也许只有像细路祥被爸爸罚站时那样,即使被扒了裤子,也要放声歌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