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考者创业
初创团队,你们分享信息时致命的问题!

初创团队,你们分享信息时致命的问题!

作者: 闲煮 | 来源:发表于2014-12-29 12:03 被阅读149次

面对当下各类新媒体兴起,导致信息过剩,我的很多朋友无法分辨,盲目地扩散一些没有经过论证的思路和想法,而在转发的过程中不辅以任何个人观点,这让我感到很遗憾。本篇文章是我对上述现象的一点思考和吐槽,与产品心得无关。

即便是没有经过试验证明的猜想,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逻辑思维,来找到其中的可疑之处,从而在此基础上保持独立思考。包括我自己写的关于产品方面的心得,只能叫做个人片面的体会、针对现象的观点、产品发展的想法、学习过程的总结。我希望我自己能在重读自己的笔记后有新的体会,希望读者能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样能帮助我提升。

就连自己写的东西都要保持观察验证的态度,更遑论外来的未验证的观点了。

举例,下面是一位朋友分享给我的文章《腾讯内部产品课:细分用户画像》:

全文点击此处观看

首先引言一般是开篇点题,或是用新现象来引发思考,这篇的引言只能说,毫无内容。浪费了我们精力集中的10秒。在看一篇长文的时候,每个人能集中精力的时间是有限的,对很多人包括我来说,我只能集中精力看完前1000字。

节选文字:

这样的角色描述,在腾讯叫用户视角和用户场景。完整地说,叫基于用户视角的用户场景运营。

一股水流过来,它是流入你挖的河道,还是继续在它原有的河道奔流,在于那一瞬间,你提供的用户视角和用户场景对不对。

科特勒的《营销管理》中,管它叫应用/需求场景分析,当然腾讯管它叫什么是它自己的自由,这里特意换一种说法来解释(不用业内通用的说法),有故弄玄虚之嫌。“河道”的描述,多少是跟引言有点照应。引言中,河流指的是产品,至于河水和河道指的是什么,文章没有清晰的说明,这里用这种模糊的比喻,让人不知所以。我理解是水流是流量,而河道是产品本身。至于文章对所谓“用户视角”和“用户场景”的说明,我约略是同意的,需求场景分析是我们模拟分析的重要手段。

下文理应来说明如何判断我们提供的用户视角和用户场景对不对。

而下文“不同用户视角,打开同一个网站或者APP,体验完全不同”小标题下的内容,在我看起来,只是把前面引出“用户视角”和“用户场景”的话换个方面重复了一遍,没有解释如何判断用户视角和用户场景。我认为文章至少要提示读者将用户分类,如主流用户和专家用户,或者像《营销管理》中所述那样,将用户具现化,做一张模拟的《用户资料卡》,没记错的话,《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中也是如是建议的。当然我不会期望媒体文章会写出专业水平,但是把说过的话重说一遍,真的不尊重读者的时间。

好了,起承转合终于要进入文章的高潮部分了,小标题叫做“菜鸟产品经理,总是低估他的用户”,听起来有点睥睨天下的感觉对不对,我们接着看。

不不,互联网产品是可能成为大江大河,还是快速干涸,不在于是否100万人知道它。而在于是否有1000个用户,特别特别喜欢你。

当你做产品时,你想到的只是一个“用户”这样模糊的概念,这个产品99%已经死了。

第一句话,我是认同的,做产品,有粉丝来支撑是很重要的,而且“100万人知道它”和“1000用户是粉丝”两者通常可以转化,在运营推广产品的初期,让“100万人知道它”对于新产品来讲,绝对不是好事,当100万人抱着某种期望来使用新产品的时候,发现体验是婴儿般的,会造成负面的口碑,当100万人离开新产品的时候,我们要怎么把他们再喊回来呢,所以,新产品,集中火力培养1000个粉丝是合理必要的。

第二句话,我也是认同的,对于初生的产品经理来说,对用户的把握不准,对非目标用户难以割舍,是经验和心智的不成熟。这里花一点时间来吐槽一款大力推广的产品——易信,先不说它在前面版本中的“发现”里添加了大量功能无法关闭,现在单独把免费电话功能放到一级目录下,导致整个APP的ToolBar包含了五项,免费电话中的二级工具栏中还有四项,整体功能大于“微信”加“有信”,大于Skype。易信早起主打高语音质量、多免费表情、免费短信等,免费电话一直放在信息列表外,看起来还算干净简约,照顾到了大量IM需求用户的感受,如今改版是将不同的种类的用户杂糅在一起了,犯了用户模糊的错误。希望它未来能改版回来,或者放弃IM功能,作为一个免费的通讯录的存在,否则我对其展望为负面。

直到这,还是没有说明如何判断所选用户视角和用户场景。

下文举了腾讯电商的例子算是一个说明。

当年腾讯电商为了精细化运营,将用户根据年龄、性别、地域等划分为112种角色,抽出其中的28种用户角色,进行集中产品集中推广运营。腾讯电商有10亿美金,8000员工,腾讯流量,也没能力面对所有用户。

基于精细化运营,腾讯电商连续3年增长超过60%,并且费用率低于京东。

即使不搞腾讯电商那么精细化的用户画像,只是分分男女,场景也完全不同啊。

比如,玩微信的是小闲。而玩陌陌的呢?哈,肯定大明啊。

所以玩微信的都刷朋友圈,而玩陌陌的大量搜索。

用户画像就是上文所说的《用户资料卡》,好吧,既然腾讯想换成自己的说法就随它去,但是拿腾讯和京东的费用率比较,我不禁怀疑,腾讯电商背靠腾讯大树,流量、用户数据等优势,如果费用率比京东高,我们才值得关注吧,况且你腾讯电商做得没有京东好是公认的啊,基因不符嘛,为什么要举这种例子呢。

“不懂”这个词很刺眼啊,借用孟子一句话:非不为也,乃不能也。你以为人人都是腾讯啊。还有“只是分分男女”,到底是小标题的所谓“菜鸟产品经理,总是低估他的用户”,还是“腾讯大拿产品,总是低估小团队产品人”呢?

开什么玩笑,“所以玩微信的都刷朋友圈”,刚出微信的时候,你不主推是“摇一摇”嘛,这时候急着立牌坊干嘛啊,谁不知道你的老底啊,只不过陌陌把这方面发扬光大了,你利用它作为跳板去发展熟人强关系了,如此而已,你不必这么写来表现你的优越感吧。

最后,文章还拿米聊举了例子,拿某主营业务是手机,发展方向是广泛硬件产品搭建平台产生效益的公司的一款一开始未被重视后来易遭放弃的产品跟全团队主攻社交的产品对比,以此举例,逻辑欠妥。我也可以举例,腾讯电商背靠腾讯6亿用户,应该至少应该比苏宁易购要强吧。上数据,根据艾瑞咨询的《2014Q3中国电子商务各细分行业发展情况》,B2C市场占比如下:

来源:艾瑞咨询的《2014Q3中国电子商务各细分行业发展情况》

那根据数据,我是不是也可以说,腾讯电商不懂产品,不懂用户呢?

建议大家在给朋友转发文章的时候,尤其是某些自媒体的文章,没有专业编辑审核过的,要先想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文章所描述的事实、所举例证是否真实,是否经得住推敲而没有简单逻辑问题,产品对比是否具有某种程度的可比性;

2、文章作者是否带有主观情绪来评价某款产品,该文章既然是腾讯内部产品课,里面就不应该举腾讯产品的例子,主观情绪不可排除;

3、文章是否给你带来了某种思考,是赞同还是批判,是知识还是思辨;

4、你想通过该文章给你的朋友带来什么,是观点的创新,还是专业的知识,你想让你的朋友着重看哪部分内容,还是全篇精读?

其中,3和4在你分享文章的时候最好告诉你的朋友,不然你的朋友可能会不明所以,一看而过,没法领会你的意图,这样你的文章就变成了他每天阅读的众多文章中的一篇,根本没有附加你读过的价值。

文章结尾,我知道分享给我那篇文章的人的意图是什么,也只有这么多了。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初创团队,你们分享信息时致命的问题!

    面对当下各类新媒体兴起,导致信息过剩,我的很多朋友无法分辨,盲目地扩散一些没有经过论证的思路和想法,而在转发的过程...

  • 关于初创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的思考

    每次遇到初创企业的主创团队时,最怕听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依照某某企业(500强)的形象,你们能完成吗?”这个问题很难...

  • 敏捷实践中开Scrum站会的思考

    问题 当你问一个初创敏捷开发团队“你们会开站立会吗”,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回答“我们的开发团队对开站会比较抵触,团队本...

  • 创业公司如何走得长远?

    摘要:初创团队如何分配股权?创业公司如何才能走得更长远?这是许多创业团队面临的问题。 1、对于初创公司,什么时候开...

  • 打开核心团队的正确姿势(二)

    我为提升团队战斗力做了什么? 所有的项目失败、创业失败,都是团队的问题。如果将团队比作一艘船,无疑初创期...

  • 不成熟的建议是个坑

    高晓松老师谈及自家公益团队响应求助信息时遇到的问题,提出“不成熟的建议”。 问题:求助信息更新不及时,浪费资源和时...

  • 初创团队的气质

    这几天,在几个群里听说自己原本挺看好的几个项目进展缓慢,开发进度更是一拖再拖,原定的计划一再跳票,也是有不少负面信...

  • 初创企业如何快速打造产品?

    创业初期,开发团队混乱是件很正常的事,创业型小团队往往面对的是不可预见的、致命的问题。通常,也是这些问题拖慢了项目...

  • 初创团队股权分配的7:2:1法则丨企股课堂

    关于初创团队股权分配的一些问题,这问题很普遍,虽然对专业人士来说是个常识,但对于绝大多数创业者来说,在初创期该如何...

  • 微商学会了这套团队管理方法,可以防止代理流失

    很多微商越做越强大,招了代理,组建了团队,但是却遇到一个很致命的问题,不知道怎么管理团队,怎么带团队,其实微商团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创团队,你们分享信息时致命的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yxz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