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其雷】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感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感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感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词释】
殷(yǐn):轰隆的。
其:连接词,无义。
雷:雷声。
南山:南方的山。
阳:南面。
何:为何。
斯:指代词,前一个“斯”指代这个丈夫,后一个“斯”指代此地。
违:离开。
莫敢:不敢。
遑(huáng):闲暇。
振振:振奋有为。
归哉:回来吧。
侧:山的边上。
遑息:闲暇休息。
下:指山脚下。
遑处:在家中闲暇。
【译文】
雷声隆隆震天响,就在山的南坡。为什么此时离去?实在不敢有少许悠闲。勤奋有为的君子,归来吧,归来吧!
雷声隆隆震天响,就在山的南边。为什么此时离去?实在不敢有片刻休息。勤奋有为的君子,归来吧,归来吧!
雷声隆隆震天响,就在南山脚下。为什么此时离去?实在不敢有片刻停驻。勤奋有为的君子,归来吧,归来吧!
品读[国风•召南•殷其雷]
* 雷声喻政令。
* 古人心目中“雷”的寓意指向。
* 丈夫远行从政的行动力和责任心。
* 妻子徘徊在两难境地的纠结情绪。
“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列子·汤问》
【科普贴】
由于华夏一族主要是从被称之为“母亲河”的黄河流域繁衍而来的,所以其流传下来的民谚,俗语中的物候学现象,自然多是黄河流域的当时客观实际的描述。
山南谓之阳,是“天时”。由于黄河流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终年都不会有太阳直射,阳光只会从南面照射。对于山来说,山的南面是可以被太阳光直接照射到,所以称之为阳;而北面位于山高和斜射的阳光形成的阴影区内,则称之为阴。相对人的主观体感来说“温暖”为阳,“寒冷”为阴。用现代人的术语讲,反映了古代人对“温度”的认知。
水北谓之阳,是“地利”。上古时代的洪水季节,河流就会溢出河床,淹没沿河两岸。由于黄河流域总体地势北高南低。洪水退去,北岸地势高,洪水期间溢出的水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回流回河床;而南岸由于地势低,也就会自然依地形形成溢出水的积潴,在下一个(年度)洪水季节来临之前,随环境温、湿度的条件而逐渐蒸发。再加上地下水位的因素。因此,一般情况下,河流北岸都会比相对的南岸更加干燥。相对人的主观体感来说“干燥”为阳,“潮湿”为阴。用现代人的术语讲,反映了古代人对“湿度”的认知。
“雷以喻号令。”—《毛诗郑笺》
【大白话】
统治者下达的号令如雷声般轰鸣。
“雷出地奋,豫。”—《周易》
豫:快乐。
【大白话】
雷声轰隆发出,大地为之振奋,象征“快乐”。
“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周易》
亨:顺利。
虩虩(xì xì):惊恐的样子
哑哑(è è):笑声。
【大白话】
雷声震动的时候,就能够导致亨通。
“文王发政施仁,其号令由近而远,犹雷霆发声自高而下。” —方玉润《诗经原始》
【大白话】
(这里的雷声指的是)周文王发布号令,这个号令是有德有仁的,犹如雷霆一般,由近及远,由上而下。
“何乎此君子适居此,复去此,转行远从事于王所命之方,无敢或间暇时,悯其勤劳。”—《毛诗郑笺》
【大白话】
为什么这位君子刚刚回到自己的居所,就要离开了去远行完成上级所指派给他的使命,一定闲暇懈怠都不敢有,这是多么的勤劳啊!
“作《殷其雷》诗者,言大夫之妻劝夫以为臣之义。”—《毛诗郑笺》
【大白话】
《殷其雷》这首诗的作者是这样一位妇女,她在劝勉丈夫要好好地尽到作为臣子的职责和责任。
一日一《诗经》第019天 国风|召南|殷其雷:徘徊在情与理之间的别离 一日一《诗经》第019天 国风|召南|殷其雷:徘徊在情与理之间的别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