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力—《哪有没时间这回事》

作者: 棋灵解书 | 来源:发表于2017-09-03 23:15 被阅读50次

8.31+9.2  两天读完,用了3.5个番茄钟(25分钟),此书共记用时1小时25分钟。

人都有舒适区,当阅读已经处在舒适区的时候,想要有所改变就得刻意的输出,我因为懒、麻烦、抗拒,已经在阅读的舒适区里待了很久,仅以这篇当做迈出舒适区的第一步。

根据20/80的原则,按照拆书帮的I、A1、A2方式只写三个点

列一张时间清单

I:把每一天需要做的事情都列在纸上,这样做的好处是你不用从大脑内临时提取信息,避免了遗忘并能给大脑减负。视觉化的计划清单能够让人一目了然今天需要做的事情,并能够根据当时个人的状态和环境来选择要做的事情,并为下一步的计划先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

A1:我自己平时会使用一个日程本,每天晚上睡觉前将第二天需要做的事情先记录在本子上,并标注出哪些在时间上是需要重点做的,比如每日打卡、有deadline限制、最近重点要提高的技能等等。这样做的好处是我每天一起床,看到日程安排,就能第一时间先将各事项做一个初步的安排,比如哪些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做完,哪些需要整块时间,运动时间要放在哪个时间段,如此让每天早上都能够游刃有余的按计划完成相关事项。

比如每天早起洗漱后,开始敷面膜,在敷面膜的同时上一节英语的阅读课,完成当天内容并在朋友圈打卡;敷完面膜后开始护肤,这时候可以上英语听力课程(电影片段)并在朋友圈打卡;中午午休前按照计划背单词;晚上下班后去健身房运动一小时;20点-21点做主体阅读;21点-22点回听网络课程(我不喜欢听直播的原因是,直播时老师都是一句一句录,如果我们听的速度快时需要等待下面的内容,这样会浪费一些等待时间,如果是回听,没有等待的时间可以变相赚回一些时间)。

将这些每日需要做的事情都安排好以后,其他空闲的时间就可以做些临时的事情。比如上班时间不忙时可以进行专业学习,运动后到8点的这一小时可以洗漱、听广播、看闲书、护肤等等,睡前一小时可以进行阅读。

所以我的方式就是将每日需要做的事情固定在一个时间段完成,养成习惯以后到点就会很自然(不知算不算强迫症。。。)的开始处理相关事项,坚持几十天、几百天都很容易,因为你已经习惯做了,不做反而很难受。当然,书中作者也强调,习惯养成不应该是几点到几点我必须做什么,而是将任务放在时间段里,这个时间段我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以前的我也曾傻傻的按照具体时间表来执行,结果可想而知以失败告终,并且留给我的只有挫败感、焦虑感,对自己越来越不满。

A2: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是要先列一个总的计划清单,因为有些事情是我每天要做的,有些事情是隔几天可以做一次或者有空闲的时候做的,我因为之前没有列一个总计划,所以每次都是先翻看前一天的计划,然后在想要添加什么内容,这样导致有时候会忘记有些事项是放在角落等待我偶尔宠幸的(加上我的记性缺失不好)。下一步计划做两个清单,每日清单和待办清单。每日清单列出每天固定要做的事情,待办清单列出有空闲时可以做的事情,比如报的好多网课还没有开始上。。。


早起

I:在保证睡眠的基础上,早起能够制造出没人打扰、高效率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可以学习、可以处理麻烦事物、可以将昨晚需要加班的内容放早上处理以免熬夜、可以增加和家人相处的时间,排除以上种种,至少早起能让你游刃有余的上班而不是每天匆匆忙忙。

A1:刚上完小六知识训练营的那一段时间,我做到每天6点起床,进行一系列的仪式之后,开始学习、阅读,那段时间自我感觉很好,早睡早起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都达到最佳。可是自从有一天忍不住看了韩剧以后,生活状态被彻底打乱了,为了看剧每晚快1点才睡,早上起不来,匆匆忙忙吃饭后赶去上班,上班时没精神并且一直想着韩剧的内容,上火冒痘长闭口,脾气变得急躁。

A2:8月底开始慢慢改回早睡早起,现在每天6点30起来,下一步打算以一周的时间将早起时间继续提前到6点(因为我有低血压,尝试过6点之前起床,那简直要命,一整天状态都不好,也没有地方没有时间可以补眠)。当然,早起时间的确定以个人的具体情况为主,如果是晚上班的地方,4点起床并保证4小时候后有时间有地方可以补眠,那么4点起床未尝不可。但是对于像我这样8点上班12点下班,几个人共用一间办公室无处休息的,还是建议不要这么早了,不然上班的时候效率低下得不偿失。

为什么要早起?

之前流行很广的一句话是,一个人和别人拉开差距的地方是下班后的8点至10点。自从我开始工作后发现这就是一句扯蛋的话,8小时的工作时间,下班后早就已经筋疲力尽了,哪里来的精力学习?而且工作后必要的社交应酬也会占据下班后的时间,难道你面对邀请都要说对不起,我要回去学习,所以不能参加聚会吗?所以,在面对下班后精力跟不上、时不时要聚餐、约会的情况下,早起才是决定你与别人拉开差距的时间。你可以利用早起这两小时学习,利用这两小时锻炼,利用这两小时加班,哪怕你只是利用这两小时为自己准备一份美美的早餐,相信我,你一定会有很强烈的幸福感的。

至于晚上能够做什么?首先,为了早起我们肯定要早睡,为了保障有7小时的睡眠(6小时其实也够了,只要保证一天睡觉加补眠总共有7小时也是可以的),那么下班到家至睡觉前,大概也就只剩3、4个小时的时间可以支配。这段时间可以去健身房出出汗,可以去瑜伽馆拉拉筋,可以在家看一小时的休闲书籍,有家庭的可以配另一半逛街看电影、享受亲子时光,我个人建议到了晚上还是让大脑好好休息吧,为了自己的幸福家庭,微课能够时间进行思考反思,也为了应对明天新的战场。


用冥想、禅修代替番茄钟

自从番茄钟开始流行起来以后,我发现很多讲时间管理的课程都提到了番茄钟,但是番茄钟的使用真的具有共性吗?

I:番茄钟是指用25分钟的时间做事,休息5分钟,在进行25分钟的工作,再休息5分钟,如此往复,目的是为了培养专注力。

A1:之前我也严格按照番茄钟的方法进行阅读和学习,但是效果却不好,因为有时间我正看的专注时被番茄钟打断,之后进行的5分钟休息,心里一直想着刚才看的东西,没法完全放松;有时候没有状态,25分还没到我已经看不下去,一直走神,好不容易熬过25分钟进行5分钟的休息后,更加不想再继续25分钟的工作,所以番茄钟的方法因人而异,至少不适合我。

A2: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总结以下两个方式:

一是进行冥想,番茄钟最主要的原理就是训练人的专注力,冥想同样可以训练人的专注力,而且冥想带来的好处不仅仅只是专注力,还有平和心、优质睡眠、认识自己等等,因此可以借助冥想形成生理性的专注,而非通过外界物质刻意的专注。

二是采用计时法,即不用过使用几个番茄钟来记录阅读一本书的时间,而是通过时间记录的方式来记录一本书的阅读用时。当状态好想读书的时候排除杂念开始读书,当看了一段时间后感到疲劳无法继续专注时,果断的停止时间记录开始休息,等下一时段休息调整好状态后继续阅读,在阅读完成后记录总时长,对自己的的阅读速度有所了解,以便在下一本书开始阅读前,能够大概估算用时并进行计划安排。对于上班族而言,只要不是靠信息不对称过活的,读书已经不是学生时代为了应试教育而读,所以寻找读书的乐趣,在乐趣中学到知识,才是我们需要有的心态,不要把阅读当成任务,而应该当成朋友,开心相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

  • 输出力—《哪有没时间这回事》

    8.31+9.2 两天读完,用了3.5个番茄钟(25分钟),此书共记用时1小时25分钟。 人都有舒适区,当阅读已经...

  • 2018.10月读书计划

    计划读:《老后破产》、《无缘社会》、《哪有没时间这回事I》、《哪有没时间这回事II》

  • 1月坚持积分申请

    【0102读书清单】哪有没时间这回事:自律的力量 【0103读书清单】哪有没时间这回事:自律的力量 【0104 读...

  • 2018.10月读书总结

    计划读:《老后破产》、《无缘社会》、《哪有没时间这回事I》、《哪有没时间这回事II》 实际只读了一半,读完了《老后...

  • 摘抄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作者:纪元 ,译者: 王梦颖 。本书于2015年10月由北京联合出版社出版。...

  •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

    001“碎片化时代综合征”是时代病,是时代变化趋势给我们的警钟,我们所感受到的焦虑是落后于未来导致的。 治愈这个时...

  •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

    最近在整理自己的书单,准备重读。发现自己顺手拿出来的都是时间管理类的,例如上周刚写完读书笔记的《小强升职记》,这周...

  •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

    大家好,我是和你一起成长的婉婉,我来自ReadingGo船队。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哪有没时间这回事》这本书。从...

  •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

    今天的内容分2部分,第一部分听储君老师目标管理的思考,第二部分是阅读《哪有没时间这回事》的感悟。 一、目标管理的思...

  •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

    001.三级技能 初级技能:学会整理利用碎片式时间 进阶技能:利用争取的时间丰富自己的各项技能,建立广泛的人脉。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输出力—《哪有没时间这回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ucs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