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种种事情的耽误,直到今天,才看完阎真先生的《沧浪之水》。合上书的那一刻,久久无法平静,池大为的故事结束了,就这样,他的成功连同他的遗憾,他的真实连同他的虚假,他的理想连同他的现实,全部结束了……
每看完一本书,总会不由的怀念里面的人物,于是,每每看到一本书的最后,既好奇又不舍,这感觉真的很奇妙。在接触一本书的这段时光里,他们仿佛嵌入我的生活,等书合上,他们也都走了,只剩我一人停留原地,这感觉又回到年幼时,独自怀念与我一同嬉闹又匆匆离去的小伙伴们,短暂且真实,落寞又无奈。
百度与豆瓣上对这本书的定义是官场小说,而我不像冉先生对官场电影与书籍感兴趣,所以很少涉猎官场小说。我决定读这本书仅来自于一位买家的评论:“要是一毕业就看这书,怕是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吧?”,于是带着好奇且期待改变人生的态度,我便买下了它。
一拿到这本书,我便与池大为相遇了,池大为的一生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很迟才有大的作为”(这是我看了接近一半才联想到的,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取名用心,也不得不说,这也是我记得最深刻的男主角的名字,因为我真的不擅长记人的名字,这也是我对我所教的学生最大的愧疚了~),越读越证实了那句评论,越早读,会越好,因为它真的改变了我很多。
这是一部官场小说,也可以说是一本人生之书,吸引我的,不是它的故事情节,而是它的语言,它的真实。直到现在我仍很难想象,一本虚构的小说,后劲如此大,对我的改变既能如此深刻。
世界上的事认起真来还有个完么?
你事事较真么?结果如何?
小时候,我会为了一点冤枉,而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争个面红耳赤,结果往往是以我挨打,我认错,我不甘心结尾;读书时,我会因同学或老师的一些误会或一些过火的玩笑而生气,结果却是我一人生闷气,直到忘记;工作时,我会为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而过度指责自己,结果却是越来越不自信与慢慢失去希望……
还记得,小时候,老爸面对委屈落泪的我,愤怒的说道:“你以为你以后遇到的所有的事都能弄清楚?”。现在,我终于理解了这句话背后的故事,这世上,很多事情都是弄不清楚的,你要真的要较真起来那就真的没完没了了,生活的辩证法告诉我,很多事是说不清的,你越较真,你就越难受,难得糊涂,不必事事较真,看破不说破,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宽容。
这个地方是寸土必争的战场,枪响了还有清高讲?你讲清高正合了别人的意。人这一世,就争那口气,争那粒芝麻。
对于所爱、所想,你会积极争取?还是默默放弃?
我不喜欢去争,一半因本性的文弱,一半也因没有勇气,放不下面子……所以,我很难大胆说出所想,所爱,更不愿与人相争。因而纵然没经历过大起大落,也甘愿选择平平淡淡,但看了池大为的一生,我决定我将有所改变,因为在事业上,我不愿接受平平庸庸,因为我始终相信,如果给我一个舞台,我一定能闪闪发光。
正如文中说的,你讲清高,别人不仅不会敬佩你,只会嘲笑你的一事无成,清高和善良是怯懦和无能的另外一种好听的说法,没有身份而想拥有自尊,那不可能,因为人家看的是实的,看的是你的“位置”,看的是你的“钱包”……所以池大为成为了半个“于小槐”,学会为家人去争,不再死守着净土,为拿应有的和可以有的,偶尔当个“狗人”。
所以,我偶尔也在学习着与“上司”打好交道,懂得偶尔的低头讨好,谄媚奉承,但我正像池大为那样,实在不会过于油嘴滑舌,因此,我选择走一条更合适自己的“争取之路”。
那就是,拿点“实的”在手里。作为老师,该有的证书,该参加的比赛,该获得的奖励,该参加的培训……一定要大胆主动的去争取,不要太局限于平时狭隘的自我提升,而不敢或不想与外界争名夺利,一定要记住,现在人的看的是实的,是你手里的真正有的东西,不要整天看天上的星星,要有野心,要有信心。
所以,我除了平时的自律外,也认真的抓住每一次机会。比如上周被迫参加了为期两周的直播电商培训,还放下自尊模拟当了几次带货的主播,既突破了自己,又让“上司”看到了我的潜力,不过不足的是,我还未曾参加过教学技能大赛等,希望明年本命年能够虎虎生威,大胆的迈出那一步,让更多的人去见证我的实力,因为面子是争取来的,不是等来的!
《沧浪之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你是一个懂得变通的人?还是一个执拗且有原则的人?
不知道大家可曾发现,在生活中,越是有原则的人,越容易被人讨厌,也越容易活得艰难。
对于以知识份子为豪的池大为,从小受到父亲视信念与原则置于生命之上的影响,从小便敬佩诸如孔孟、司马迁、陶渊明等伟人,以修身克己为信仰,认为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出淤泥而不染,独善其身,于是他以刚正不阿作为为处事为人的原则,不弄虚做假,体恤百姓,却因年轻气盛无辜“被贬”。幸好,他沉浸在悠闲时光中,沉淀自己,守得安宁,可等到孩子出生后,他有了软肋与牵挂,一切也都变了……
圣人之道,凡人是很难模仿的,而你我皆是凡人,一个人在精神上再坚挺,也不能创造一整套价值来对抗潮流,而只能像浮萍一样被裹挟着,随波逐流,当一切都在现实的平面上展开的时候,那些虚幻的东西,其实很苍白,虽然很迷人,但也很苍白,不能和现实发生真正有效的联系。
池大为在经过几番挣扎之后,看清了残酷的真相,终于放下了内心对原则与信仰的固执坚守,他一直在挣扎,可他斗不过这个世界,他也无法违背人为己而活的天性,知道和做到永远隔着一道鸿沟。
我是一个比较注重原则的人,所以我深知池大为的在遵守与抛弃原则之间的踟蹰,但我又不是他,因而我无法深刻体会他的纠结,况且我不如池大为的原则高尚,我的原则只有三个,一是珍惜时间;二是“静动得当”;三是不随波逐流(特别是听八卦时)
说来简单,可很难做好,我极力的维护我的原则,可总会因一些人、一些事而耽误,从而陷入不堪的境地,现在,我可以心平气和的告诉自己,灵活变通,能屈能伸,偶尔打破原则,体验一下“尘世”的生活,不要随时刻意让自己成为一个很有距离而不容许别人打破规则的无情、冷漠的人。
有些人,永远也无法理解信仰与原则给你带来的精神享受,更无法体会原则被击碎的痛苦与自我怀疑。她们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我们也是,你看,上帝还是很公平吧?
聪明人,不做聋子,不做瞎子,但可以做哑巴。
你是否发现,有些时候 ,不说明还好,你说了就是你的错?
人而为人,必然与人打交道,必然需要交流,祸从口出,这是古人的智慧,也是我们的无奈。
稍不留神,就会被人诟病或被人误解,之前我的圈子小,我还未曾注意,如今圈子里的人越来越多,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无法随意进行。到了这个年纪,再也无法用年青来弥补语言的失误,所以我们都需要掌握语言的艺术,虽无法做到无时无刻不三思而后说,但可以少说,因为一旦说出来,就是你的错,这是屡试不爽的。
《沧浪之水》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我于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人活着,要自尊,手里就得有东西,要么是金钱,要么是地位,因为清高和自尊无法解决现实问题,无法带来实际意义,而人活着,得生存。
所以,偶尔抛弃面子,当个演员,不要执拗的对阿谀奉承偏见对待,但也并非是让自己失去自我,失去看清事物的能力,失去对欲望的控制能力,只是稍微的再现实一点,因为这个世界始终是现实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