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碑

作者: 宫尘 | 来源:发表于2019-11-12 21:18 被阅读0次

不知为何?突然想起这个名字,最初的印象是老港片里,《五郎八卦棍》前面杨家父子血染李陵碑。尽管当时的美术现在看起来有些简陋,可是那种血洗的壮烈,是抹不去的印象。历史,原来如此残酷。

  今日回家,妻子收拾内在,父母带孩子,只有我一个感觉悠闲。戴上耳机,找些音乐听听,不知为何推荐到史诗震撼歌单。网上现在最火的音乐不过是《victory》和《starsky》,有些也配视频,多是《魔戒》里面的战争场面。上学时候,虽说网络已经普及,可是好多电影都没有看过原版,电视里多数删减。那会,要看原版影视作品,只能去网吧包夜,很多恐怖片都是当时看的,当然,印象最深的是《魔戒》,三部加起来能有12小时。现在依然记得第三部完整版的时间4:32:56。13年还是14年,我还没有笔记本,一次西安去阎良路上时,碰见了琼。她的电脑里有《魔戒》,当时我刚用智能手机不久,结果路上,我俩坐在后排,两小时时间就传电影了。有一处印象很深,摄政王不待见小儿子,明知去前线是死路一条,却依然让小儿子整装待发去出征。明知前进是死,可是为了父亲爱意的眼神,依然出征,路上只有士兵母亲手里的白兰在挽留,在送别。

  看到这个场面时,不知从何说起呢?我就想起了李陵碑。先不说李陵这个人物,应该说起的是两场战役,一次是李陵的漠北之战,一次是杨家将的金沙滩之战。不论将军和士卒是何等的惨烈求生,可是终究还是失败,李陵是叛徒出卖,杨业也是如此。一个叛徒在前线,一个在朝堂。在我看来,这里应该强调的不是将军们,而且那些士兵。他们多半知道此次前行,应该是凶多吉少,可是依然一往无前,家与国的理念应该混淆,简单点就是百姓与民族。以及将军的威望。

  一时间,想起好多故事,多半是必败的战争和不得不前行的士兵。淞沪会战和红军的数次反围剿,以及长征。

未完!

相关文章

  • 李陵碑

    不知为何?突然想起这个名字,最初的印象是老港片里,《五郎八卦棍》前面杨家父子血染李陵碑。尽管当时的美术现在看起来有...

  • 《好大王碑》临习指南

    一、《好大王碑》概述 《好大王碑》,全称《高句丽广开土境平安好大王陵碑》,又称《广开大王陵碑》。碑高 6.39米,...

  • 好大王碑

    一、《好大王碑》概述 《好大王碑》,全称《高句丽广开土境平安好大王陵碑》,又称《广开大王陵碑》。碑高 6.39米,...

  • 对联诗词:掷

    掷地有声苏武庙; 黯然失色李陵碑。

  • 李陵:将军百战声名裂

    01 知道李陵这个名字,始于小时候看的一本叫《李陵碑》的小人书。 《李陵碑》讲的是杨家将的故事,内容是:宋大将杨业...

  • 京剧常识:刀(五)

    在戏里的用处,那些高年老将用金大刀,像《定军山》里的黄忠,《珠帘寨》里的李克用,《李陵碑》里的老令公,都是口挂白胡...

  • 长沟十八扯(夯歌)

    长沟十八扯(夯歌) 腊月三伏好热天,牛皋镇守虎娄关。 王母娘娘去逃难,怀中抱着小秦三。 李陵碑碰死秦叔宝,...

  • 推背图第五十六象预言

    跟大家分享过刘伯温的十愁,包括金陵碑的碑文,那是他写得比较明白。而刘伯温在写这些东西的时候,因为他的时代比较近,用...

  • 疏影

    焚香暗合。幻凤台一瞥,金屋波劫。客楚褴衣,羞汉陵碑,曾经梦起巫峡。西风宋玉悲秋感,已说动,青峰云乏。似归人,沧海重...

  • 七律.幽州怀古.第八

    龙骑十万渡关河,从此幽州战事多。 苏武庙前常策马,李陵碑下屡鞭驼。 凤阳驱虏非花鼓,建邺勤王用太阿。 不意煤山遭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陵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pqc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