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531043/905d86bacdfa5075.png)
大年夜,等着吃炸肉末
快过年的前几天,生产队里要宰猪,每家每户都能分到一块肉。
全村人都很兴奋,脸上洋溢着笑容,小孩子的眼睛亮亮的,也都跟着大人去分肉。
头一天杀猪的时候,我就去看了。
猪被绑在大木板上,拼命地叫,它明白自己快被杀了,那叫声很瘆人。
但因为好奇,我还是坚持着看完。
杀猪的瞬间,非常迅速,就那么一秒钟。
我记得是伙伴小青的爹,拿着一尺来长的匕首,一下子就捅进猪的脖子里,血呼地冒出来,汩汩地流进下面的大桶里。
等放完了血,就开始吹猪皮。忘记了小青的爹是怎么弄得,到了最后,猪整个身子都鼓起来,像个气球。
接着,还是小青的爹,利落地刮猪毛。
最后就是膛破肚,猪就被四分五裂了。
大舅家只分到2斤来肉,一半肥,一半瘦。红红白白,鲜嫩鲜嫩的,用麻绳穿着,大妗子提回家,我乐得在后面一颠一颠的。
那时候,大家都愿意要肥肉,因为肥肉能熬成油,装在瓶子里,很久都坏不了,等到家里来客人,可以炒菜吃。
一年到头,只有这一天有肉,但当天是肯定不能吃的。肉要留到春节后,亲戚来的时候,才能做菜吃,而且得先让亲戚吃,亲戚吃完了,剩下的小孩才能吃。
但我依然抑制不住快乐,因为我知道今晚就可以吃熬油渣了。
晚上,大妗子把肥肉放在铁锅里熬成油,但总会剩下一点油渣的,大妗子允许我吃那些油渣,算是解解馋。
回家后,大妗子把肉挂在偏房的房梁上,那里悬着一个大铁钩,专门用来挂吃的,高高的,猫跳不上去,就偷吃不了。
我一个劲地跑去看肉,进进出出不下三五次,大妗子说我太馋,我还有点不好意思。
吃过晚饭,我早早收拾了碗筷,一心等着大妗子开始熬油。
终于,大妗子忙完了其他事情,把铁锅放在灶台上,开始熬油。
我钻进被窝里,头伸出来,看着她熬油。
大妗子把肥肉全部割下来,切成均匀的小块,等锅烧热了,就放进去几块。
灶火不太旺,肥肉融化得很慢,好长时间,才浸润了锅底。
平时的时候,我早就入睡了,这一晚等着吃油渣就一点也不困。
等啊等,终于熬完了第一锅,可几乎没有油渣,是不是这肥肉质量太好了,全融化了?
等到第二锅的时候,好不容易有了一点油渣,大妗子放在碗里,我用小勺舀着吃。
实在是香,我在嘴里仔细品味着,慢慢向下咽。
到了第三锅的时候,油渣比较多了,这时候我不那么想吃了,毕竟油太多,吃了两块就够了。
说我要睡了,等明天再吃。
第二天,大妗子把剩下的半碗油渣,加在大白菜里,蒸了大包子,比光吃油渣都香,就像肉包子一样。
我美美地吃了一顿,过年就是好,要不小孩子怎么整天盼着过年呢?
(2)舅舅把暖瓶弄爆炸了
就在大年夜,我还记得大舅办过一件丧气事,弄得一家人没有好心情。
过年了,大妗子置办了一个新暖瓶,那时候暖瓶也是很重要的家当,不能自己制作,只能去集市上买,不算便宜。
他们两个不知道是谁,疏忽了一件事。
大妗子烧了热水,装进新暖瓶,盖上塞子,还有些心满意足。
要等着用暖瓶的热水,大年初一(也就是明天)煮饺子用。农村时兴天不亮就吃饺子,再各家各户去拜年。
要是早上先烧开冷水,就耽误时间,怕晚了拜年时辰,把热水瓶的水倒进锅里,一会儿就开了。
早上天不亮,大妗子也把我喊了起来,要穿新衣裳新鞋,戴新头花,吃过饺子还要去给姥娘拜年。
就在关键时刻出问题了。
新暖瓶的塞子怎么都拔不下来。
现在才明白,那个木塞子没有预先用水泡过,让暖瓶的水浸润了一夜,膨胀了,卡在暖瓶口那里,很紧很紧的,一点都不能松动。
这会儿还等着用里面的热水煮饺子,大舅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想不出办法。外面已经有鞭炮声了,证明人家已经吃饺子了。
大妗子气得开始骂起大舅来,幸好昨晚我没有碰那个新暖瓶,要不这会连我也骂上了。
越急越容易办错事,大妗子骂的大舅昏了头。
他烧红了一根铁棍,想在木头塞子上钻个洞,用铁棍把塞子带出来。
这办法根本不可行,烧红的铁棍温度那么高,暖瓶太容易碎。
结果,不一会儿就听到院子里嘭的一声,新暖瓶成了一堆碎片。
大妗子的火更大了,耽误了下饺子事小,花了不少钱买的新暖瓶啊,心疼死她了,如同割她的心头肉。
越发骂起大舅来,大舅也火了,大过年的吵架不吉利,不就是一个暖瓶,还要人命啊!
他们吵起来,我赶紧去帮大妗子烧火,她一边骂一边下饺子。
趁着他们吃饭的空,我跑到院子里,把碎玻璃打扫干净,把暖瓶外壳收起来。
匆匆吃了几个饺子,就赶紧跑到姥娘家了。
大妗子火气正大,万一看我不顺眼,可就遭殃了。
(3)我和表妹争奶吃,把她胳膊咬破了!
大妗子嫌我头发太长,洗起来麻烦,还得每天扎小辫,就请邻居婶婶给我剪个断发,她手巧,男人在矿上上班,给她买回来的衣服也洋气。
可不知怎的,婶婶不小心剪破了我的耳垂,一阵钻心的疼,我大叫一声,用手一摸,手上全是血,吓得我哇哇大哭起来。
婶婶吓得赶忙道歉,说;“哎呀,你看我手一抖,咋把孩子耳朵剪破了!哎呀,快先找块步包起来!”
婶婶当然是不小心,难道她还故意剪我的耳朵?
其实,并不是很疼,我是被血吓坏了,后来发现就剪破一点点。
万万没想到的是,大妗子不干了,把我搂在怀里,使劲捏住我的伤口。
她跟邻居婶婶大吵起来。
“你就是没安好心,你这个小心眼,你这是报仇,俺闺女那一年咬了你闺女一口,你就忘不下,冲着小孩子下手,小孩不懂事,你也不懂事!”
邻居婶婶似乎才明白大妗子的意思,一脸的无辜和被冤枉,她说:“嫂子,你咋能这么说呢?孩子的事,都好几年了,俺都忘了,我怎么能下手剪孩子耳朵呢!”
大妗子高声反驳:“你都忘了?前几天你还在村口说俺闺女不讲理,给你闺女咬的伤口,现在还有疤呢!”
“嫂子,那不是在拉呱,随口说嘛,小孩子的事,大人还能计较?”
大妗子抱起我,摔门而去,一路上气呼呼的,直说:“没想到这个人这么小心眼。”
我听得一头雾水,问大妗子到底怎么回事啊!
大妗子,又把矛头指向我:“也都是你自己惹的祸,要不是你小时候咬人家的胳膊,今天人家能剪你耳朵吗?”
我替婶婶辨别说:“婶婶真的是不小心,她给我剪头发时,我头动了一下,才剪到耳朵的,破了一点点,你看现在都不出血了”
大妗子恨恨地说:“跟你爹(大舅)一样,是个窝囊废,就等着受人家欺负吧!”
后来,她才慢慢告诉我。
我两岁多的时候,在邻居婶婶家玩,婶婶的女儿比我小几个月,还吃奶,我喊她妹妹。
可能是看到妹妹吃奶,我馋了吧,也要吃婶婶的奶,妹妹不让我吃。
大人还没注意,我就把妹妹的手腕,咬破了,至今还留着一块疤。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我小时候能做出这样的事?或许我离开亲生母亲,太久没有吃奶的缘故吧!
不过想想,总觉得自己有点可怕,怎么跟小狼一样呢?
终于明白大妗子为什么会发火了。
(4)麻雀、青蛙、蚂蚱都是我的美食
娘说她小时候有一年,蝗虫成灾,把庄稼的叶子都吃光了,蚂蚱密密麻麻地趴在玉米杆上,用手一撸一大把,一早上就能撸半口袋,拿回家腌咸了,炒着吃。
我说:“那多好,可以光吃蚂蚱了。”
“好什么呀,打不了粮食,不得饿死,那点蚂蚱还顶得了口粮啊!”母亲回到。
我不懂那么多,只是很羡慕母亲,希望蝗灾再来一次,就可以大吃蚂蚱了。
平时蚂蚱不是很好捉,那种灰色的蚂蚱,样子像蟋蟀,大腿特别有力,不仅跳得远,还飞得高。只有那种绿色的蚂蚱好捉,跑得很慢。
但夏天的蚂蚱很瘦小,没多少肉可吃,只有点蚂蚱的味道。到了秋天蚂蚱最肥最大,不光是绿色的,还是灰色的,都反应很慢,秋后的蚂蚱,蹦跶不动了。
去草地里抓蚂蚱,先采一根长长的狗尾草,捉到蚂蚱,就把它串到狗尾草上,蚂蚱的背部有一块窄窄的皮,狗尾草就从那里穿过去。
等狗尾草上的蚂蚱快满了,它们还不停地瞪着腿。
那时候,没有油来炒蚂蚱,做饭的时候,把蚂蚱扔在灶洞里,烧一会就可以吃了,只不过烧得不均匀,小蚂蚱会烧糊。
比起蚂蚱来,麻雀就算得上大型肉食了。
冬天的时候,麻雀在屋檐下做窝。男孩或男人们拿着手电,扛着梯子,只要用手电一照,麻雀就不敢动了,只呆着被人掏走。
有几次,我也吃到了麻雀肉。
那是早上,我一睁开眼,就发现炕头有个小碗,里面是一点肉,用酱油腌着,很是惊喜,问大妗子,才知道是麻雀肉。
美美地吃起来,听说是昨晚村民送来的,大妗子收拾了,煮熟了,等着我早上吃。
我晚上睡得死,一点都不知道这过程。
我小的时候,吃不下饭,总爱生病,大妗子就想法设法给我补充营养。
有时候,她也给我做青蛙腿吃,但我平时怕青蛙与蟾蜍,对青蛙腿还是不太敢吃。
还记得一次,我和弟弟在街头捡到一只死麻雀,不知道它怎么死的,但肯定不是被毒死的,那时候穷得没钱买农药。
我和弟弟用麻绳拴住这只麻雀,当做毽子踢了好一会儿。
又一起去隔壁婶婶家玩,碰巧婶婶正在烧火做饭,就让婶婶把麻雀烧了给我们吃。
婶婶随手就把死麻雀扔进了火堆里。
小小的麻雀一会儿就烧熟了,婶婶用烧火棍扒拉出来,凉了凉,我和弟弟就扒了麻雀的皮吃起来。
当时还觉得蛮香的,现在想想多少有点恶心,记得我还吃出一个小小的麻雀蛋,看来那是一只母麻雀。
(5)茅窝窝与地瓜皮
前面吃的都是荤食,还有一种素菜更好吃。
就是一种野生的小蘑菇,我们叫它“茅窝窝”。
夏天的雨后,在多年生的茅草根里会长出一些白色的小蘑菇,蘑菇头跟指甲盖那么大,下面还有细细的根。
“茅窝窝”得抓紧时间采,等到太阳出来,很快就会晒没了。
有一年,我挖野菜的时候,碰巧发现了一大片的茅窝窝,立时就满心欢喜,急忙兴奋地采起来,我很贪心,一点都没剩下,采了足足小半篮子。
高兴地跑回家,仔细洗干净了,大妗子回来看到也很高兴,中午就做起来了。
用葱花炝了锅,打上一个鸡蛋,那蘑菇汤啊,是我一辈子吃过最香的,香味飘过矮矮的院墙,吸引了好几个瘦瘦的小伙伴,他们直在墙边咽口水。
大妗子更爱一种雨天的食物,俗名叫“地瓜皮”,学名我不知道叫什么。
那样子有点像木耳,只不过是土黄色的。那种东西也是在大雨过后,生长在草地上的,滑滑的、有点像粉皮,估计也是一种菌类吧,
大妗子特别爱吃那个,我一点也不吃,觉得黏糊糊,一点也不好吃,我觉得她的口味真怪。
(6)婶婶坐月子吃的炝锅挂面好香啊
记得婶婶(我的小舅母)生堂妹的时候,我不过五岁,奶奶添了孙女,高兴地颠着小脚忙个
不停,她给婶婶做了炝锅挂面,肯定要放两个荷包蛋的,只有刚生孩子的妇女才能吃这个。
我一进老娘的院子,就闻见葱花炝锅的诱人香味,我馋的像只想偷鸡的小狐狸,在院子里围着姥娘徘徊不停,我想象那滑滑的面条顺着喉咙下到肚子里的感觉,简直如神仙一般。
可姥娘还是满脸歉意地告诉我,不能给我吃,婶婶刚生了孩子,只能她吃,虽然平时姥娘最疼我。
直到如今我也很奥齿葱花炝锅煮面条,一直都忘不掉那一天,我嗅着葱花炝锅的香味咽口水的感觉,还有姥娘那歉意的表情。
(7)婶婶蒸的馒头像雪花一样白
遇到有亲戚生了孩子,在小孩出生第12天的时候,大人们都去贺喜,我们山东老家称为送米。男人是不能去的,可以带孩子去,因为中午要坐席的,大人孩子一并解解馋。
送米的贺礼不用送现金,贵重一点的礼物是鸡蛋,也是自家的母鸡下的,平时不舍得吃,积攒起来送给坐月子的亲戚补贴身子。
送米的礼物除了鸡蛋,还有挂面,是拿面粉去挂面坊加工的,再就是又圆又白的馒头了。那时候一年到头吃不到白面,总是吃棒子面的窝头,坐月子的产妇自然要改善一下伙食。
送米还是显示蒸馒头的手艺大赛,婶婶就是最利索能干的一位,她每次蒸的馒头真是太美了,她也美滋滋的,骄傲地说自己蒸的馒头像雪花一样。
这比喻太动人了,馒头也显得浪漫,在雪花一样的馒头正中,点上红红的圆点,如同丰满艳丽的大美人,杨贵妃的脸也不过如此吧。
我喜欢看婶婶蒸馒头,长大后也一直喜欢吃馒头,刚蒸出来的馒头,香香的、软软的,冒着热气。
先撕开薄薄的、细嫩的皮,如同美人脸一般吹弹可破,地下是一层层的,慢慢用手撕着吃,麦子香甜,越吃越有味。
过年的时候婶婶会蒸很多花样的面点,有长耳朵的小兔子,用红小豆做兔子的眼睛,还有小刺猬,要用剪刀剪出刺猬浑身的刺,用绿豆做它的眼睛,还用大红枣做各式各样的大花糕。
我和弟弟总站在婶婶身边,等着她掀开锅盖的时刻,透过热气,看到笼屉上全是生动可爱的面点,我们着急地喊,我要小兔子!我要小刺猬!
婶婶总说,靠后点,别烫着,等凉透了,自己挑。
可我们迫不及待,热热地就拿上自己心仪的面点,两只手轮换着托着,不停地用嘴吹凉气,把玩很久,也不舍得咬一口,似乎那是真的小兔子,小刺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