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陪亲戚住院十多天,今天终于有空上街。
忽而腊月二十了,不经意小城已披上节日盛装,东南西北主路和环城路两边绿化带高矮树木上挂满了彩灯,每条路灯饰不同,有红灯笼、五角星、福葫芦、七彩球、六角雪花灯、变色串儿灯,白天装扮了干枯的树和灰色的路,夜晚霓虹闪烁点亮年的璀璨。
小时候听老人儿说:“腊八要吃腊八饭,过了腊八就是年”、“吃了腊八饭,买东西糊涂算”。
因为这儿的腊八饭是一锅糊嘟饭。这糊嘟非彼糊涂。咱小城的腊八不喝粥,吃的是一道面食。小时候,每逢腊八的头天晚上,妈妈就会泡一把红豆一把扁豆,第二天早早地边煮豆子边和面,把面做成猫耳朵、小饭丁丁,用油加花椒粉、姜粉炒香洋芋丁胡萝卜丁,又用这煮好的豆子洋芋萝卜连汤一起煮面,再加点儿切的小小薄薄的豆腐片,起锅时放点香菜葱花,由于面洋芋豆子煮熟都有粘性,就成了一锅糊糊嘟嘟的有汤有面有菜的饭,红汤红豆白豆腐,绿的香菜葱花点缀着看相不错,细数也用了八样料。寒冬里吃一碗热气腾腾、暖胃暖心!
但吃了这锅糊嘟的腊八饭,办起年货花钱那也“糊里糊涂”啦。
小城是农业城市,过去土地收成是生活主要来源,一年四季劳作的人们,只在寒冬腊月才得空闲,整个腊月都为过年准备,杀猪宰羊,煎炒烹炸,以便年节犒劳辛苦四季的自己和家人。扫房辞旧,穿新衣、买新的碗筷迎新。不管平时如何艰难,一年到头了,要好好办足了年货,这时候再勤俭的人也会大手大脚一回,“不计价钱”的乱买,喜欢的物件甚至会“奢侈”一回,就如杨白劳给喜儿买红头绳。这不,你光听这个“办”字,就知道那买东西绝不是一点,而是一批一套一堆一并的买了。
到了富足的今天,办年货的传统有过之而无不及。平时日子过得比过去的年不知道好多少倍,女人们四季各色各样的衣服挂满衣柜,老人们冰箱塞满吃不完快过期的食品,男人们早就是茶府酒店的常客,孩子们对玩具也不感新鲜……但人们还是会涌上街头,行色匆匆,熙熙攘攘,大包小包,肩扛手提,奔着这个年。
商城促销的广告花花绿绿,温情的广播诱导着顾客的脚步,扮成玩偶的导购摇摇摆摆走来走去对孩子们扮鬼脸。女人们时装、中式、外套、内搭试了一件又一件,男人们东张西望欣赏越来越高端多功能的商城、对女人购衣的询问心不在焉;老两口超市抢购新到的食品、心里装着小孙子;大妈们又在挑选过年聚会要秀的心仪丝巾,小丫头们在手机柜台比试着新款自拍;小孩子扯着年轻妈妈的衣角要游乐园玩转转车、妈妈对橱窗里模特的新装目不转睛……
平时冷清的桌布沙发巾工艺品柜台热闹非凡,小老板们喜滋滋地吆喝着雇员拿货收款,看到微信支付宝二维码付款成功的提示音一个接一个,乐得合不拢嘴。电器城购买人工智能电视机、电冰箱的比比皆是。
买买买,因为年是家的年,是亲朋好友聚会的年,是呈现最好日子的年。
逛累的人们在美食城吃着牛肉拉面、重庆小面、排骨刀削面、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海底捞、小肥羊、妈妈味道、泰餐厅门口排着等餐的队伍,小孩子们手里举着我小时过年才吃的到的最爱的夹心冰糖葫芦,肯德基、德克士里坐满吃着炸鸡喝着饮料玩手机的年轻人和跑来追去的小孩子。越来越相似的城市让人们无所谓置身何地,可腊月的年味儿还是扑面而来。平日里的周末也这样热闹,但现在骨子里要过年的亢奋还是抑制不住地从每个人脸上心里蹦出来!
这年真的开始啦!
年,是腊月的商城。
年,是寒往暑来。
年,是奶奶的白发,妈妈的饺子,爸爸的叮咛。
年,是归家的游子,是娃娃的压岁钱。
年,是春晚不看可惜看了吐槽的节目。
年,是餐桌上的荤素搭配,是客厅里的怀旧望新。
年,是人生的仪式。
再过两天摆满集市的春联、福字、门神、吉祥猪就会挂在家家户户的门口屋内,挂在商场超市、企业机关、商户酒店、学校医院,现在连外国也兴起过中国年,街头旗袍秀、舞狮耍龙,那街上的年味才愈加浓烈了。
腊月正月,是我们的中国年!
街上的年味儿(原创) 街上的年味儿(原创) 街上的年味儿(原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