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把修行融入生活中,可奇怪的是,尽管我们很努力,修行却仍与我们的生活若即若离。
当我们打坐、念经、微笑面对他人时,我们觉得自己做得很好,真正是把佛法运用到生活中了,可是在我们沮丧、愤怒、委屈的时候,佛陀的教诲便开始记不清了。也许有人不禁要怀疑上师交给我们的种种方法是否真的有效。为什么修行不能持续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让很多人脱胎换骨、自由觉悟的佛法到了我这里就总是失效?也许答案就在于我们把生活抓得太紧了。
不论自觉还是不自觉,生活中的一切对我们来说都太重要了,工作、家庭、金钱、声誉、感情,我们希望这一切都尽在掌握之中,为此,把全副精力都投入进去还不够,还要通过修行为生活上保险,然而,生活就像我们手里握着的沙,抓得越紧流失得越快。在无常面前,以强化生活和自我为目的的修行,收效甚微,我们若能放松下来,不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看得至关重要,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修行上,生活并不会因此变得更糟,相反,真正的转变会在这时出现,我们也会因为放松而尝到自由的滋味,放松可以说是修行的第一课。
生活中人们最惯常的状态是紧张、对抗,我们不喜欢生活在自己的掌控之外,任何一点不确定都会让我们焦躁不安,所以我们总是神经质地忙碌着,即使身体没动,心里也从来没停过。身处顺境的时候,都是这样的不安,更不用说陷入逆境。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更有理由责怪,刻薄、报复、折腾,并为此乐此不疲,以至于忘记生活原本就是变化无常,喜忧参半,甚至是混乱。修行只是让自己放松下来,不再对抗,习惯那种不确定性并按住于此,有人把这称为自在。放松下来,让心与外界连接,不刻意追求任何状态或结果,只是安住这实在是最为重要的修行。
释加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赌明星而悟道,不禁感叹:所有众生都有本自具足的菩提心。不论我们曾经多么贪婪、残暴、奸诈、愚昧,都从未令它有丝毫减损,它一直在那里,从未离开过我们,所以修行不为再去成就什么,证明什么,而只是引导我们放松下来,慢慢去贴近本心。我们很难体会本心,是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做所为,大都牵引着我们朝与本心相反的方向走,很多习惯,尤其是心的习惯,让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窘境,比如紧张对抗、趋利避害、推卸责任、自以为是、太在意自己等等。我们修行便是要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扭转这些习惯,是自己逐渐摆脱困窘的境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