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让我想起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向张三丰修习太极剑时的场景
张无忌这一招乃是以己之钝,挡敌之无锋,实已得了太极剑法的精奥。要知张三丰传给他的乃是“剑意”,而非“剑招”,要他将所见到的剑招忘得半点不剩,才能得其神髓,临敌时以意驭剑,千变万化,无穷无尽。
倘若尚有一两招剑法忘不乾净,心有拘囿,剑法便不能纯 … …
以此破题,可知:修习佛法有所得,就着象了。一旦佛法条文还在心中存着,就会使心有拘囿,修行不精。
哇!原来金庸才是心学高手,小说通篇都在万象之中侵染,最终能让读者记住的唯有人物内心而已。
故,佛祖言: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第十品又转到心上,告诉世人,生清净心,无所住,才能生其心。否则心随念转,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静其心,才能见到心,否则看到的全是乱象。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佛经之中经常提到须弥山,经常解释为佛境中的一座仙山,上面住着什么四大天王之类的高人,仙人。
当修习有所悟时,就会发现,人的身体就是须弥山,把人的身体拿出去布施,大吗?
对世人来说,还有什么能比得上自己的身体?钱财是身外之物,能将自己身体布施已经是极大的奉献了,故名:大身。
佛祖由虚入实究竟想要点醒世人什么?
正所谓:讲解经偈,开口便错。
文中难免有错漏之处,还请读者多看经文自行体会,若要参看我的一点浅见,也还请批判着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