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周六,晴,25至35度
昨日,在芷兮老师文中读知:当一个人在关系和事业上有被困住的感受时,就会寻找突破之道。这种受困的感觉是因人而异的。对于一个追求进步的人而言,长时间的停滞不前,就会感觉受困,寻求突破。这就是我目前的状态。
也许在很多人眼里,我目前的生活可谓丰富而充实,沉静而规律。但于我看来,缺少一点创新和激情。我想应该给生活多一点仪式感创作,打破一潭死水的僵局。
![](https://img.haomeiwen.com/i11705029/50b2356d4d6f223e.jpg)
关注了一个名叫“细雨池塘”的公众号。博主每天发一幅小楷作品,抄写《论语》、古诗词。小楷写的是钟繇的字体,写得并不算太好。但他每天都会用各种漂亮的彩笺,精心设计格式。别看如此小小一页纸的字,也是需颇费一番功夫的。先得用硬笔打草稿,将每个字转成繁体字,再用钟繇体一一书出。然后考虑作品的整体布局,上下左右字关系的处理,最后设计落款、用印。底稿总要打上三四遍,再用毛笔写于作品纸上。再配发一段几百上千字的文章,解读所写内容及习字心得。每天编发一期这样的公众号,起码得用一整晚的时间打磨,几乎是上班族所有的业余时间。虽然作者的书法和文章水平都很一般,但读这样的公众号,传递给我的是有恒和静心。
今天继续读周颖人的画稿笔记。国画两大要素:笔线与墨色。吴弗之先生说,以笔取气,以墨取韵,有笔有墨方能谈气韵。五代荆浩的《笔法记》说,昔人论“吴道子有笔无墨“,即笔线很好,墨色变化不足;“项容有墨无笔”,即是有墨韵 而乏骨气。说到骨气,又总与书法关联着,所谓“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
国画的笔线(又云骨气)可从书法运笔得之,所以名家落款时往往写“某某写”而不写“某某画”,因国画是写意,线条是写出来的,而非画出来的。唯写出来的线条才有力量。用墨的经验就需从长期的画画实践中习得。笔若过分得湿,即使快速落笔,也会渗化得烂开。若太干,干得枯了又不能成线。不干不湿又显得呆板。笔线总要包含着浓淡干湿辩证的统一才显得灵活多变。这种笔性、水感只有靠大量的练习才能获得。潘天寿介绍自己年轻时学画的经历,“一天一刀纸”、“学画要拼命”。
学国画之人,最好“书、画、诗、印”俱全。潘天寿教朱颖人作画,课余常给学生补诗词和古文的课,替他们修改文章,甚至纠正错别字。所以学画其实是全面的修养。县里有位中画协的画家,现定居杭州,常年坚持用繁体文言写文、作诗,连日常交游的书信、公众号、朋友圈的文字皆如是,活脱脱一个古人。
当你走近一项艺术,发现其内蕴穷其一生也难学尽,便如打开了一座宝藏,下半生吃穿不愁,不必再为空虚而犯难。
网购迁安手工皮纸十张、楮笺宣纸书签十张,刘海粟著《海粟黄山谈艺录》及马如箭《张玄墓志》深度精讲80课时的网课视频。
皮纸是用来画山水画的,画家张永年推荐迁安宣纸,先购少量试试。
空白书签是用来增加书画仪式感的,准备自己写画书签。
《海粟谈艺录》是绝版书,学习老画家的作画经验。
网课,只花了2.9元,观看两节课,觉得不错。准备接下来,跟此网课学习魏碑。《张玄墓志》碑,我十九二十岁时,用钢笔临习过,还多次获得学校一等奖。
![](https://img.haomeiwen.com/i11705029/c46604b593810430.jpg)
日食记(2):全麦碱水面包
![](https://img.haomeiwen.com/i11705029/3060e5a0cbd5740c.jpg)
这一周都在烤面包,准备将快过期的全麦粉用完。
碱水面包,对于便秘患者很有效,我一吃,就通畅。
早餐:黑糯芡实粥、全麦碱水包、白煮蛋、凉拌黄瓜、白菜梗炒豆腐干。
吃完早饭上飞鸡店,用饭卡买了20只土鸡蛋,36元。
上农贸市场买了南瓜藤、丝瓜、白豇豆、冬瓜、青椒、白苦瓜、空心菜、夹心肉、地瓜藤、藕、豆腐、豆腐干、莴笋、黄蚬等花费76.3元。
上水果店用饭卡购葡萄、火龙果、苹果,花费50.3元
上大润发超市用福利卡购黄鱼、土豆、洋葱、青菜,花费54元。
![](https://img.haomeiwen.com/i11705029/d5bc11acd432793a.jpg)
总计200元左右,仅现金部分入账76.3元,估计能吃到下周六。中间还需再买一次水果。平时牛奶一周需六七十元,一周的食材开支需三四百元。一年52个月,自己做饭得花2万。占据将来退休工资的四五分之一。
儿子这个周末飞潮汕玩,说,看了海,吃了好多好吃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1705029/c74d9c1514eba41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