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四少八姐妹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90年代电视行业的兴起给予了我们这代人无尽的童年回忆。奶奶家4个男孙8个女孙也因台湾电视剧《京城四少》而被家人调侃为京城四少八姐妹。在那个破旧得墙皮乱掉的小屋里,一群孩子猫在沙发和床上玩着红白机,看着电视剧,打着扑克牌度过了了一个又一个周末。
每到周末,我家院子前的胡同里就会停上好几排的二八车,那架势就像现在共享单车占了路崖子。八大爷时不常的驮着个大猪头回来,我见着可是乐坏了,又抠眼睛又揪耳朵的玩闹上半天。我老爸不知从哪弄回一大包气球,接上院子里的自来水,一群孩子就开始打上水仗。我奶奶是个护犊子,孩子们怎么玩怎么祸害她都不管,拿个板凳坐在院子里的大杨树下瞅着我们乐。可她二姑娘,我二姑可从来不惯我们,出来就吼:“你们这群猴崽子,又她妈瞎折腾!别浪费水了,麻利儿的洗手吃饭!”“我们要吃纯肉丸馅的饺子!!”“就韭菜馅,爱吃不吃!”如果换成我爸,一定会屁颠屁颠地马上包上纯肉的饺子,可二姑还真不吝这个,不吃还真就不管了。熬到下午3点钟,我们实在扛不住了,老哥带着我们摸进厨房,吧唧吧唧的给我们分起了凉饺子。那饺子吃的可真香啊。
在家附近有个小公园,绿茵茵的小树林,后来搭建起了滑梯、转椅等游乐设施。说起这小公园和我们家也算有些渊源。话说当年我们家祖上传说是大清朝的九门提督,后来家败了,到了我太爷爷那会广安门的老宅子都给贱卖了。搬到这边,爷爷就开始在这个小公园给人家看坟。据说这小公园原本是协和医院传教士家的祖坟。在北京,哪怕是70年代如今二环外的地界儿还是除了坟地就是菜地。我爷爷没上过学,解放后的扫盲班上学过认字,居然最大的爱好是看小说,而且过目不忘,人送外号小诸葛。如果家没破败,估计我爷爷也能留个洋或者中个进士。
夜幕降临后,老哥最喜欢带上我们这帮弟弟妹妹跑向小公园。不知他从哪搞来的白色精灵,让我们躲在树林里,等有人出现啪啪的拍开开关,白色精灵便开始嘤嘤呜呜,泛着白光,吊在树上,跟小鬼是的。吓的路边小孩哇哇大哭,而我们就猫着旁边偷着捡乐。黑黑的小树林里,各种小动物呲溜呲溜地恼人清净,在这略显阴森的小地方哥哥姐姐最喜欢编着各种鬼故事吓唬我们这些小不点。害怕了就抱紧在一起,然后嚷嚷着继续讲。如果当时有条件真应该把那些原创故事编录成册,取名京城四少八姐妹的一千零一夜。
我们的故事远不止这些,跟着老哥坐着绿皮火车跑去海边不归;在麻将世家六岁就能充人数独当一面;因为嘴欠被姐姐们轮流暴揍;太多太多的故事贯穿了整个童年。哥哥,对我来说是除了爸爸外最亲切的男性称呼。如此庆幸,直到很多年后我们依旧一起出游,一起聊天,一起支撑着后来家族艰辛的那几年岁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