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老师和家长的沟通进入微信时代。“XX班家长群”、“XX班一家亲交流群”…… 新学期开学后,班级群快速建立起来,成为家长和老师沟通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孩子在校期间的一举一动,家长可以在微信内看到,放学后,老师也可以通过微信群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既满足了家长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也简化了老师们挨个与家长沟通的繁琐过程。
但是最近,一个#家长群 隐形负担#的热搜空降微博热搜。“点进去才发现,原来是老师和学生对“熊家长”的控诉!
家长过度监督不仅给老师带来了无形的困扰,更让孩子感受到了有形的压力,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你也在做么?
一、误会孩子不道歉
作为父母总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需要我们去教导他才会懂。甚至觉得大人什么都懂,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对孩子的生活指手画脚,就算是自己错了,误会孩子了,也相当理直气壮。
事后冷静下来感觉自己做错了,也拉不下脸来和孩子道歉,以为时间久了就过去了,孩子小,忘记就好了~殊不知这已经对孩子造成了不良的心理影响。

我们不是孩子的主宰者,孩子也不是我们的附属品,她们打从生下来就是独立的个体,我们要像尊重大人一样尊重他们。
孩子的许多阴影会一直伴随他到成人,被误解了却得不到道歉,势必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想让孩子没有这个心理伤害,无非就是家长拉下脸来道个歉,有那么难吗?
事情发生了,家长一旦已经意识到误会孩子了,就应该及时向孩子道歉,如果拖拖沓沓不道歉,只会增加孩子与你之间的隔阂,徒增伤悲。
二、教育方式不改变
初高中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增强,迫切需要社会对他们的重视和承认。就会不太“听话”,有时还故意和家长老师“唱反调”。
在这一时期,如果家长无视孩子的成长,不更新教育方式,就很容易激化矛盾。

孩子长大了是好事,家长们也要认可他们,当孩子进步时,给予夸奖,而如果孩子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也要心平气和地和他们沟通哦!
孩子们要的无非就是尊重和平等,当孩子叛逆时,家长们也不要过于强硬,仔细想一想,谁还没个青春期呢?
多一点耐心,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尝试着去理解他们的烦恼,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就适当地让步吧!
三、包办替代、剥夺独立
有一部分家长对于教育的理解过偏,过多的干涉孩子,也就是所说的“替代成长”。以“我是为了你好”为借口,打着“爱”的旗号包办教育,任何事情都给孩子安排的妥妥帖帖,不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机会。

其实,这是因为家长没有划分好责任的界限,认为尽职尽责就是替孩子做一切决定,从而忽略了孩子的想法。这个时候,家长们就要反省一下自己喽!
为孩子好,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比如想让孩子学习特长,家长们就可以参考孩子的意见;
孩子们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家长们也可以学习“放手”,让他们独自解决,不管结果怎样,至少孩子享受了过程,也锻炼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呢~
四、不尊重孩子隐私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独立人格逐步形成,对“保密性”需求越来越强,希望有自己的小空间和小秘密。
这些都不愿主动向父母吐露,而有的家长并没有意识到。

生活上的很多小细节都能体现,比如进孩子房间不敲门,随便翻孩子的东西,还有的家长“间谍”性的看孩子日记,想要了解孩子的烦恼和压力。
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孩子已经长大了,这么做只会让孩子感到隐私被侵犯,从而缺乏安全感,影响亲子感情。
家长们如果真的想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可以转换角色,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平等地沟通交流,让孩子敞开心扉,主动地把隐私告知自己哦~
以上所说的这些问题,你有没有呢?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导者,更是陪伴者。
做为家长,我们不能太过强硬或太容易妥协,要学会调整,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状态进行伸缩教育,这样才会帮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