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晴川阁

作者: 晓风知非 | 来源:发表于2024-03-10 18:13 被阅读0次

    2024年开始,人好像就一直病恹恹的,干什么都没有精神,不想读书,不想写字。这个三八节终于春暖花开,我被辉哥拖着出了门。

    踩着春天的脚步,和煦的阳光洒在身上,远的地方去不了,人多的地方我们也不想去,想着好久没有去晴川阁,就说道:“不如我们先去晴川阁,然后再爬爬龟山。”

    我们走这条线路很多次了,因为这里风景优美,并且游人稀少。每次我们去的时候都会感叹,这么美的地方,为什么游客这么少,特别是晴川阁,作为武汉市的三大名胜之一,不仅是一座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长卷。它见证了明清两代的历史变迁,也承载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这里还不收门票,怎么就没有游人过来呢?

    等我们到了晴川阁,才发现现在和以前大不一样,门口的人群熙熙攘攘,我探着身子往里面看了一下,里面也是游人如织。今天是周末,也是难得的好天气,估计大家都出门了。

    晴川阁建于汉阳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由晴川阁、禹稷行宫、铁门关三大部分组成。因唐代崔颢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而得名,阁楼依山面水,被誉为“楚国晴川第一楼”。

    过了第一进的“三楚胜境”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块巨大石碑写着“荆楚雄风”碑,碑上的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是由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荆南观察使李振义所书。“荆楚”是指古代楚国大地,“雄风”本意是指楚国人的那种英勇顽强,开拓进取的精神。而在这里则主要是赞颂晴川阁依山傍水,居高临下的磅礴气势。

    右侧有高大的白色牌楼,两侧有绘画,中间高处有“古晴川阁”黑色大字。我们拾阶而上,有一石龟驮一石碑,似乎十分古老。仔细看来,碑上无字。这是赑屃碑,传说赑屃好负重,背负着三山五岳到处兴风作浪,大禹降伏它以后,它开始帮助大禹治水,并立下汗马功劳,大禹为表彰赑屃在治水过程中所做的数之不尽的巨大贡献,就赐给它无字碑,让它背着这无字碑漫游神州大地。看到这个汉白玉碑上斑驳的痕迹,想着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它仍然忠诚的守护在禹稷行宫门外。

    我们一如既往地先爬上了主楼,沿楼梯走上晴川阁二层,有通长的美人靠,正面是浩瀚的长江,右前方是雄伟的武汉长江大桥,远观长江大桥,与黄鹤楼隔江相望。古雅的建筑,展现出古朴典雅,巍峨的龟山电视塔气势磅礴,这里江南江北,楼阁对峙,滚滚长江和汉江在这里交汇,古老和现代互为衬托,蔚为壮观。

    雕花的窗户上,绿叶婆娑。我们走进禹稷行宫,大门三开,中间大门上书有“禹稷行宫”,也就是说这里是禹和稷的别墅。“禹”就是指治水英雄大禹,“稷”则是指后稷,是大禹的助手。相传大禹治水,救民于水火,稷则教民种植五谷杂粮,救民于饥寒,由此禹稷得以并称。两旁的侧门上分别书有“锡范”“陈常”,可惜我一直没有搞清楚这两个词的意思,我想大约应该是赞美大禹和后稷的意思。

    禹稷行宫左边有一间禹碑亭。亭中只有一碑,为清朝乾隆年间所刻。有人认为是“蝌蚪文”,有人认为是“鸟虫篆”,相传大禹治水成功后刻石纪念,碑文七十七字,奇特难识。还有人认为是“篆书”,历代想辨识这些字的人很多,能认识能解释的人很少。虽各家分析都不相同,但都一致认为碑文大意是: 禹受舜命,坚苦卓绝地治理了洪水,使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出禹稷行宫穿过月亮门就可以去铁门关,现在的铁门关是1993年重建的,它始建于三国时期,它背倚龟山,俯控长江,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上可追溯至春秋战国,下至近代的武昌辛亥革命,其间三国时期的争战最为激烈。据史料载,孙吴军为扼守龟山这一军事要地,依山傍水修筑这铁门关,北可防曹魏南下,西可挡蜀汉东进,其关雄峻险固,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可惜这里正在维修,我们这次不得进去。

    我们从晴川阁出来后就准备去龟山公园,三月初,已经有几颗早樱正在盛开,粉红的樱花分外娇艳。这个位置恰好能看见长江大桥上行驶过来一列长长的绿皮火车,夕阳西下,那暖橘色的阳光落在桥墩上,印出瑰丽的色彩,璀璨夺目。

    今天游人太多,辉哥说,过几天等樱花全部开了,我们选一个不是周末的时间再过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游晴川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rru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