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这段文字出自《道德经》第42章,意思是说:任何事物或许因受损而受益,或许因受益而受损。
吃亏或许能受益,沾光或许会遭殃;受损未必都有害,受益未必总有利;反者道之动,逆者道之行。坦然面对祸害,或许因祸得福。谨慎对待福利,或许因福惹祸;风雨之后有彩虹,大难不死有后福。利害祸福都有必然性,自然性和平常性;是非对错都有片面性,局部性和暂时性。趋利避害是人性,福祸相依是天性。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世上没有无益的磨难;凡事利弊都有,一切阴阳同在。所以,人们受益时不要沾沾自喜,成功后不要得意忘形;吃亏时不要愤懑不满,失败时不要灰心丧气。
光彩靓丽现象的背后都有辛苦,麻烦和危险;昏暗丑陋表面的内部都有轻松,简单和容易。财多官大看似风光豪迈,却是危机四伏和暗藏杀机。钱少位卑的看似寂寞孤独,却是平静安宁和悠然自得。只要成就不付代价的思维是野蛮,只讲奉献不给回报的做法是恶毒,只看损失不算收益的权衡是愚蠢。只要结果不看过程的考察是粗俗。成功之后,要反思代价,失败之后,要看到好处;赚到大钱后可能招来杀身之祸,赔的精光后可能换来无欲不求。
所以,苍天是公平的,世事是平衡的,人们的心态应该是平稳的,气和的与正常的,凡事不要激动,不要波澜和不要急躁;胜利不要狂喜,失败不要悲哀,受益不要欢喜,受损不要痛苦,这就是无为的表现,不欲的行为和遵道的要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