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165114/636962f4ee3ff57f.jpg)
游走,在心远。心大至苍穹的时候,就有了开怀。这不是有多少钱就可以享有的,千金难买一笑,说的就是这个故事。所以,我的所谓旅游行走,没有章法,也不想把旅行搞得非得像那么回事,说去一个地方,只要身体力行,能去就去,没有多少顾忌,随心而欲。自己一个人漫游行走的情况多,偶尔听谁说:“哎,那个地方不错”,说去就去了。一个人爬香山多次,从好汉坡上去,边走边听鸟鸣,那鸟鸣把心上的空间刺激的巨大,如鸟翅膀在心间扑闪,在绿茵丛中追逐它们的影子,混混沌沌,恍如生活难道应该这个样子?也就成全了我这个岁数的中年人。这好处,比挤在那些大妈的喧嚣喳闹中间,奔走在各个号称名胜的景区时分,要好得多。游玩,应该最省心的事情,让心灵处在那种混混沌沌的无想状态。无为,就可以听见鸟鸣。
行千里路的目的,是为了破万卷书。“读万卷书”是后人的误解,读书要破,破出原创的思想且与这个世界可以保持的最好关系。所以,真懂得旅游游玩的,一定是个读书人。木心去英国伦敦旅游的时候,只有三天时间,他就要去莎士比亚的故居,在房子的对面抽上一只雪茄,品品是否能有莎翁的雪茄味道。这些喜欢挥舞着大花头巾,扭动着肥胖的身姿,装模作样摆poss照相的大妈们是不会去的。其实,于我而言,也并不是对于旅游饥不可忍,一切随缘,有机会去,一抬脚就去了。看世界,世界行,在于破题,通过阅读而享有的他人经验,有时也很耐人寻味,在有限的阅读里,已然破了,就没必要与喧嚣为舞,不去给莎士比亚的故居添那个乱,让这个伟大的作家安息。
夫人休假,提议去十三陵的莽山,起了一个“游荡于青山”的主题,“荡”好,更贴切“山有羊肠道,人静草风悠”的味道。十三陵,也有20年没去过了,在驴友群里总看到他们说在十三陵游野泳,约我几次,都是爽约。实则是苦于腿上一块很大的神经性皮炎,有碍观瞻,不得见人,扬长避短罢了。
顺着十三陵水库东堤路,到莽山脚下,路不是很长,两边的绿荫,给这一片的水面带来了漫不经心四月天,春光晓露盘龙据的灵气,据说这个地方,因为挨着十三陵,有着书天地合的风水。登山的节奏,不是很快,慢慢向上,悠闲地溜达,1399极台阶,游人也不多,偶尔一帮欢笑的年轻人从身边跑过,看着他们,忘记了台阶数。莽山没有香山高,500多米,聊着天也就走上去了,有友人相告,山上有斋饭。路途近,也没有带午饭,正好随缘。但高眺望去,并没有寺院,一般而言,寺院大都会有钟声,或者远处蔓生起来的香烟。一行三人,就这么聊着,登高。
莽山的树木很不错,大都后来频繁栽树,为了保护十三陵的水源。路上的台阶稍微有点抖。泛光刺着眼睛,有点雾霾的天气,远处看水库很不清楚。上山的路途中有两个食品商店,不知为何,对于吃产生好奇,每到一处都会问问,山顶有没有斋饭?都说没有,那就爬吧。实话说,这座山,并没有什么特色,北方的山脉,都是这个样子,不算茂密的树木,黄褐色的山石,让人总也想象不出什么审美的人造建筑,再有,就是对于这样的山林风景而言,不菲的门票。
快到山顶了。又是想起斋饭,其实,肚子也不饿。从山顶下来一位老先生,看着精神气爽,随口问道:“上面有寺庙吗?有斋饭吗?”
“哈哈”
这位北京老爷子,突然一乐,言道:
“你怎么这么馋?”
“爬的呼哧带喘的,就为了到这吃斋饭?”
听到这句话,我突然有一种开怀感,心间突然打开敞亮了。随口跟着哈哈大笑。
看来这老爷子,懂得禅宗啊,一声棒喝,就把我的佛性唤起了。我连忙问他:
“您老多大年龄了?”
“快70了”
嘿!快七十的人,下山的步履坚实有力,很轻快,而且,一阵的风语谈笑间,气息不乱,比我这个中年人要强得多,面容红润。这是一个真的豁达而有佛性的人,或许,他从不信佛。
如此的开怀敞亮,实属难得,一路的眉间锁然开启。到了山顶,一个叫天池的景观,又收了门票,但里面没有任何游人。一条横跨在山巅的古香古色的长廊,柱子上的红漆已经被山风侵蚀的败落。我们坐下来休息。旁边一座很小的水泥砌成的水池子,流着水声,里面有块石头刻着“龙泉”二字。实在是让人唏嘘。有一块路牌,指向路的远处,名为天池,1.5公里。她们实在不愿意再走了。我近年来,对于人造仿古景观越来越不感冒,历史感的构建,在当今人们的手中,所能够达成的审美境地,无非是在这样一个大小只有两平米的池子里,立上个龙泉的小石头刻碑,至于是文字能够打动人呢,还是这水能够打动人?不得而知。很让人别扭的是,仿古,起码要有个神韵在里面,文化,从来不是包装出来的,时尚可以,但文化历史的底蕴,需要一些“破书”的长久积淀。
人“馋”是个很有趣味的,让人浮想联翩的事情。其实,也不是真的就要想去吃些什么高级的东西,无非是对于口味有种习惯性的依恋,属于心理作用。我这个“三个鸡蛋行乾坤”的命,对于好书,好文字,真的是有点“馋”,人,总要有一好兴趣,好技艺,论为规避无聊,算是自命清高也罢,总会有一些心灵所旨,所以,朋友圈每天晒美食者众众,我基本置若罔闻。但,我“馋”斋饭,竟然,被一毫不相识的老者,在脚踏青山无我住的一句话,清然点破,着实是很有玩味的一日游。
是不是,“馋”通禅,我不知道,但北京人的懂馋,我到是真的很喜欢,喜欢的开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