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的槐花香

作者: 梵雁平 | 来源:发表于2017-09-14 13:59 被阅读193次

       北京有种文化叫胡同文化,类似上海的弄堂,是一个城市的历史印记。对于胡同最初的印象,是我十岁时随父母回京。那是一个夏天的傍晚,下了火车穿过人山人海,来到我将生活的地方——西城区白塔寺能仁胡同。走进胡同的一座院落,东南角有间老房子,便是我的住处。房子狭小,比起我曾经住的房子要小很多,屋内只有转身的地方。房子低矮,光线不充足。进了屋子感觉不太适应,转身随手拿了一把小椅子到院门口坐着去了。托着腮帮子,不知道在胡乱想些什么。

       听说这里之所以叫能仁胡同,因曾建有能仁寺,寺庙早已荡然无存。胡同看着比较齐整,灰墙上有些颜色的朱漆门打开着,院门口有两个石墩儿,斑驳得就剩两块儿石头了。胡同的路边有个把路椅,有些老人摇着蒲扇坐着闲聊。胡同的尽头是棵老槐树,独撑一域,荫蔽了周边,有不少同龄的孩子在树下追逐玩耍。到现在,这个情境深深印刻在脑海里,大概是觉得很有生活气息。每逢想起胡同里的岁月,就想到大槐树,想到邹静之先生的《五月槐花香》。北京的大街小巷有很多古槐,镌刻着北京的历史和故事,很多老北京人是有着槐树情结的。夜幕降临,胡同的人比先前又多了起来,孩子们也更多了。天热呆不住,各家人吃完饭都出来遛弯聊天。

相关文章

  • 胡同里的槐花香

  • 2019-08-16/走过胡同

    《走过胡同》 - 每一条胡同里都会有几棵老树 譬如榆,槐,或是梧桐 苍老的枝干把岁月收藏 - 它们似乎不再长了 一...

  • 悠悠

    (一) 未闻蝉声,槐花谢,已无归路 胡同里,去年商定今朝,期待惘然 一日日,沉迷翻滚,如槐落地 尘土里,桃色艳,槐...

  • 槐树

    北京人爱槐、敬槐、种槐,“古槐、紫藤、四合院”是旧时京城人家的特有风貌,如今槐长在新北京,仍遍布皇庭相府、胡同杂院...

  • 善果胡同

    下午两点钟 胡同里时光安静 时间静止 烟气凝固在阳光里 幻化成雾 落叶槐香和温暖 酿成漂泊

  • 赠Cathy

    槐香湾里说花香, 相思树下蝶成双。 自古人生多痴情, 形只影单空惆怅。

  • 题游春醉卧图

    东山半坡花烂漫,松涛声里桃花香。 偶发春心携酒游,醉卧东岗入槐安。

  • 折槐

    自槐相识 很庆幸遇见那个男生 真正遇见他的那天,是4月份的槐季,故乡的槐花好似还了魂,远近十里都能闻到淡淡花香,我...

  • 初夏

    晴丝千尺挽韶光, 百舌无声燕子忙。 永日屋头槐影暗, 微风扇里麦花香

  • 《又是一年槐花香》

    《又是一年槐花香》 春风吹绿槐吐芳, 依然十里槐花香。 朵朵白花淡雅美, 清香飘落醉心房。 遍地槐花美环境, 采撷...

网友评论

  • 瀞先生:写的很有感觉,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北京度过的快乐的童年。京味十足,早市,冒着烟的早点摊,冬天一大卡车的大白菜,糖葫芦,烤红薯,夏天的大槐树,四合院,一切,都好美,好美。
    梵雁平:@瀞先生 谢谢您用心品读了我的文章,这些也都是我儿时真实记忆的描述:blush:
  • uiiang:砖塔胡同名字来自于东口的万松老人塔。小珠帘胡同过去叫小猪圈胡同,后来改名小珠帘。锦什坊街名字来自于金城坊。辟才胡同以前叫劈柴胡同,据说是明朝时经营劈柴生意的人聚集在这里
  • 轮回的情圣:真好,还能从你的笔下再一次看到老北京的味道。虽然不是北京人,虽然没见过老北京,但去过胡同深处人家,很喜欢那种生活。从你的笔下,又回忆起了过去的那一站段的快乐时光。真好。
    梵雁平:@轮回的情圣 能看到您这样的评价,我很高兴,这样的文章才有它的现实意义,让阅者感同身受。
  • 法语朱老师:这样的北京早已不复存在。我多么喜欢老舍笔下的北京,连片青灰色的胡同,胡同口的参天洋槐,嘹亮的鸽哨声......如今的北京已经在疯狂的建设中面目全非。幸好,十岁的你还在真正的北京生活过。
    梵雁平:@法语朱老师 谢谢您的回复。我十岁回京,有幸还体会到了所谓“北京味儿”,一直有深怀老北京情结。所以,到现在我也不喜欢高楼大厦,还是喜欢热闹的大杂院,有人情味。
  • 青梅煮英雄:好
    梵雁平:@微足道 谢谢您的肯定
  • 落雪小屋:建议,1,段落细化。因为小段落易于阅读。2,自媒体大都手机阅读,不用象副刊那样开头空两字格。
    梵雁平:谢谢亲的指点☆⌒(*^-゜)v上简书两个月,还真没有留意到这些细节。
  • 安然之书:喜欢这种家的情怀
    梵雁平:@安然之书 同感,永远让人温暖。

本文标题:胡同里的槐花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kdsxtx.html