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剽悍行动营讲书分享
如果爱,就请尊重——《无声告白》读后感

如果爱,就请尊重——《无声告白》读后感

作者: 红薯馍馍 | 来源:发表于2018-12-14 18:03 被阅读99次

          《无声告白》是伍绮诗耗时六年写就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力压斯蒂芬·金、村上春树等99位文坛名家以及大牌畅销书作家,成为2014年度最具实力且众望所归的黑马。不仅跃升为《纽约时报》畅销书,还获得包括美国亚马逊网站在内的无数媒体评选出的2014年度最佳图书。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小说开篇就给整个故事留下了悬疑的基调,吸引住了读者。莉迪亚死了?莉迪亚是谁?她为什么死了?她是怎么死的?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我们迫不及待想要在书中寻找答案。

           “可他们还不知道”,他们——莉迪亚最熟悉的家人,对于莉迪亚的死却不知道。看似简单的一句事实陈述,却也道出了本书的主题:沟通和理解的渴求。

           书中描述的是一个美国中产家庭。詹姆斯——莉迪亚的父亲,童年时利用假身份随着父母来到了美国。在美国那个还存在强烈的种族歧视的年代里,詹姆斯拼命学习,想要融入人群,他期待人们像对待一个普通美国人一样对待他,即便他实现了:哈佛博士、大学终生教授、迎娶正宗美国籍妻子,生儿育女,还是没有迎来他梦想中的人们的尊重。

            玛丽琳——莉迪亚的母亲,与詹姆斯相反的,玛丽琳一直追求“与众不同”:生活与自我的标新立异。同学们不喜欢亚裔教授詹姆斯,她却跑去办公室并亲吻了他。和詹姆斯结婚后,平淡庸俗的生活让她想逃离,她不愿像她母亲一样困在厨房里,医生这个职业对她而言就像赋予了魔力般吸引着她。为此,她选择离家出走,拼命攻读医学院的课程,然而怀上第三个孩子让她无奈结束了这场出走。她最终只能回归家庭,失意的她将希望转嫁到她的女儿莉迪亚身上。

           母亲最希望与众不同,而父亲却最想要融入人群,而这两件事都是不可调和的。生在这样的混血家庭里,莉迪亚的悲剧显而易见。

           莉迪亚,是家里的老二,她是全家人的宇宙中心,尽管她不愿意成为这个中心——每天都担负着团结全家的重任,被迫承载父母的梦想。她母亲是多么渴望实现当医生这个梦想,除了当医生,莉迪亚无法想象自己能够拥有别样的未来和不同的人生。她的父亲希望她能融入群体。父母的期望对她来说是重担,压得她无法喘息。她主动去接触杰克,自以为很了解杰克,却不知她从来都不懂他。杰克至少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而她,从来都不知道。

           相比之下,哥哥内斯似乎要幸运得多。父母的关注点永远都集中在了妹妹身上,却总是失望地看着他,对他却视而不见。即便他拿到了哈佛的offer,莉迪亚的一句话就可以轻易将父母停留在他身上的关注点迅速夺走。他对妹妹莉迪亚又爱又恨,他曾经推她入水,而当他把妹妹救上来,妹妹不撒开他的手时,他才发现自己是莉迪亚在这个家庭中唯一一个可以依赖、求助的人了。但是内斯毕竟还有自己的路要走,他要逃离这个家,他要去哈佛。面对妹妹的死,面对父亲的出轨,他纠结于是否要说出他所了解的事实,他喝酒买醉,最终却无济于事。

           而在家庭这个宇宙中经常被遗忘了的汉娜似乎是这个家中最幸运的人。她喜欢躲在角落和柜子里,还有沙发后面、桌布底下,退出家人的视野和脑海,静静地观察着父母、哥哥、姐姐,像一个局外人似的,她看得一清二楚,很可能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可惜,没有人注意到她。在这个有点扭曲的家庭里,她似乎成了最正常的那一个。

           到底是谁将莉迪亚推向了死亡的边缘?

           故事里,沉默就像瘟疫一样传染了每个人,莉迪亚害怕家庭支离破碎,害怕母亲再一次离家出走,她沉默地选择了对父母妥协;玛丽琳过着与她理想中的生活相去甚远,她选择了对生活妥协与沉默;詹姆斯想要融入人群,想要他的孩子拥有很多朋友,但是面对内斯在游泳池被人戏弄时,他选择了沉默而不是去安慰;哥哥内斯也拒绝与父母沟通,他拼命学习,只为尽快逃离这个令他窒息的家庭,甚至从小立志当宇航员,想逃到外太空……莉迪亚的死亡,让她的父亲内疚不已,母亲则一心想要报复,一定要找出真凶,殊不知自己就是真凶之一。

           其实,无论什么事,只要坐下来好好的沟通交流,再大的困难也是能解决的。这么简单的道理莉迪亚却直到临死前才明白。她的死亡给每个人都上了一课,随着她完全地消失在这个世界,每个人似乎都渐渐地从悲伤中苏醒过来,让生活步入正轨,去接受事实。

           莉迪亚的故事,浓缩了许许多多家庭的缩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多少父母将自己未能完成的梦想投射于孩子身上,以“爱”的名义为孩子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牢笼,持续性地向孩子表达一种“有条件的爱”。我们省吃俭用购买学区房,是为了你能上好学校;我们给你报很多兴趣班,是希望你成为有才华的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可曾想过,我们的期望对于孩子来说是不是一种负担,一种折磨?

           有这样一段话说得好:“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我们给予孩子的爱应是无条件的,让孩子健康成长,这离不开父母之间的三观一致的婚姻。三观不正的婚姻,注定了悲剧结尾。

           小说中玛丽琳想要追求自己的梦想,可是她的丈夫却在担心他会被人瞧不起。如果玛丽琳能够真诚地与丈夫沟通,她是多么想追求她的医生梦,也就不会导致她后来的离家出走。如果詹姆斯能够把自己的自卑,心底的害怕,坦诚地告诉妻子,他就不会因为承受不了心理压力而出轨了。可惜,这世上没有那么多如果。他们的女儿莉迪亚付出了年轻的生命。婚姻是需要夫妻双方共同来维护的,三观一致,多一些尊重与理解,才能走得长远。

           如果爱,就请尊重,不要以爱之名干涉被爱之人的选择,尊重和理解被爱之人追求理想的思想和行动。

           最后,以这句话来作为结尾: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果爱,就请尊重——《无声告白》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rag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