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德国&周边小语种学习交流外语学习
33岁的我,又要去上大学了!(3)

33岁的我,又要去上大学了!(3)

作者: daniel49meng86 | 来源:发表于2019-11-06 10:30 被阅读0次

今年最后一次机会

那个周五的中午,就在其他同事准备午休的时候,我又再踏上了挑战了C1的旅程。因为是直接从公司出发,我就把我的白色折叠自行车锁在公司里,这个周末它就要在这里渡过了。背着重重的包,里面夹着书本、笔记还有换洗的衣物,我很担心这么多东西会不会把我的背包撑坏。但实在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拎着旅行箱来上班,确实有点奇怪。

旅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大巴晃晃悠悠,也很难能看进去书,只能尽可能多的多睡会儿。背包里是我旅行的全部家当了,我没有把它塞到车里的存储箱中,总害怕中途下车的人搞不好会拿错包,如果真的发生的话,那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尽管空间已经很狭小了,我还是把背包放在了座位之间,自己的脚下,这能带给我一点安全感,起码可以安心睡一会儿。沿途,时不时的查看手机APP,然后给自己设置个闹钟,自从买了AppleWatch之后,苹果自带的闹钟可以说是我的最高频应用了。操作简单,不用掏出手机,闹铃的时候,可以设置成就只是震动,还不会影响其他人。

到了汉诺威之后,我简单的看了下地图——不愧是方黎选的住址,离考试地点仅300米左右,真是非常理想。接待我的Airbnb的房主是一个越南母亲,家里娃娃差不多刚到2岁。人很友好,但是也有可能是刚开始做民宿,或者是做事方式不一样,不像德国本地的一些房主会在客房留下一些重要的信息,比如WIFI密码。虽然介绍了可以洗澡的地方,但是并没有准备毛巾(因此后来第二天早上索性就只冲了下头)。

这天夜里,睡觉前,心里的忐忑只有自己知道。唯有祈祷,承认自己的无力,只靠自己,根本没有办法跨过这一关,唯有上帝可以帮助我了。想起妈妈这天早些时候也打电话过来,告诉我她跟爸爸也在为我的考试祷告,心里渐渐得到了平安。

而往往绝望之时,也恰是逢生之时。

第二天早上,我还是早早的起了床,再看几张记忆卡,再把作文中的例句写两遍,再把考试需要的证件确认一番,出门后把早餐吃好,杯子里灌满咖啡……,一切准备就绪。像往常一样的这些像例行公事的行为,看起来没什么,但当我对很多事缺少把握的时候,做好这些简单的事,是在心理上构建了一定的确定性,无形当中也加添了些许的信心。因此,对于我来说,宁可早来一天,调整好所有的状态,而不是第二天早上赶着火车,匆匆赴考。

我像前几次一样,选择了离播放听力的CD机最近的地方,哪怕只是比别处稍微清晰那么一点点,我也要争取到。本应该是这样的,谁知候考的地点,并不是真正考试的场所。监考老师早已把作为全部安排好了,我被安排在了离CD机不算近也不算远的教室窗边的位置。窗外就是车水马龙的大街,虽然德国的大街上很少听到鸣笛声,但是供盲人识别的,斑马线旁边的红绿灯音频信号器却一直在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格外清晰。往常不会注意到的东西,此刻却全部被接收到了。

专注答题之时还好,但写到作文时,经常要斟酌句子,而这时的滴答滴答就很令人烦躁。再加上隔壁的考生似乎已经写完了,更让我有些焦急。

尽管如此,做完了整个笔试考卷的试题,还是让不得不惊呼“感谢上帝!”因为,阅读理解和听力中,近乎一半的题目是我曾在过去的几次考试中遇到过的。虽然每次试卷我们是没有办法获取正确答案结果的,但是只要之前做过一遍,再读的时候,心理压力就少很多,而且理解也会更到位。更幸运的是,有两个问题中的关键词,本来是我不会的,却是在第二次考试中遇到过,考完之后立刻查字典的,因此记忆尤其深刻。

虽然大家都知道TELC的考试是只有有限的题库的,每次考卷都是这些题库的排列组合。但是我第三次考试的时候,就一道之前做过的题都没有碰到。出题的随机性,考点的随机性,时间的随机性,碰到一题不难,但是一次考试中,遇到三个大题,那真是挺不容易的。

考完试之后,在一家比较正宗的中餐馆,爽爽的吃了一顿——一碗水煮肉片,一碗饭

200分钟的考试之后,我登记了考试结果要寄送的地点,并附注同时电子邮件发送的申请。哪怕只是提前一天,我也想尽早知道结果,我真的希望这是我最后一次C1考试的冲刺了。上次有这种感觉,还是十五年前高考结束的时候,尽管现在的学习强度远没有那时候高,但年龄、环境以及心境都不一样了。那时的我,学习是生活的主旋律,不用考虑今天晚上要做什么菜,不用考虑交通费,不用考虑社交,整个生活就是两点一线。但是现在的我,可不再是一个单身青年,我急迫需要这样的一个工作+学习的机会,为了我和方黎的未来,我们的小家提供经济支持,换句话说——失败的成本越来越高了。如果我这次赶不上入学的话,就要等到明年的八月份了,而这还要建立在我接下来的一年里可以通过C1考试。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跟公司的合同怎么办?问题是出在我身上,我无法入学,因而无法履行合同,这样难得的机会就溜走了。再假如,公司愿意把我留下,但根据一般的经验来说,我最多只能以实习生的身份在公司,这样的话,可能会没有任何经济上的收入。如果是这样的话,即便公司不赶我走,我可能也得再找一份兼职来做。

真的不想就这样失败。

不过,值得高兴的是,方黎会在考试后来汉诺威接我。我不用坐大巴车挤回家啦。由于入职的第三周,公司给我们安排了出差实地学习,需要我们开车到斯图加特以及南德的一些城市,方黎为了让我多熟悉开长途,回程时,由我开车。尽管400公里并不是那么的远,但是也第一次体会到在高速公路上一直开2-3个小时是多么单调乏味,并让人很容易犯困。如果不是中途在停车区休息会儿恢复些精神,真怕途中走神发生意外。

到家之后,不禁感恩,平安就好,平安就好。

去斯图加特的公差还是很有趣的,让我学到了不少农业方面的知识,也见识到了损失鉴定师到底是怎么工作的。这个话题等以后再讲,这里要讲的是在出差途中,就在我以为我为了入学要做的努力已经全部完结的时候,一封邮件却让我再一次陷入不安与焦虑。

这封邮件是由THM学校入学方面的负责人发来的,他们说,我还缺一份APS认证。

哈?那是什么?


闯APS关

APS是(Die Akademische Prüfstelle)是德国的学术交流人才审核部的认证。来德国留学的朋友肯定不陌生,因为这是留学必要的文件,但我怎么会没有办理呢?事实上,原因真的是出在我对这个事情没有特别上心,很多咨询方面的事情,都推给方黎来做了。毕竟她跟德国的机构沟通起来更顺畅,而不会像我这样磕磕巴巴,吭吭哧哧,还不一定能问出一个结论来,搞不好还会理解错误。因此,就连去找顾问了解申请学校的信息,也是一直由方黎陪同去的。

直接出现的结果就是,我申请的THM的双元制大学方面,也许是几乎没有中国学生,因此最初的顾问也并没有提及APS认证,只是让我提供具有双认证的学历、大学成绩等等。然而,等到8月份办公人员集中处理文件的时候,他们就给我发了邮件,让我提供APS认证。

我先是问了几个在这边留学的朋友,他们都是在国内做的APS认证,除了材料审查之外,还要面试,然后才能获得认证。而作为中国留学生,APS必须是要在北京的德国驻华使馆办理。那这是否意味着,我还要回国一趟?而面试的预约通常还要排很长的队,不是去了就能进行。而就算去了,面试官还会问一些专业上的问题,还是需要做一些相关准备的,怎么看都不是那么容易搞定的事。即便比较理想的估计,整个过程至少也得3个月。

我当时就懵了,如果早点知道的话,即使是要飞回去一趟,也是可以来得及啊,但是开学就在眼前了,我到哪能弄出这个证明呢?

另一方面,方黎也在跟学校沟通,我们已经把相关的资料的双认证的原件都提交给学校了,这些文件也都有德国驻华大使馆的盖章,难道还不够吗?可是,学校该方面的负责人,礼貌而坚定的回复:“必须提供APS认证,没有别的路径。”

说到底,为什么需要那么个APS认证呢?官方解释此部的设立初衷时表示,“审核部和德国使馆签证处合作,为中国学生和学者提供简化留学签证的程序”。但熟悉内情的人士指出,APS的主要工作就是“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德国大学录取条件,审核学习材料的真实性”。 在《新京报》上读到一篇文章,上面说:"而目前只有中国、越南、蒙古三个国家的学生需要通过APS审核。难道这是对中国留学生的歧视?其实,最开始中国留学生赴德并不需要审核,由于德国发现中国学生出现了一些材料造假的情况,才从2002年开始做审核,最开始很简单,提交材料就可以。后来,随着中国留学生的增多,学生质量参差不齐,毕业率并不高。于是提高了审核的要求,这么一来,中国学生的毕业率也越来越高。"

真是前人砍树,后人遭殃。

然而,再怎么唉声叹气,怨声载道也是无济于事。转念一想,既然已经确定了要读书这条路,那么不管是今年还是明年,APS认证都是必要的,那么就仔细研究怎么通过,迟早都要办的。于是,登录了APS的官网进行查询。由于是面向中国学生的,因此页面有中文版本,这顿时让我倍感亲切。而转机也似乎在回应我心境的变化随之而来。

在官网上,专门有一个审查分类,是给“已经在德国的申请人”的,再看具体所指:“是指本人再德国有长期居留许可,且已与有欧盟区国籍的人结婚或已登记生活伴侣关系。”这样的申请人,可以申请仅“材料审查”,而不必亲自回国办理手续。官方给出的办理周期大概是一个月。这样的话,说不定,现在还来得及!

看到这个的时候,我真的高兴的要跳起来!长期居留许可我是有的,方黎是德国国籍,我们俩的结婚证也是做了双认证的,条件均符合!最起码,我不用飞回国内预约、参加面试了。方黎下班回来之后,我立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她,本来还有些沮丧的她也是瞬间干劲满满。我们俩先是把要求提供的材料好好的解读了一遍,然后分头准备需要的材料。

我们手上唯一没有的材料,其实是一张“汇款单收据的复印件”,这个是在银行柜台前进行汇款后,银行出具的一份证明。而这个证明暂时还无法通过手机转账,在App里提供。因此就得拜托在国内的爸妈专程去趟银行汇款,拿来回单之后,用扫描仪扫描后发过来。尽管现在手机拍照的效果已经很好了,但是在扫描文件方面,光线是关键,这点扫描仪出来的效果基本上再次打印出来,就和复印件一模一样了。尽管爸爸妈妈对扫描仪不熟悉,但是为了准备材料,也是努力挑战未知的事物,在这里再次感谢爸爸妈妈!

从得知消息,到最终准备好材料,历时一共两天。在寄出前的那一晚,我们俩又在文件上用铅笔一个一个的标记好序号,好好的又对照了一遍,生怕自己理解有问题。假如不能一次成功的话,还需要按照他们的要求补充材料。这一来一回所耗费的时间,我们可耽搁不起。谨慎又谨慎的检查一遍又一遍,修改了几个表格上的问题之后,终于可以装袋寄送了。

“准备可以寄了?”

“嗯嗯,可以寄了!”

第二天一早,方黎就到了德国邮政,花了70欧元(差不多550+人民币)把文件寄出了,据称可以第二天就到。在这个关键点,花点钱可以换到宝贵的时间,值了。

接下来,就是等待,等待最后一次telc C1考试结果,等待APS审查结果。


难熬的等待

当你把该做的都做了的时候,接下来你能做的只有等待。等待的时候,你无法做任何事来影响那个最终结果,但却又让人焦急难耐,因为未知,因为无力。

汉诺威的那个考点当时承诺10天就可以出结果,但10天和10个工作日事实上最多会差4天。期间,公司给我们安排了在THM上数学与JAVA编程的过渡课程。上课学习,确实对于亟需转移注意力的我来说,很有帮助。尽管不知道未来能不能继续接着学,但是抱着能学多少赚多少的态度,课程也上的有滋有味。

在JAVA编程课上,由于我是零基础小白,只是在家里跟着视频学了一点,所以我跑到了第一排坐着,尽量多吸收点。坐在第一排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助教就坐在我对面,遇到问题,直接就能得到帮助,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课程第二天下课后,我正准备坐火车回家,突然手机响起,我一看来电地址——“汉诺威”!那没有别的可能性了,肯定是学校打来的,这意味着结果出来了!

心跳突然加速,心心念念的结果就要知道了!可是火车上信号很差,这一通没能接通,我着急的又拨了回去。询问了一番之后,我得到了一个恼人的结果:“结果出来了,但是我不能通过电话告诉你,我们接下来会把结果寄给你,并发电邮。”天哪,这不是折磨人么?!!好吧好吧,那请尽管先发电邮过来吧,我很需要这个结果啊。

可是,左等右等,直到晚上十点钟也还没收到邮件。可是,我的脑子里却对那个将要到来的邮件进行了过度想象。时而出现“Herzlichen Gelückwünsch!”(恭喜你通过了!),时而出现“Leider...”(很抱歉,很可惜……),让我时而欢喜时而忧。像极了一个刚刚告白完,在焦急的等待姑娘回复的小伙子。

那天梦里不断上演着反转剧,反转再反转,然后继续再反转。

第二天一早,我打开手机再查电邮,还是没有新消息。早上十点钟,我给汉诺威的学校打了这一天第一通电话,对方说,好好好,我们马上发。可是,并没有收到。于是中午休息过后,我又打了第二通,仍然相同的回复。直到最后一节课下课时,邮件里仍然没有动静。我又打了第三通,得知我的考试成绩已经被寄出了,不过,还好已经做了扫描,待会儿他就给我发。

好,我继续等。我从没像今天这样期待邮件App上的那个小红点,小红点,快来吧!!!

到家的时候,已经下午5点钟了,一般这个时间点,不少公司都已经下班了。而就再这时,可爱的小红点来了!结果,邮件里既没有出现我脑中浮现的“恭喜你,通过了”,也没有出现“很抱歉,很遗憾”,只是附件以及简单的一句话“我现在把您要的成绩单发个您啦!”我焦急的点开附件查看,当我看到笔试成绩是3位数,“1”打头的时候,手攥成拳头,高喊了一声,耶!!!——笔试成绩104分,比要求的分数线高了5分。

终于通过了!4次,一共考了4次,终于通过了!

我立刻给还在上班的方黎打电话,第一时间跟她分享这个我们俩最需要的好消息,真的是太棒了!紧接着,我又给爸爸妈妈,岳父岳母,两位小姨子等亲朋好友报信,一起分享这难得的喜悦。瞬间心情提高了300%!

当我静下心来开始看这104分的组成的时候,不禁又冒了一阵冷汗。这次的阅读理解成绩非常好,24道题中做对了21道,其他的部分就比较普通了,而作文成绩相对比较低。这意味着,如果我没有在考试的阅读理解中遇到那两篇曾经做过的题目的话,我这次是肯定过不了的。

感谢上帝,让我这最后一次是在汉诺威考的。其实当时的我并不知道,在黑森州,北威州考过的题目,之后会转移到汉诺威去考,而方黎在选择最后一场考试地点时,也并不知道这个信息。这个信息是我最近才获悉的。telc的题库当然不是无限的,尽管他们控制了纸质考卷本身不能带走,但我们头脑中的对考题的记忆是他们控制不了的。

晚上九点半,方黎回到家,我们一起高兴得蹦了起来,真是太开心了。方黎提议说,咱们再查询查询APS的进度吧。我说,官网上都说了审查周期是一个月左右,咱这寄出去才一个星期吧,肯定还没审查好呢。

“谁知道呢?咱们的核心文件都是通过双认证的,说不定审核很快呢?起码查查进度嘛!”方黎这样说。

于是,我打开电脑,进入APS官网,输入注册的账号和密码,看到了令我惊掉了下巴的结果:“恭喜您已经成功通过了审核部的审核。”

我完全无法想象,这次审核会如此之快。居然七天就完成了,不,我并不知道具体是多久,因为这是我寄出材料后,第一次查询,因此实际的审查速度可能更快。方黎又开心又得意的说:“我说吧!说不定就很快呢!?”“是的呢!”

接下来的第二天,我们在网站德语版界面下把这个审核结果进行了截图,发给了THM,并说明我们将会在原件收到的第一时间送过去。第三天,我也收到了telc C1成绩单的原件。看着原件上104的成绩,虽然还只是及格飘过,但是对于我来说,这就是最好的成绩!复印了之后,我跟方黎一起把它送到了THM。

之后的事情就不那么焦急了,APS审核已经通过了,原件早点或者晚点到而已。又过了几天,THM给我发来邮件,告知我说,我的入学已经办理成功,我可以到即将就读的Wetzlar校区领取学生证了。要知道,之前第一次专业里学生统一去领学生卡的时候,只有我一个没能在当场领到。现在,这种焦虑的日子结束了,新的篇章已经开启!


关于求职与telc考试的总结:

在申请这个双元制大学上,我认为对大部分非德国人来说,第一个难关,也许也是最大的难关就是,有没有公司愿意接收你。而我在总结我能够成功申请到这个职位的时候,总结出这几个方面:

1、大环境

由于申请的专业是IT类的,是德国比较缺的职位,所以,相对来说,成功几率高一些;

2、求职材料

求职信方面,方黎、方晴还有Michael都出了很多力,把我的具体情况,用比较精彩的文字表现出来。简历方面,方黎也帮助我按照德国的习惯来写,即便是空白期,也要写出当时自己主要在做的事,照顾家里的亲人写进去也可以的,甚至可能成为加分项。而学业以及实践经历中,已经在国内211高校获得过电气工程学士学位,以及7年多的工作经验,也是在众多求职者中,比较突出的。(这个在我来德国后,被我视为没什么用途的存量,事实上却发挥了我所不知道的果效。)

3、面试阶段

1)自己:在面试前,我已经跟方黎在家只用德语交流了2个月,口语水平有所提高,给面试官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而面试中聊到的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也引起了共鸣,这些是学生还很少会又的经验。

2)面试官:事实上这也许是德国企业的一个文化,他们愿意给别人机会。当然,他们和教育机构培养出好的人才之后,不仅会收获一个好员工,还会从国家那里得到补贴,但要给谁,这仍然是他们说的算的。我后来问过我的直属领导,为什么当初愿意给我这个机会,他直言说“我就是想给啊。”真的不大容易说清楚为什么。也许是因为我的简历和面试,也许是因为他老婆是一个会讲中文的新加坡人,也许是他觉得可以为将来去中国开拓市场做人才储备?到底促使领导做出录用我的这个决定的关键因素到底是什么,别说我了,可能他也并不是很清晰。

所以,在求职方面,似乎能总结出点什么,但又不能确定到底哪个因素是关键因素,或者说这些点这样凑起来,恰好促成了这件事?这些我都不知道,更好的理解方式是——这是上帝的恩典。

而我比较知道的倒是语言考试,这方面我是这样总结的:

1、二维与三维

对于学习语言来说,看视频听讲座,能接触到的都是二维信息,对于语言学习来说,并不理想。人与人面对面的交互,这种三维视角下的语言学习,是相对来说更有效的(这是有相关实验支持的,有机会我会专门分享一下)。从近些年的研究来看,即便年龄过了学语言的最佳窗口期,成年人也可以学好外语,只是在口语方面很难像母语一样地道。其他方面几乎没有差别。因此,有条件的话,即便贵一些,远一些,也还是要去语言学校去学习,去跟老师、同学互动。

2、使用《微习惯》来建立习惯

简单来说,就是把你知道很用,但是坚持不下去的学习方式分解成小到不能再小的块儿,比如设置小目标:每天背1个单词,写一个句子,翻译一个句子,看1分钟的德语新闻,听写1分钟的德语音频,听1分钟的线上德语课,做1张记忆卡片等等。我考前最多的时候,每天有13个小目标,分解到每天起床,坐车,吃完饭后等这些日常生活中。我其实不知道,最终这些努力在我的语言学习中贡献了多少力量,但至少在当时缓解我每日焦虑的情绪方面,有显著效果,而且让我对做德语练习的畏难情绪也减轻了不少。

3、聪明人下笨功夫——听写

在所有的基础练习中,如果只能选择一个来推荐的话,我一定会选“听写Diktat”,亲测非常有效。因为这个练习事实上是在练我们耳朵对于外语的分辨率,我们往往理解不了外国人说话是卡在了听不清上,或者反应不过来上。当我们不断的去练习把一句话里所有的词听出来,写出来的时候,大脑就会把这些意义跟联系进行加强,使得之后的听、说、写都能够提高。

第一次听到这个方法是在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中提到的一个案例:逆向英语学习法的创始人钟道隆先生,他是英语学习的高手,45岁才开始学英语,但最后成了翻译家。他主要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呢?本质上就是听写。这几乎是所有外语专业最基础的教学手段,但是他本人就是靠这个笨办法一年就成了高级翻译。聪明人下笨功夫,这一点恰恰也是很多人做不到的。

4、用报名考试来促进自己学习。考试就像一个鞭子,再督促着自己在课堂之外,继续努力学习。除此之外,在同一类考试,如果考试次数不限制的话,多考几次,确实会提高经验,有时还会遇到熟悉的文章,这样会提高通过的成功率。

telc的考试体系跟DSH不一样,有大量的选择题,这个是由机器批改,没什么悬念。但在作文和口语的评分上,不仅各个州有区别,同一个城市里,不同的考点,考官都会不一样。因此,这方面信息的获取也很重要。口语方面,我在两家考过,区别很大(杜塞尔多夫的"GoAcademy!"比曼海姆的"ci cambio Institut GmbH"要好很多。 )

下一次,我会跟你分享一些在双元制大学开始上学的经历和体验。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33岁的我,又要去上大学了!(3)

    今年最后一次机会 那个周五的中午,就在其他同事准备午休的时候,我又再踏上了挑战了C1的旅程。因为是直接从公司出发,...

  • 我爱你,我的异性朋友(二)

    3.上大学时我去了上海,清水去了北京。我对十八年来的第一次分别感到既不适应又充满了新鲜感。我将要去交新的朋友,开始...

  • 那一年,你说要来大学看看我

    2013年,你说,等我考上大学要去我上大学的城市看看我。可是,你终究还是食言了。 生活不会一直如愿,幸福会从指尖溜...

  • 亲子日记4

    2018.9.8 星期六 晴 一转眼都周六了,今天我和小家伙爸爸要去济南,小家伙的姑姑要去上大学,我...

  • 给要去上大学孩子的信

    昨日早上,(8月8日)妈妈陪你去办了助学贷款。 孩子,你终于要上大学了,十几年的唠叨、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现在你可以...

  • 儿子终于要去上大学了

    今年这个暑假感觉是一个长长的暑假,是在煎熬中度过的,孩子刚高考结束,心里所希望的就是孩子能考个好成绩。于是天天盼、...

  • 选择

    “到底要不要去新疆上大学” 在报志愿的最后一天,我又犹豫了,有些人告诉我,女孩子嘛,还是要离家近一点,将来找个工作...

  • 33岁的我,又要去上大学了!(1)

    晴天霹雳-了解一下? 今年4月中旬,就在我跟方黎从法国的一个小镇旅游回来,正准备为了好不容易得到的职位而搬家找房子...

  • 33岁的我,又要去上大学了!(2)

    一个单一困难问题 上次说到,我面对着当前的好机会以及突如其来的巨大挑战,陷入了恐慌与担忧之中。C1等级对于我来说,...

  • 看到你们上大学,又羡慕了

    又到开学季,这几天接连参加好几场升学答谢宴。虽已到这个年纪,可看到意气风发的学子即将迎来大学时光,仍然心生羡慕。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3岁的我,又要去上大学了!(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voy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